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容瑾 蒋 霞 王 成 王小龙 李 铿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1]。它以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反复出现的闯入性回忆或再体验以及伴随的回避反应等为显著的临床特征,常常引起明显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对个体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和职业功能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2]。
S.Nolen和Mark VD等[3]提出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家庭在PTS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为了探讨家庭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本文拟对家庭环境因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2月10日抽取舟曲县四、五、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共596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学生施测问卷,学生问卷集中统一填写,现场回收,家长问卷在详细说明问卷填写办法与指导语后,由学生带回家中由家中最亲近的亲人填写。问卷资料完整有效者共554份,其中男生261人,女生293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三次修订版):是MOSS等在1981年编制的,由费立鹏等学者进行修订,量表共有90道是非题,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4]。所有条目均为“是”评1分、“否”评2分,并按量表提供的分量表计分公式计算各因子得分。(2)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是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行为科学分部于1994年11月根据DSM-Ⅳ制定的,中文译文是由姜潮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张杰教授和美国PTSD研究中心经过多次中英文双译于2003年7月完成。是一个多维度观察PTSD的症状量表,由17项条目组成,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过去的1个月被问题和抱怨打扰程度打分,累计各项的总分,来判断PTSD的有无及严重程度[5]。Weathers等1993年报告了PCL-C的重测信度为0.9,和DSM临床访谈的关联效度为0.6。国内有研究也显示了PCL具有比较满意的信度和关联效度[6]。
1.2.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PTSD的状况描述及男女生平均分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PCL-C量表评分(32.45±10.11)分,男生(31.14 ±9.39)分,女生(33.62 ±10.59)分,男生与女生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2.92,P=0.004)。以50分为分界点,≥50分为PTSD筛查阳性组,<50分为PTSD筛查阴性组。调查结果显示PTSD筛查阳性组共有33人,占总人数的6.0%,其中男生为13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0%。女生20人,占女生总人数的6.8%。男女生在PTSD筛查阳性组与PTSD筛查阴性组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男女生在PTSD筛查阳性组与PTSD筛查阴性组评分比较()
表1 男女生在PTSD筛查阳性组与PTSD筛查阴性组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在PTSD筛查阴性组女生平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平均分(P=0.006),在PTSD筛查阳性组女生平均分亦高于总体平均分,但与男生平均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77)。
2.2 PTSD筛查阳性组与PTSD筛查阴性组FES-CV各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PTSD筛查阴性组和PTSD筛查阳性组FES-CV各因子得分比较()
表2 PTSD筛查阴性组和PTSD筛查阳性组FES-CV各因子得分比较()
注:与总样本筛查阳性组比较,**P<0.01;与女生筛查阴性组比较,*P=0.048,△P=0.037
由表2可见,对FES-CV各因子做考察,从调查对象总体而言,在组织性因子上PTSD筛查阴性组得分显著高于PTSD筛查阳性组得分(P<0.01)。对PTSD筛查阴性组男女生平均分做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亲密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8),组织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7),对PTSD筛查阳性组男女生平均分做差异显著性检验,各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在被调查的554人中,可被诊断为PTSD的共有33 人,占总人数的 6.0%,与赵丞智等(2001)[7]在张北地震震中一所中学初二初三年级随机抽取205名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相比较,他们发现灾后17个月PTSD发生率为9.4%(DSM-IV)。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时间,恰逢舟曲泥石流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近17个月的时间,采用同样的DSM-IV诊断标准,相比较而言,发生率低于已有研究3.4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舟曲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部门的积极干预及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关。笔者在舟曲调研期间,发现舟曲县有很多的心理援助机构,长期坚持灾后的心理救助工作,并且甘肃省各组织亦对灾后的心理重建相当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援助,必定会有效减少PTSD的发生率。
对男生、女生在PCL-C量表平均分上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男生与女生对创伤后的反应有很大差别,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在PTSD筛查阴性组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平均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在PTSD筛查阳性组女生平均分与男生在平均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样本量只有33人有关,因样本数目过少而导致差异不显著。
对于FES-CV各因子得分,从调查对象总体而言,PTSD筛查阴性组组织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PTSD筛查阳性组。这说明家庭在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是否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对PTSD筛查阴性组男女生的平均分做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亲密性因子和组织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除了组织性因子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程度对男女生在PTSD的发生程度上起到重要作用。PTSD筛查阳性组男女生平均分在各因子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PTSD筛查阳性组的人数较少有关。
具体而言,亲密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帮助和支持,家庭内和谐、关爱的家庭氛围。从心理治疗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说,每个人都有克服阻力与障碍积极向上成长的潜力,咨询师提供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的环境,便可以帮助来访者调动并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治疗效果。家庭中亲密、支持、关爱的行为和气氛,和人本主义治疗师所营造的治疗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受到重大自然灾害伤害的儿童完成“治疗”过程,预防和减少PTSD的发病率。组织性是指家庭成员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包括整洁和守时,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分工,这些功能可以为个体提供一定程度的确定感和稳定感,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儿童在遭受重大灾害后获得安全感,而安全感的获得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是一个关键因素。
从以上分析和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性和组织性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得分有显著影响。在对儿童PTSD的干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从认知上对家庭的旧理念进行调整和提升,并从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方面,教会家长如何增强家里的亲密性和组织性维度,从而达到预防和有效治疗PTSD的目的。
[1]Maercker A,Mller J.Societal acknowledgment as a victim or survivor:A scale to measure a recovery factor of PTSD[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2004,17:345-351
[2]Kessler RC,Sonanega A,Bromet E,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tudy[J].Arch Gen Psychiat,1995,52(12):1048-1060
[3]石伟.汶川地震19个月后重庆地区地震志愿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42
[5]孙学礼,黄颐编.灾后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及其应对[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62
[6]魏玉兵,王瑞明,苏洁,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在震后中学生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4):48
[7]赵丞智,李俊福.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