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霞,张 瑞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劳动生产率较低,且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营,使得制造业企业在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冗余资源。Cyert和March研究发现,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冗余资源应对环境变化的冲击[1]。Nohria和Gulati认为,冗余资源带来了宽松的管理控制,使得组织能够尝试新战略,从事创新性项目,以缓冲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2]。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部环境动荡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不少制造业企业积极尝试挖掘和利用内部冗余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助推企业的服务驱动式或创新驱动式转型。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能够认识到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已难能可贵,能够有意识地去规划自身冗余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并且逐步付诸实施的企业更为少见。因此,企业对于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是茫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对支持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冗余资源的内涵及其内在结构认识不足,致使企业无法对冗余资源进行测度,从而不能明确现有的冗余资源是什么状况,将来要怎样配置和利用已有的冗余资源,而这恰恰是成功转型的重要前提;②对资源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认识不全面,致使企业无法深刻理解基于冗余资源利用的企业战略转型的隐性和潜在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对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来说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即企业的冗余资源与企业战略转型的关系尚不明确;③从实践情况来看,冗余资源之所以会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产生影响离不开企业战略导向的方向性作用,冗余资源、战略导向与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三者之间是单一的线性关系还是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明晰。因此,本研究的核心关注于上述问题的理论阐释,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促使制造业企业明确哪些是冗余资源及其如何测度,以及该种资源在助推企业战略转型价值实现的逻辑过程,从而帮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整合好各种冗余资源,达到提高企业转型绩效的目的,这是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所在。
基于Cyert和March[1]对冗余资源的最早定义,Bourgeois考虑企业变革因素诠释了冗余资源的内涵[3]。基于制造业资源特征,本文采用Singh对冗余资源的划分[4],将制造业企业中那些适用性较低的冗余、使用范围较为狭小且不同用途转换成本很高的资源界定为专用性冗余,如企业闲置的专用性设备、支付给员工的较高报酬、管理费用、加工中或已完工的产品;而一般性冗余则指那些适用性较高的冗余,包括使用范围广泛,不同用途之间转换难度很低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信用额度和原材料存货等。在应对2008年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中,部分拥有较多冗余资源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由于适时实施了战略转型,有效缓解了外部恶劣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本文将尝试在细分冗余资源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企业战略转型的关系。
由于专用性资源不易于分割,交易成本比较高,故在短期内被重新分配利用比较困难,其响应速度一般远低于一般性冗余资源。但专用性冗余资源越多,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可能性往往越高;相较于专用性冗余资源,一般性冗余资源因为未完全内嵌于企业流程,交易成本较低,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更为灵敏。通常,少量的一般性冗余资源能够充当环境变化的缓冲器,增加现有战略的持续性;但当其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较高的柔性和适应性就将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例如,服装制造企业在拥有少量一般性冗余资源时往往尽全力扩大生产规模,而当其拥有大量冗余资源时,一般比较倾向于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专用性冗余资源与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存在正相关关系;假设2:一般性冗余资源与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存在正U型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这两种备受关注的导向。市场导向的企业往往密切关注与需求相关的资源,关注现有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5-6]。当顾客需求下降时,拥有大量专用性冗余资源的市场导向企业倾向于将专用性冗余资源转化为一般性冗余资源,并利用转化而来的一般性冗余资源去满足变化的顾客需求,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利用专用性冗余资源来实施战略转型的可能性;相反,当企业内部存在少量的一般性冗余资源时,为了满足现有市场需求,企业往往安于现状,不愿意做出改变;而当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一般性冗余资源时,市场导向的企业考虑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的目的,主动进行战略转型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增加。例如,市场导向比较强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希望通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利用企业的一般性冗余投资电动车电池原料稀土的加工与生产,考虑实施基于产业的战略转型。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市场导向削弱专用性冗余资源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正向影响;假设4:市场导向加强一般性冗余资源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
企业家导向是多维变量[7-8]。由于专用性冗余资源的转换成本较高,在短期内,强调未来、关注新机会的企业家导向企业通常不会将专用性冗余资源转化为一般性冗余资源。但随着专用性冗余资源的不断增多,企业倾向于主动将专用性冗余资源整合和投资于新产业、新技术或新市场,促进和强化其转型意愿的实施;较少的一般性冗余资源常充当战略转型的缓冲器,与战略转型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不过,企业家导向的企业由于偏好风险投资,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往往并不太考虑一般性冗余资源数量的多寡。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企业家导向加强专用性冗余资源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正向影响;假设6:企业家导向削弱一般性冗余资源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冗余资源、战略导向与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本文调研的对象为长三角地区已转型、拟转型或正在转型的制造业企业。调研从2012年3月持续至6月,共发放问卷339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问卷总有效率为41%。本次调研首先向上海海事大学MBA和EMBA学员发放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49%;之后,为了保证回收有效率,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绍兴、嘉兴、南京、无锡六市的大规模调研之前,先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主营业务涵盖广泛的部分企业发出邀请,确定同意参加的企业有276家,回收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39%。经过样本差异性检验,发现两组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可以合并使用。
鉴于财务指标表征的局限性,本文基于Tan和Peng[9]及李剑力[10]的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冗余资源测量的题项做了修正,分别设计了3个和5个条目来测度专用性冗余和一般性冗余;考虑我国制造业的企业特性,结合Covin和Slevin[11]以及Lumpkin&Dess[12]的企业家导向维度量表,提出6个企业家导向测量指标;市场导向的测量则借鉴了Deshpand和Farley[13]所开发的10个衡量指标;关于战略转型的测量,从外部环境识别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角度对战略转型的决策和实施两个阶段进行衡量,各包括3个题项;关于控制变量,选取企业规模、年龄、市场环境的技术不确定和需求不确定,并对企业规模 (企业人数)和年龄做了对数转换。借鉴 Jaworski和 Kohli的研究成果[14],考虑中国转型企业实际[15-16],用 “我们行业中的技术变化很快”和“我们行业中的技术变化带来了很多机会”来度量技术不确定,采用“客户需要的变化极难预测”和“客户对产品偏好变化极为迅速”来度量企业面临的需求不确定,详见表1。
从表1可知,所有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均超过0.7,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标准化的因子载荷值最小值为0.618,大于所建议的临界水平0.6,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表1 变量测量、因子分析结果及可靠性系数
从表2可知,每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的开方值比其所在行与列的其他系数值都大,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7,说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威胁小。
从表3可知,阶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的膨胀因子系数 (VIF)都小于2,表明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首先,模型1检验了控制变量对战略转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型2和模型3检验专用性冗余资源和一般性冗余资源对战略转型的影响。模型2中专用性冗余资源与战略转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0.179),一般性冗余资源与战略转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 (-0.327);模型3中一般性冗余资源平方与战略转型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0.275),模型3加入一般性冗余资源平方以后,模型的R2显著提高 (ΔR2=0.028,P<0.05)。这说明专用性冗余资源与战略转型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一般性冗余资源与战略转型存在正U型关系,假设1和假设2得到充分支持。
其次,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了市场导向以及市场导向和专用性冗余资源、一般性冗余资源、一般性冗余资源平方的三个交互项,以进一步检验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模型4的运算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和专用性冗余资源的交互项系数β=-0.231(p<0.01),呈现负向显著性影响;市场导向和一般性冗余资源平方的交互项系数β=0.279(p<0.01),呈现正向显著性影响。这说明市场导向削弱专用性冗余资源对战略转型的正向影响,却加强了一般性冗余资源对战略转型的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假设3和假设4得到充分支持。
最后,模型5中企业家导向与专用性冗余资源的交互项系数β=0.058,呈正向影响,但统计不显著;企业家导向与一般性冗余资源平方的交互项系数β=0.141(p<0.05)。这说明企业家导向在专用性冗余资源和战略转型关系之间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一般性冗余资源和战略转型关系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假设5和假设6没有获得支持。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138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本文构建出制造业企业冗余资源、战略导向与其战略转型关系的分析框架与检验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冗余资源,且冗余资源不同,其对制造业企业实施战略转型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研究发现,专用性冗余资源越多,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实施的可能性和成功率越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一般性冗余资源与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存在正U型关系,少量的一般性冗余资源可以被当做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缓冲器,有助于企业维持当前运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战略变革的意愿;但如果一般性冗余资源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决策和实施就会发挥正向支持作用。
(2)冗余资源对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受到企业战略导向的调节,其中,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将削弱其专用性冗余资源对战略转型的正向影响。不过,一般性冗余资源对战略转型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却能够得到强化;而企业家导向在专用性冗余资源和战略转型之间没有显著调节作用,但也能够增强一般性冗余资源对战略转型的负向和正向影响。
表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表
本研究丰富了基于资源视角的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尽管以大样本数据为对象的实证研究方法已经广泛流行,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但是仅仅依靠大样本实证检验方法来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有时并不总是充分;②考虑到任何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能拥有不同的战略导向,故本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基于以上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①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诠释冗余资源、战略导向与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作用机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相互印证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②考虑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揭示其战略导向形成与演化的机理,进一步考察战略导向的变化对冗余资源与企业战略转型关系的影响,以期在现实的情境中系统地描绘基于冗余资源利用的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
[1]Cyert R,March J..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3.
[2]Nohria N.,Gulati R..Is slack good or bad for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245 -1264.
[3]Bourgeois L.J..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6:29 -39.
[4]Singh J..Performance slack and risk taking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6,(29):562-585.
[5]Day,G.S..The capabilities of market-drive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4):37 -53.
[6]王栋,魏泽龙,沈灏.转型背景下企业外部关系网络、战略导向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6):76-84.
[7]Lumpkin G.T.,Dess G.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 -172.
[8]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0 -791.
[9]Tan J.,Peng M.W..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249 -1263.
[10]李剑力.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冗余资源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27(9):1418-1427.
[11]Covin J.G.,Slevin D.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75 -87.
[12]Lumpkin G.T.,Dess G.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 -172.
[13]Deshpand.F..Measuring market orientation:generalization and synthesis[J].Journal of market focused management,1998,2(3):213-232.
[14]Jaworski B.J.,Kohli A.K..Market orientation: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57(3):53 -70.
[15]Li J.J.,Poppo L.,Zhou K.Z..Do managerial ties in China always produce value?Competition,uncertainty and domestic vs.foreign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4):383 -400.
[16]冯海龙.企业变革转型的定义比较、测量述评及量表开发[J].管理学报,2010,7(4):49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