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龙 徐改玲 从恩照 杨桂伏 吉世军
我国农村儿童是一庞大的群体,其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社会人口的质量。由于快速城镇化,农村儿童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人们已意识到农村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予以关注,而对其精神状况的帮助很局限,原因可能与相关科学研究支持缺乏有关,比如,儿童中出现最多的焦虑障碍,在我国农村儿童中的研究也几乎是一片空白。
儿童焦虑障碍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对个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损害。研究还发现,由于儿童不会表达焦虑情感并且焦虑症状通常不容易被观察到,即使功能受损的焦虑障碍儿童也不容易被监护人发觉,而焦虑障碍发病越早,治疗的可能性越小[1],因此,儿童焦虑障碍的筛查工具尤显重要。本研究试图把在城市儿童中使用的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在农村儿童中进行信效度检验,并进一步制定常模,以服务于农村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
1.1 对象
1.1.1 常模组 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河南全省6个市的6个乡镇的小学中采样,按地域及经济水平选地区,在每一地区选择水平中等的镇,在镇里所有的农村小学中随机抽样。样本来自河南焦作孟州市化工镇横山小学、郑州市郊区刘庄小学、漯河舞阳县保和乡小学和文烽乡中学、商丘市虞城县店集乡中心小学、南阳唐河苍台镇丁岗小学、前王庄小学和第一第二乡中、信阳明港邢集镇菜庄小学和邢集乡中,八所小学的2~6年级全部学生,四所乡中的初一初二各随机抽取两个班,年龄7~16岁、父母均为农民。除去条件不相符、资料不全及填写不合格者,获有效样本1903人,其中男1039 人,女864 例,平均年龄(11.62 ±1.73)岁,组成河南省农村儿童常模样本。父母职业均为农民,文化程度多为中学毕业(1242人),家庭中67.89%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状况以一般居多(68.2%)。
1.1.2 焦虑组 同期在天津市安定医院青少儿科、河南省精神病院儿科和舞阳县康复医院门诊收集焦虑障碍患儿72例,由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当面诊断确诊及所调查学校老师及家长推荐调查者当面诊断的焦虑障碍患儿,均再由调查组的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跟据DSM-IV当面诊断确诊。
1.2 方法
1.2.1 工具 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是由Birhamer于1997年制定,用于9~18岁儿童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量表由38个条目组成,1999年修订为41个条目(其中5个条目为简明条目)。分为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5个因子。按0~2三级计分:0:没有此问题;1:有时有;2:经常有。该量表平行于DSM-Ⅳ对焦虑性障碍分类,在国外使用信度效度较好,是一种有效的评定工具,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科研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2,3]。2002年王凯、苏林雁等[4]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请卫生部湘雅医学院英语培训中心教授回译成英文,之后与全国14个单位协作,进行信效度检验并制定全国城市常模,结果发现该量表信效度均较好,并制定了全国城市常模:总分>23即有焦虑障碍的可能。该量表至今没有在我国农村儿童中进行过信效度检验,因此不能用于农村儿童。
1.2.2 人口资料调查问卷 自编,由儿童填写,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及户籍。
1.2.3 调查方法 调查由5名儿童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3名主任医师指导。调查前系统学习并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对调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名词、术语、概念作了准确的规定,对调查步骤作了详细说明。调查者在调查前宣读指导语,向被调查儿童解释研究意义,并说明所有调查资料均保密,以消除其顾虑,能如实作答。调查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影响,学生填好后当场回收。答卷时被调查的儿童如有不懂,研究者以中性的态度给予解释。对年龄小答卷困难的学生,可给予逐项念题解释。常模组及学校的病例由调查者入校调查,在课堂上统一答卷。医院病例由所在医院的专门调查者进行。
1.2.4 统计方法 用 SPSS16.0软件包进行 χ2检验(性别、年龄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信效度分析、ROC诊断曲线等,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检验)。
2.1 量表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1)在分离性、社交维度上女孩较男孩得分高,在学校维度上男孩较女孩得分高。见表1。(2)不同年龄按7~9岁、10~12岁、13~16岁分三个年龄段,各个年龄段间性别构成无差异(χ2=2.907,P=0.234);各年龄段的男女之间量表分比较,7~9岁组无差异,10~12岁组分离维度女高于男(t=-2.080,P=0.038),13 ~16 岁组总分(t=-1.869,P=0.047)、分离(t=- 2.467,P=0.014)、社交(t=-2.383,P=0.018)女生均高于男生,学校(t=2.879,P=0.004)男生高于女生。其余无差异。各年龄段之间量表分比较,躯体化10~12岁组得分最低;广泛性、社交及学校上13~16岁组得分均高于前两组;分离性7~9岁组得分最高;总分上7~9岁组与13~16岁组之间无差别,但均高于10~12岁组。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数和标准差分布及比较()
表1 不同性别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数和标准差分布及比较()
?
表2 各年龄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数和标准差分布及比较()
表2 各年龄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数和标准差分布及比较()
注:1组为7~9岁组,2组为10~12岁组,3组为13~16岁组
?
2.2 项目分析 对量表项目进行分析,结果41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442 ~0.695,P=0.00。
2.3 一致性信度(cronbach's系数) 各项目内部一致性为:0.909;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为:分离 0.715,广泛性0.778,躯体化 0.798,社交 0.726,学校 0.705。在舞阳和唐河抽取150名间隔半个月后重测,有效问卷134份。结果重测前后量表维度分及总分的相关系数躯体化 0.668,广泛性 0.602,分离性 0.613,社交0.673,学校0.592,总分0.684,P 均为0.00,相关性均好。
2.4 效度 内容效度:各项目与其维度分、各维度分与总分间 r=0.536 ~ 0.756,P=0.00,相关性均高。区分效度:对问题儿童的鉴别作用。将常模儿童与72名焦虑儿童的量表维度分及总分进行比较,学校维度两者无差异,其余焦虑组得分均高于常模组。见表3。
表3 常模组与焦虑组之间量表得分比较()
表3 常模组与焦虑组之间量表得分比较()
2.5 常模 该研究采用ROC分析,选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适合的点为总分18分,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730。总分>18分即有焦虑障碍的可能。
本研究同时兼顾地域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选择研究地点,全部在农村小学及初中里进行,常模样本全为农村户口,常模的家庭状况也符合目前河南农村的一般状况,因此,可以代表河南省农村儿童。
在量表的性别特征上,在分离性、社交维度上女孩较男孩得分高,在学校维度上男孩较女孩得分高。范方等[5]研究也发现,女孩的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要高于男孩。女孩对父母或其他抚养人的依恋一般要强于男孩,在社交场合女孩更容易出现害怕、躲避等,在学习上女孩往往在这个阶段比男孩踏实、勤奋,成绩好,所以对学校的焦虑体验要低于男孩。进一步可以看到,7~9岁时性别差异不明显,随年龄的增加男女差异越大,13~16岁组差异较为明显,发展心理学上认为6~9岁正处于性别分离阶段,性别模式化并没有形成,此阶段性别差异不明显;10~12岁性别模式基本形成,性别优势也已出现,之后女性的易焦虑特征显露[6]。研究还发现,焦虑障碍女性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儿童焦虑障碍女孩也高于男孩,并认为这与女性好表达情感、神经系统易兴奋、对事情易产生反应有关[7]。可见,量表所测性别特征符合实际情况。
在年龄结构上,本研究中7~9岁组分离性最高,广泛性、社交及学校13~16岁组得分最高。一般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发生在童年早期,广泛性焦虑障碍及社交焦虑多发生于青少年期[8],故均符合儿童的发育特征。13~16岁组学校焦虑得分高,可能因为12岁之后进入青春期巨变,与社会期望(如外界环境压力)一起,出现更多情绪问题。在社会因素上初中孩子开始重视学习,体验到一定的压力,焦虑就彰显出来。范方等[5]的研究也发现,分离随年龄增大得分降低,广泛性和社交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学校得分8~11岁组低而平稳,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量表的测量结果符合该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
项目分析各个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都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好,说明量表用于该人群各条目区分度好。
量表的总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909,各维度的系数为0.705~0.798,均 >70%,说明各项目内部一致性及各维度内部一致性均较好,本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
半个月后重测,重测信度系数为0.592~0.684,说明本量表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
内容效度中各项目与其维度分、各维度分与总分的相关性均较高,相关系数在0.536~0.756之间,说明该量表测量的内容一致,特异性好。
区分效度中除学校维度外,其余均区分明显。本研究学校维度焦虑区分度差,而苏林雁等[4]对城市儿童测量中学校维度区分明显,这可能与农村儿童来自学校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关,农村儿童贫富差距小,生活条件接近,来自学业的压力也远小于城市儿童,同学关系多处于自然状态。该量表用于农村儿童时,注意学校焦虑维度对焦虑症状的区分能力。而其余维度和总分则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本研究结果ROC曲线靠近左上角,说明该量表有诊断价值。我们制定的划界分为18分,比城市常模23分低,这与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关。研究表明,焦虑与社会、家庭环境关系密切[9]。城市的环境和生活节奏明显高于农村,城市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也高于农村,因此城市儿童的焦虑整体上要高于农村儿童。
综上,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用于对河南农村儿童时各个项目区分度较好,信效度好,故可以用于该人群焦虑状况的自评及对焦虑障碍的筛查,划界常模可作为筛查时的划界分用。量表的其他功能如诊断能力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1]Ellin Simon,Susan Maria Bögels.Screening for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J].European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9,18(10):625-634
[2]Birmaher B,Khetarpal S,Brent D,et al.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scale contruction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7,36(4):545-553
[3]Birmaher B,Brent DA,Chiappetta L,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9,38(10):1230- 1236
[4]王凯,苏林雁,朱焱,等.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70-272
[5]范方,苏林雁,苏怡,等.12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年龄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4):241-245
[6]David,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81-499
[7]石淑华.妇幼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248
[8]Katja Beesdo,PhD,Susanne Knappe,et al.Anxiety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Developmental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SM-V[J].Psychiatr Clin North Am,2009,30:483-524
[9]王继跃,朱红,周君富.儿童焦虑症与不同家庭特征的对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2,31(5):37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