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3-08-27 09:29:58李中斌
财经理论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支持力科技人才创新型

李中斌

(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21世纪初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战略构想。2006年6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形势和科技战线的任务,并着重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并且呼吁要加紧“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一概念。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未来10年人才发展的战略布局,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是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笔者认为,所谓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是相关区域或地区在与其他区域或地区相比较时,有机整合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状况、规模数量、创新能力、培养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后所展示出来的一种动态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建立相关理论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不仅要考虑创新投入力,还要把创新产出力作为最主要、最鲜明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从创新环境力和科技支持力两方面来表现模型的动态发展趋势,才可能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理论模型构建

笔者认为,基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后,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创新环境力和科技支持力。其中,创新投入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创新产出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创新环境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整个体系的保障因素,科技支持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一体四面”理论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在该模型中,“一体”是指“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这个“主体”,“四面”则是指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创新环境力”和“科技支持力”四个方面,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一体四面”理论模型。

图1 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一体四面”理论模型

三、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理论模型特征

与其他竞争力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现实的基本影响因素创新投入力——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和政府的投资力度,还把创新产出力作为最主要、最鲜明的表现形式,以各个经济区创新成果转化扩散能力的高低来衡量人才竞争力的强弱。

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未来发展潜力,从创新环境力和科技支持力两方面来表现模型的动态发展趋势。创新环境力作为吸引与发挥人力资本价值的首要前提,保证了各区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发展。科技支持力支撑了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改造升级,不断吸引和集聚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因此,该模型基本体现了现实与未来、内在与外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本文所设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模型不仅可以相对实现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的纵向比较,同时还能将国内主要经济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横向对比,突出政府、高校和企业在提升本地区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努力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发挥的不同作用,有利于各相关主体采取有效、适当的措施,为提升本区域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与步骤

本文对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通过一步步的模型修正,最终确立完整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的综合性统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目前,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尤其是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本文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中心,阅读研究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资料,也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如科技人才竞争力、科技创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资料,经过分析整合,从而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1.理论分析:通过分析整理文献资料,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内涵进行阐述和分析,在建立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始阶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步选择了40个指标。

2.指标初选:统计目前有关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研究的报告、论文、专著中出现的指标,再全面查阅各个统计年鉴包括全国、各地区2006-2010年的统计年鉴、科技年鉴以及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根据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和评价原则,从中初步选择一些使用频度较高的备选指标,指标减少到30个。

3.指标确认:运用验证性因子模型,对备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信度和效度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 8.7分析模型,根据运行结果进行模型修正,结合一定的取舍标准进行指标的筛选,最终建立起包含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构建了由创新投入力、创新产出力、创新环境力和科技支持力四个方面、共计19个指标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基本框架(见表1),形成了评价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完整指标体系,对于各区域充分发挥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独特优势、提升创新型科技人才区域竞争力具有借鉴意义。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1.创新投入力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产业结构大调整和经济竞争全面加剧的情况下,人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越来越被视作最根本的资源。创新投入力是实现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直接决定了该区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投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和企业对人才的培育和重视,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保障。创新投入力包括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高科技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和R&D经费占GDP比重,体现了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以及区域政府和企业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投资力度。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和高科技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力量。

表1 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基本框架

(1)在校研究生数C1:指学年初具有学籍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总研究生数。普通高等学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

(2)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C2:是报告期区域从事高技术产业人员的平均数,反映区域拥有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规模。

(3)高科技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C3:是报告期区域高科技企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反映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高低。

(4)高技术产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C4:由高技术产业中参加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及应分摊在R&D项目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两部分相加计算。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由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相加计算;应分摊在R&D项目上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按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占全部科技项目人员全时当量比重计算。

(5)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C5:是报告期区域财政科技拨款与当地地方财政支出之比,反映了政府对创新型科技活动的重视程度。

(6)R&D经费支出C6:指区域内各单位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反映政府对创新型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

2.创新产出力

创新产出力是指该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主要体现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取得的科技活动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在国内市场的转化扩散能力。创新产出力是衡量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1)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C7:是报告期区域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与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之比,反映创新型科技人才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明创造能力,计算公式为:R&D人员人均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件/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2)技术市场成交总额C8:是报告期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与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之比,反映科技成果在国内市场的转化扩散能力,计算公式为:R&D人员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万元/人年)=技术市场成交额/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3)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C9:指报告期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产值。新产品产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4)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C10:高技术产业包括电子及微电子、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海洋工程、医药及医学工程、精细化工等行业。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是指区域内这些高技术产业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3.创新环境力

人才的吸引、培养、集聚需要依靠一个区域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吸引各种人才的集聚,还创造了激发创新思想的独特环境。创新环境力是指该区域文化、教育、生存环境等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也是其他要素的基本保障因素,包括在校研究生数、研究机构与高校R&D课题数、公共图书馆总藏量、高等院校正副高级专任教师数、书刊文献外借人次、职工平均工资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

(1)研究机构与高校R&D课题数C11:是报告期区域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年度内平均每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拥有的科技活动课题数之和。

(2)高等院校正副高级专任教师数C12:报告期内区域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校本部教职工中任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数之和。

(3)公共图书馆总藏量C13:指各公共图书馆已编目的古籍、图书、期刊和报纸的合订本、小册子、手稿以及缩微制品、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视听文献资料数量之和。

(4)图书总印数C14:反映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程度。

(5)职工平均工资C15: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4.科技支持力

科学技术是建设和发展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生产力,深刻改变着当今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推动了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尤其是促进了计算机、通讯、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科技支持力不仅吸引和集聚了大量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而且开发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支持力主要包括科技与研发机构总数、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软件开发单位数、大中型工业中拥有科技活动机构企业所占比重、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等指标。

(1)科技与研发机构总数C16:是指创新型科技人才聚集的机构和组织,以及高新技术设备的投入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对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后备人才的培养能力。

(2)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拥有科技活动机构的企业C17: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有科技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更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其数量多寡可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的工作环境。

(3)高技术企业数C18:涉及电子及微电子、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海洋工程、医药及医学工程、精细化工等领域的总企业数。

(4)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C19: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数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数之和。国家星火计划是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的指导性科技开发计划,支持各种利用农村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先进适用的技术项目,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措施。国家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

表2 19个二级指标反映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说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柯研.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J].科技智囊,2008,(10).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6-3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6]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25.

[7]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8]吴江.尽快形成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EB/OL].人民网,2011-3-23.

[9]赵文彦,曾月明.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4-16.

[10]廖志豪.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基于对87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149 -151.

猜你喜欢
支持力科技人才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8
浅谈气息与声音的关系
艺术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22:25:48
对下滑物块的给力分析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 09:01:49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4年4期)2014-12-19 13:10:54
人的内力做功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物理通报(2013年6期)2013-01-11 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