赫 欣,崔明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蔓延,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阻碍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处于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期,艾滋病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9万余例,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8万余例,15~24岁青少年感染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医学生既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与相关行为将直接影响其自身健康和日后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效[1]。基于此,本研究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调查,旨在为今后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校1028名2011级、2012级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参考有关文献,结合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艾滋病相关行为4个方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统一的指导语,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028份,回收1012份,有效问卷9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9%。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996 名学生中男生225人(22.6%),女生771人(77.4%);2011级 489人(49.1%),2012级 507人(50.9%);城镇 439人(44.1%),农村557人(55.9%)。
调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较高,如对艾滋病病原体、媒体经常宣传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一般都在95%以上;但对艾滋病目前流行状况、非传播途径等知识知晓率较低,如对“我国HIV感染的主要年龄段”认知率为70.1%,“大学生是艾滋病高危人群”认知率只有69.2%,“同性恋容易感染HIV”认知率为71.7%,“蚊虫叮咬不会感染HIV”的知晓率仅为60.3%。统计分析表明,“从表面可以判断感染HIV,女生正确率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正确率高于一年级学生(P<0.01)。在“共同进餐”“蚊虫叮咬”“共用卫生设施”“咳嗽、打喷嚏”“共用未经消毒的针具”等方面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P<0.01),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是艾滋病高危人群”回答正确只有63.5%,说明医专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还存在不足,仍需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尤其是在艾滋病流行状况和传播途径方面要加强教育。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持正向态度,其中,认为HIV感染者可以使用公共设施、愿意对其提供帮助者等均在90%以上。而在一些自我认知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如52.6%的学生面对HIV感染者感到恐惧,62.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这与其恐惧心理相矛盾,且不同性别、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有29.4%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有27.2%和26.8%的学生对同性恋和多性伴行为持赞同态度,且不同性别、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差异明显,其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和艾滋病宣传栏或讲座,也有少部分来自同学、朋友,在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P<0.01)和年级差异(P<0.05)。94.1%的学生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有71.5%的学生参与过艾滋病知识宣传,在过去一年中有11.2%的学生有过性行为。
表1 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n(%)]
表2 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n(%)]
表3 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n(%)]
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掌握较好,与国内洪倩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在艾滋病流行特征和一些非传播途径方面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大学生是艾滋病危险人群认识不够,提示我们今后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流行特征和非传播途径的教育,以提高其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HIV感染者持正向态度,与覃丽娜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仍有52.6%的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仅有62.3%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病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有62.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71.5%的学生参加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有近30%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同性恋和多性伴,11.2%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性行为;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和艾滋病宣传栏或讲座,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通过同学、朋友获取艾滋病知识的只有33.9%,这提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还较弱,在当前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的状态下,医学生也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优势,扎实做好专题宣传教育,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确保其自身健康和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打好基础。
[1]路娟,张明.广州200名医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防治条例》认知度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75-276.
[2]洪倩,胡珍珍,程静,等.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KAP现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5):504-506.
[3]覃丽娜,建成,唐倩,等.西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63-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