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词读诵吟唱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23 02:29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汉语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诗歌艺术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自《诗经》以降,笳歌弦诵,不绝如缕。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及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展,世界上试图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据2012年12月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传递出来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底,已有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2012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注册学员总数共计65.5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6万多场,参加人数948万人。参加各类汉语考试学生数达到50万人次[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学习汉语与关注中国文化的热潮。而如何更好地宣传中华文化、提高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也如期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读诵吟唱的方式,通过课堂实验,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古典诗词读诵吟唱教学法,颇受留学生喜爱,现作一小结,聊作抛砖引玉。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材料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今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料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必要材料。如李晓琪等人编著的《快乐汉语》系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杨寄洲的《中级汉语教程》系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王珏《汉语初级综合教程》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在语言材料的编排上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而针对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则是必修之课,如宋尚斋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史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古典诗词则是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点。以下,笔者试就杨寄洲主编的《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中选用的中国古典诗词做一定量分析。

杨寄洲主编的《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一共有36篇课文,每篇课文后面都选录古体诗词一首。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该教材选编的36首古体诗词,皆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按时代/朝代划分,其中唐代24(唐诗23首,词1首),宋代9首(其中诗歌6首,词3首),明代1首,现代2首,唐代诗词占到了67%的篇幅。按照文体划分诗歌有31首,词有5首。由此可见唐代诗歌占据了主体地位,其中与《唐诗三百首》重合的篇目一共有15首,占到了唐诗选目的65%以上。而我们知道,《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诗歌选本,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间的精华部分,历来都是人们争相传诵的名篇佳作,蘅塘退士在自序中写到:“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2]3也即这个选本所选作品皆是经过历史筛选之后的精品,它的起点也比较低,适合童蒙初教,而且只要反复吟诵,最终会受到其文化之感染,也即“不会吟诗也会吟”。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本适合初学,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古典诗歌选目才会大量与此选本重合。

这些浅显易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正适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之用,故而在对外汉语教材之中才会大量出现中国古典诗歌名篇。甚至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文化方面,中国古典诗词都能在其中占到一席之地。若忽视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学过程将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将打上折扣。对此,我们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古典诗词读诵吟唱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表1

二、古典诗词读诵吟唱的基本要求

中国古代诗词自古与音乐关系密切,著名学者朱谦之不仅提出了“音乐文学”的概念,而且写出了《中国音乐文学史》这样的大作,其在论著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学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所谓诗歌即是音乐,所谓诗经即是乐经。”[3]34自先秦始,中国古典诗歌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在先秦是合乐歌唱的,其所配之乐为雅乐。随着历史的发展,西域胡乐和乐器的输入,逐渐形成了汉魏六朝以来的清商乐,至隋唐五代,出现了汉乐与胡乐融合的文化现象,最后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燕乐,词体文学便是燕乐与文学结合产生的宁馨儿。元明以降,燕乐衰微,曲乐兴起,元明戏曲就是曲乐和文学结合的产物。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韵文史上,音乐与文学一直紧密相连,古人无论是创作诗词还是欣赏诗词都离不开吟咏。

可惜的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诗乐艺术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被当作封建余毒抛弃。而它却在别处生根发芽,据资料显示:“日本有一千万人喜读唐诗,有三万人会吟咏唐诗。”[4]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华民族古典诗词吟诵传统需要拯救,如华钟彦、叶嘉莹、陈少松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和有关部门的推扬,中华古典诗词吟诵正蓬勃展开,大有复兴之势,这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将大有裨益。而把古典诗词的这种读诵吟唱的方式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推扬传播中华文化也将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按照读、诵、吟、唱的顺序,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先读后诵,如果学有余力者,可继续进行吟、唱,步步推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

所谓读,即是用现在的普通话进行朗读,朗读的主要作用是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概括说来即是理解语义、疏通文意。这里的“读”是大声朗读,因为朗读对理解文意、增加记忆力、练习发音都有帮助,宋代大儒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曾经指出:“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亦,眼口岂不到乎?[5]373-374

朗读之重要可以想见。此外在朗读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给学生讲授其中的常见意象及其含义,概括说来,中国古代诗词的意象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古代神话故事中形成的,如青鸟、蟾蜍,分别表示信使和月亮;二是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如狼烟、折柳,分别表示战争和送别;三是在诗歌的反复运用中形成的,如南浦,表示送别。这些意象的来源及意义要尽可能给学生讲清楚,毕竟这是跨文化的交际。

所谓诵,即是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用普通话进行朗诵。朗诵主要是为表现诗歌的语言感情和气势。

所谓吟,本是读诗者或者作诗者的个人即兴式活动,唐代诗人卢延让曾谓作诗之辛苦曰,“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也曾经说“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通过吟我们可以了解诗歌的平仄格律,体味其音韵之美妙。传统的吟咏一般是用方言进行的,而且没有固定的音谱调式,同一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或者心情下有不同的吟咏模式,因为它主要是读诗者或者作诗者对诗歌的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推广普通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推行用普通话进行吟诵,主要用来表现出诗歌的平仄格律和抑扬顿挫的气势。

所谓唱,即是歌唱,歌唱一般是有固定的谱子,通过声情音律传释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歌唱由于有固定的曲调,故而相对容易把握。

总而言之,通过读、诵、吟、唱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记诵古典诗词,而且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普通话、增强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的帮助,诵读吟唱四步结合法,环环相扣,是一个有效的整体,对了解诗歌、体味声情都有一定的帮助,如清代学者曾国藩所言:“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6]418读诵吟唱教学法的意义如下所述。

三、读诵吟唱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前面我们论述了读诵吟唱的基本要求,现在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来分析一下运用古典诗词读诵吟唱法在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校正读音的作用。在诗词朗读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放声朗读,讲求字正腔圆,这样反复朗读,便可起到校正读音的作用。而在一些对外汉语教材中,古典诗词也是作为语音练习材料出现的,如杨寄洲的《中级汉语教程·使用说明》中就明确指出“‘朗读’选择了一些优秀的诗词,目的也是为了借助诗词琅琅上口、合辙押韵的特点,进一步帮助学生练习语音语调”[7]2,如第三十课选用的这首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UC正比于柔直系统的调制比m,US受换流变档位Ttap影响,因此柔直系统的PQ功率圆受换流变档位Ttap、调制比m综合制约[1-3]。厦门柔直系统的调制比m为0.75~0.95;换流变档位Ttap为-8~8,对应的额定电压:(230+Ttap×1.25%)/288.5 kV。在换流变档位Ttap为-8、0和+8时,VSC-HVDC系统的极限运行PQ工作圆如图2所示。-8至+8各档位PQ工作圆的叠加形成了最终的VSC-HVDC系统工作范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兰州大学留学生多数来自中亚,中亚民族语言多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除了母语外,因为历史的原因,一般都会使用俄语,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因受其母语与俄语的影响,中亚学生发这个音时,经常念成了这个音,而将念成介于和之间的音,将念成介于和之间的音,造成语音错误,这首诗里面有“啼”字、“愁”字、“城”字、“船”字,通过朗读可以帮助他们正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反复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纠正其语音错误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传释诗意。这里的诗意不仅是诗歌的文字意义,更包括诗歌内在的情韵意义。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典诗歌便形成了一种抒情的传统,诗歌文字里面蕴含着作者创作时的不同情感,这种情感通过朗读是不能完全传释出来的,而朗诵、吟唱则是传释诗歌情感的有效方式。如《诗大序》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此序指明了音乐、情感、文学的关系,因为情感受到启发,故而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而仅有语言还不够,还需要辅之以音乐、舞蹈,诗、乐、舞三者都是人的情感表达的符号载体。上课的时候,可以借助音乐这种形式,将诗歌中的情韵意义有效传达出来。如第三十三课选用的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吟咏的原则,吟咏首先要将诗句中的平仄格律传释出来;其次韵字出必吟,也即是诗中第一句第七字、第二句第七字、第四句第七字需要吟咏;最后,这首诗为平起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第二句的第四个字,第三句的第四个字,第四句的第二个字,都需要吟咏。如上文平仄格律中黑体部分,皆是需要吟咏之处。而歌唱则通过音高、旋律、节奏的把握,能够更加传神地再现出这首诗歌所富含的情韵意。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清明》等诗都可以通过吟咏将其诗歌的意蕴很好地传释出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领悟。

第三,推扬文化。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学习汉语、认知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中华古典诗词吟唱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优秀而且非常独特的一部分,通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引入读诵吟唱教学法,我们发现它很能激起留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当留学生发现这些古奥的诗词还可作为歌曲演唱的时候,他们的兴趣显得越发浓厚。通过古典诗词的吟唱,让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神奇魅力,达到推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是因材施教,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要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来决定讲述的深浅程度,有的放矢,适当选择吟唱的篇目,达到让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否则,如果学生汉语水平不足,老师独角戏式的读诵吟唱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当然是得不偿失。另外,古典诗词读诵吟唱对汉语教师的个人水平和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大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也是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通过中国古典诗词读诵吟唱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起到了校字正音的作用,而且能够恰到好处的传释诗意,让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进程。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处在一个摸索发展的阶段,有诸多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其理论价值也需要众多学者投入进来,一起探讨更进,将对外汉语教学和推扬中华文化落到实处。

[1]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1213/

c22219-19884863.html.

[2]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Z].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3]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华钟彦.发扬古典诗歌传统拯救古典诗歌危机[J].中州学刊,1981(2).

[5]朱熹.朱子全书·册十三[M].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杨寄洲.中级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汉语
学汉语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