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分析

2013-08-27 06:59赵建峰潘文斌陆廷信王丽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壮医腹痛医药

赵建峰 潘文斌 陆廷信 王丽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中医医院,广西 武鸣 530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1]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等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脘腹胀满不适、纳呆、嗳气、呕恶等消化道症状,还可伴有焦躁、抑郁、失眠等表现。是临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日常门诊就诊患者中占较高比率。本病发病率高达20%~30%,占消化道门诊患者的50%。笔者采用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脾胃科门诊、住院患者120例,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RomeⅡ标准[2]:符合以下条件:①有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早饱、嗳气、烧心、泛酸、恶心、呕吐等症;②实验室检查、B超及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疾病;③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史;④无腹部外伤手术史。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 (平均40.10±15.30)岁;病程1~6.6年,平均病程 (3.13±1.51)年。针刺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9~68岁,平均 (41.35±12.13)岁;病程1~6.2年,平均病程 (3.08±1.44)年。药物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9~62岁,平均 (39.60±13.31)岁;病程1~6.0年,平均病程 (2.65±1.33)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 (P>0.05)。

2 治疗方法

2.1 临床治疗分组

2.1.1 治疗组 采用壮医药穴指针治疗。药液组成及配制方法:八角10g,两面针20g,穿破石20g,金不换10g,丁香10g,茶辣10g,环草15g,肉桂6g,过江龙10g,香附15g,生姜30g。把上述药物粉碎后用棕色瓶装,加入50°白酒1升,浸制72小时后过滤取出药液备用。操作方法:治疗操作者每次先以适量棉花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的壮医脐周四穴 (壮医特定穴,神阙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一穴)、止呕穴 (壮医特定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神阙及肝俞、胆俞、胃俞、脾俞穴位上,接着先对壮医脐周四穴、止呕穴位采用手指点按揉法进行操作,随后对肝俞、胆俞、胃俞、脾俞采用点按揉法、扪法及滚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

2.1.2 针刺对照组 选用普通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将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以酸麻肿胀为度,留针30分钟,日一次。选穴为:足三里、内关、公孙、中脘。以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

2.1.3 药物对照组 口服吗丁啉片,每次10mg,3次/日,饭前15min及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2次/日;以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

2.2 观察方法 观察FD的2个主要症状 (腹痛、腹胀)和4个次要症状 (早饱、恶心呕吐、嗳气、胀气)。症状分为3级,分级标准:1级为症状轻微,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2级为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级为症状严重,难于坚持工作。主症 (腹痛、腹胀)分别记2、4、6分,次症 (早饱、恶心呕吐、嗳气、胀气)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治疗前累计患者所有症状的总分,治疗后每周观察记录1次,2周后统计结果。

2.3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所以数据均用均数 (±)标准差 (±s)标表示。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3 疗效分析及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疗效指数≥95%为临床痊愈;疗效指数≥70%且<95%为临床显效;疗效指数≥30%且<70%为临床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3.2.1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具体见表1。表1显示治疗组在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方面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

表1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 (±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 (±s)

注:与药物组比较,*P<0.05。

腹痛 腹胀 早饱 恶心呕吐 嗳气 胀气治疗组 40 2.88±1.65* 2.37±1.591*组别 n 1.32±0.73 1.20±0.94 1.35±1.03 1.35±0.97药物组 40 2.20±1.34 1.70±1.32 0.98±0.94 1.08±1.02 1.15±0.77 1.02±0.89针刺组 40 2.75±1.48 2.45±1.39 0.88±0.72 1.02±0.83 0.95±0.90 1.00±0.87

3.2.2 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与药物组相比,总有效率、痊愈率两组有差异 (P<0.05);治疗组与针刺组相比,总有效率、痊愈率两组无差异 (P>0.05)。提示壮医药穴指针疗法、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具有较好疗效。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常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胃肠动力和感觉异常、心理障碍、迷走神经低张引起的[3]。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以对症治疗为主,首选促进胃肠动力药,常用的药物有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4]。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该病的病机是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司。脾与胃同属中焦,主运化水谷之功。其病因多因饮食劳倦、情志不遂而引起,与感受湿热、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有关,病机主要为胃气壅滞,气机升降失常,壅阻于中焦。故治疗本病当健脾胃而疏肝郁,以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壮医药是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认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主要是因正气虚而受痧、瘴、蛊、毒、风、湿等有形无形之毒的侵犯,致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失调,或人体三道两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壮医药的治疗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治法大体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类。壮医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刺血、拔罐、刮痧等这一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 (即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调整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5]。壮医药穴指疗法是以壮医三道两路等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脏腑腧穴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特定壮药药酒,作用于壮医脐周四穴、止呕穴、背俞穴等穴位,调整、调节、调动人体气血,使之趋于均衡,而具有调气和胃、降逆消痞之功,使疾病自然向愈。

本研究中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评分差值均优于西药对照组 (P<0.05),与西药相比,壮医药穴指针疗法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提高临床痊愈率,为临床FD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 process.Gut 1999;45Suppl 2:II1-II5

[3]郑治敬,王树强,陈桂香,等.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华人消化杂志,1998,6(11):981.

[4]徐克成.消化病现代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9-123.

[5]黄汉儒.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12(2):6.

猜你喜欢
壮医腹痛医药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传统医药类非遗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特发性腹痛一例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