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影视歌曲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2013-04-01 18:4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棒棒三峡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三峡是诗峡,三峡是歌峡。中国三峡影视吸纳诗之灵气、摄取歌之精神,创造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佳作。这些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有效地提升了三峡影视的品位和质量。

人们通过影视对三峡的认识是从一首歌开始的。1979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三峡开始通过电视进入观众的视野。随片播出插曲《乡恋》: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我的情爱,我的美梦,永远留在你的怀中,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啦……啦……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深情。

这首词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和亲路。深情的昭君,一步一回头,难舍难分。词作者马靖华,以拟人手法艺术地反映了王昭君在离开故乡、远去长安时对乡土的依依深情。曲作者张丕基力求创新,抛开了过去为影片作曲所要求的声音和画面统一的模式,采用了声音和画面“对位”的办法,在大的方面和剧情保持一致,在小的方面强调音乐的特色,用一种近似舞曲的节奏来反衬现代旅游者的怀古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在乐队的配器上使用了常规乐器和电声乐器、架子鼓的结合,使乐队的声音更加丰满,韵律更加协调。[1]51李谷一充满深情的演唱,用耳语似的轻声和气声,将“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那缠绵悱恻、不绝如缕的乡思,那低回凄婉、如泣如诉的离愁,感人肺腑,撼人心弦。《乡恋》曲调优美、意蕴悠长,于 1980年2月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广为流行,被称为“中国内地第一流行歌曲”,开中国通俗音乐之先河,也开启了三峡影视的艺术之门。

《三峡传说》之后,《巴山夜雨》(1980)、《等到满山红叶时》(1980)、《漩涡里的歌》(1981)、《三峡情思》(1983)等故事片,《三峡纵横》(1994)、《千秋三峡》(2004)、《大三峡》(2009)、《中国三峡》(2011)等纪录片,《家在三峡》(1996)、《山城棒棒军》(1997)、《国家行动》(2009)等电视剧在反映三峡民俗民情、三峡工程、三峡移民的同时,也推出了一大批三峡影视歌曲。这些影视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三峡影视增光添彩。

一、源于三峡生活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生活积累丰富,是影视歌曲创作的不竭源泉。三峡的日月星辰、风云雷雾、山川草木、鸟兽鱼虫,三峡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民情,三峡工程建设者的精神风貌、三峡移民的爱国情怀……都是影视歌曲的咏唱对象。大巴山、武陵山、巫山的壮丽美景,峡江、清江、大宁河的浪花滔声,葛洲坝、中堡岛、库区工地的时代风采……都化作影视歌曲的美丽音符。乡情、恋情、友情、爱情、豪情在影视歌曲里汇聚,巴渝文化、巴楚文化、土家文化在影视歌曲里整合。

峡江号子,举世闻名。三峡江段山峦重叠、险峭壁立、水势汹涌、暗礁密布,产生了一种能组织劳动、统一节奏、缓解疲劳、保障安全、抒发胸臆的峡江号子。号子声自然、高亢、浑厚、节奏感强,反映了船工们激流勇进,与惊涛骇浪英勇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是三峡文化的典型代表。电影《漩涡里的歌》(1981)是新时期以来最早表现三峡生活的影片之一,它是反映主人公江力生身处逆境积极向上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充满歌声的音乐片。全片有近30段音乐,最能体现三峡特征的是片头曲《险滩号子》和主题歌《船工号子》(廖云、子农词,常苏民、陶嘉舟曲,李双江演唱):

吆哦,吆哦,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心要齐哟,志要坚啰 ! 嗬西咗 嗬 西咗 嗬 西咗 嗬 西咗 咳咗 咳咗 嗨嗨咗咳咗 咳咗 嗨 嗨!漩涡再凶,心莫乱啰 !同心协力嘛,把船搬哪!同心协力嘛,把船搬哪!吆哦,咗 咳 咗 嗨哈咗 咳咗 嗨 哈咗 咳咗 嗨哈嗨哈嗨嗨哈嗨……

这是一首紧张激越的峡江号子,热情高昂、节奏明快、气势磅礴,与激流、漩涡、摇橹的画面一起表现了船工闯漩涡、战激流、一身是胆的英勇气概,是峡江生活的真实写照。

更能体现峡江号子特征的是主题歌《船工号子》:

吆哦,吆哦,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西 咗 嗬 西咗嗬西 咗 嗬 西 咗 嗬!穿恶浪呃,踏险滩,船工一身都是胆啰 。闯漩涡哟,迎激流哎,水飞千里船似箭罗。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行船哪怕嘛路途难哪嘛。吆哦吆哦吆哦……嗨!嗨!嗨!

吆哦咳吆哦咳吆哦吆哦咳咳咳!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涛声不断歌不断,回声荡漾白云间啰 。高峡风光看不尽哪,轻舟飞过万重山 啰 。吆喂吆喂吆哦,吆喂吆喂吆哦,吆喂吆喂吆哦,吆喂吆喂吆哦!嗨!嗨!嗨!

这首《船工号子》(廖云、子农词,常苏民、陶嘉舟曲,李双江演唱)是主人公参加国际音乐比赛时演唱的歌曲,激情高昂的号子成为影片的主旋律。前段“穿恶浪,踏险滩,船工一身都是胆。闯漩涡,迎激流,水飞千里船似箭。乘风破浪奔大海,行船哪怕路途难。……”中段生动地描绘了船工与漩涡恶浪、激流险滩博斗的顽强毅力和勇敢精神。“涛声不断歌不断,回声荡漾白云间。高峡风光看不尽,轻舟飞过万重山。”表现了船工们战胜险滩、恶浪后的喜悦,抒发了对祖国秀丽山河的赞美之情。后段表现船工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激流、漩涡。演唱包含了“大歌小唱”的技法,以磅礴的气势开始,音调高亢、浑厚,节奏铿锵,“吆哦”唱得干脆利落,有力度又有弹性。中段舒缓、悠扬,意味十足。后段由舒展走向激越,由低徊走向高亢,在高昂的韵律中结束。作为主旋律,《船工号子》在影片中几次出现,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正如影片结尾时罗铮所言:“在长江上,这样的歌声到处都能听到。他是长江的儿子,长江也是孕育《船工号子》的母亲。历史都要过去,长江却要不断地向前奔流。那鼓舞人们同险滩恶浪和漩涡搏斗的歌声,将永远在人们心里激荡。”这首歌内容丰富,结构宏大,演技高难,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歌唱成就,也是表现主人公艺术才华非常重要的一笔。

巫山红叶,三峡名片。自古及今,红叶一直是诗人歌咏的对象。唐代杜牧《山行》诗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王维《阙题二首·山中》云:“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杜甫《寄柏学士林居》有言:“荊扬春科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鸡舞。”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云:“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唐代韩氏宫女《题红叶》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又云:“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唐代湘驿女子《题玉泉溪》诗云:“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元末曲作家王举子《红绣鞋·秋日湖上》云:“红叶荒林酒兴,黄花老圃诗情。柳塘新雁两三声。湖光扶不定,山色画难成,六桥风露冷。”唐杨兴义《题秋风》云:“霜风一夜将红叶,换尽江头万木青。”唐吴融《红树》云:“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唐代李中《江村秋晚作》云:“高秋水村路,隔岸见人家。好是经霜叶,红于带露花。”元代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云:“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落叶。”《西厢记》中崔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上述诗词中,红叶或绘秋景,或叙离愁,或写惜别,或抒相思,或寄深情,已成为古诗中一个富有多重意味的审美意象。

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以三峡为空间,以巫山红叶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电影真实地反映了三峡深秋和初冬时的场面,再现了三峡绚丽的美景。影片的插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罗志明作词,向异作曲)化古诗之神韵,借红叶传情:

满山那个红叶啊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红叶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涯,红叶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涯,手捧红叶望阿哥,红叶映在妹心窝。哥是川江长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哥是川江长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手捧红叶望阿哥,红叶映在妹心窝。

这首歌曲含蓄深情,红叶成为杨明、杨英二人兄妹之情的象征、爱情的象征,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坚贞的爱。这首歌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人公杨英在河运学校上学时唱的,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第二次是电影演员吴素玲在联欢晚会上唱的,表现了她的欢快之情。第三次是杨英的回忆,男女童声独唱,表现杨明、杨英二人纯洁美好的兄妹之情。这首歌后经朱逢博演唱后,传唱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已成为巫山红叶的影像品牌。

山城棒棒,重庆特色。重庆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水城,“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出门就爬坡,行路既上坎。”山城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棒棒军”这个特殊的搬运工群体。电视剧《山城棒棒军》 取材于重庆棒棒们的真实生活,塑造了梅老坎、毛子、蛮牛、孟小渝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展示了重庆的风土人情,又突出了时代感,还有浓郁的喜剧性,片头曲《(王光池词,翔兵曲,吴国松主唱)》是“棒棒军”生存状态的集中体现:

(棒棒,来哟 。来 啰 , 来啰 !)开门七件事,咿呀咿儿哟,柴米油盐酱呀酱醋茶。人生五种味,酸甜苦麻辣,人生五种味,酸甜苦麻辣。解放碑来来往往,大码头上上下下,咿呀吩儿哟,新添一行。七十二呀行新添一行,雄起,雄起。小巷大街,有我一根棒棒。难处当自立,男儿当自强。咿呀咿儿哟,男儿当自强。日子悠悠过,山高水长,开门常笑活,天宽地广,咿呀咿儿哟,天宽地广。天宽地广。(棒棒,来哟。来啰 , 来啰 !)

这首歌地方色彩十足,“重庆妹子”口音的一声呼唤“棒棒,来哟”,棒棒应声而出“来啰,来啰”。随着这一呼一应,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棒棒们开始了“人生五味酸甜苦麻辣”的生命体验,“解放碑来来往往,大码头上上下下”是他们体力消耗的真实记录,“山高水长”、“天宽地广”是他们达观心态的反映。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高高的朝天门哟,挂着棒棒的梦。长长的十八梯哟,留着棒棒的歌。爬坡上坎,脚下的路,一根棒棒求生活。渴了抱着棒棒睡,累了端起大碗喝。哈由他说,土由他说,日子在棒棒上梭哦呵呵呵呵,有盐有味,有盐有味不寂寞。哟呵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呵哟呵哟呵哟呵,棒棒,棒棒,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棒棒,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哟呵呵

这是《山城棒棒军》的主题曲,名曰《山城棒棒军之歌》(王光池词,翔兵曲,吴国松主唱),歌曲从摹仿主顾的叫喊“棒棒,棒棒”开始,接着描写了棒棒们“爬坡上坎”的劳动和生活。“渴了抱着棒棒睡,累了端起大碗喝”中的口误之所以给人带来快乐,就源于弗洛伊德所谓的“能量消耗的节省”。而结尾部分是引子的再现,加入的填补声部“哟呵哟呵哟呵呵”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歌唱家吴国松以调侃的口气,唱出了棒棒们生活的艰辛和快乐,充满了浓郁的乡音和乡情。

三峡生活丰富多彩,是三峡歌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三峡影视歌曲是三峡生活的集中概括与提炼,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典型性,饱含创作主体的审美评价和思想感情。歌曲是音乐与歌词(文学)相恋的产儿。音乐属于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无法直接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而歌词属于语言形象,能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影视则是画面的艺术,能呈现可感的生活图画。三峡影视歌曲是音乐、歌词、影视的结合,可最大限度地、生动地、形象地、真实地反映三峡生活。

二、抒发三峡情志

歌曲以抒“情”为本,“情”不可离“志”。三峡影视歌曲一方面表现人的心绪、体验、情趣,具有缘情性质,另一方面表现人的志向、理想、观念,体现言志本色。情志合一,为三峡影视注入了灵魂。

请欣赏一组赞美三峡、思念三峡的歌曲。

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你好啊,峡江》(马靖华词,张丕基曲):

风啊,你微微地吹吧,船啊,你慢慢地走啊,让那不尽的长江水,在我的心上流。掀起爱的波浪,激起美的遐想。啊轻轻地叫一声,啊轻轻地叫一声,你好啊峡江,你好啊峡江,你好啊峡江峡江。

风啊,你微微地吹吧,船啊,你慢慢地走啊,让那迷人的霞光,映在我心头。伴随波涛歌唱,沿着画廊飞翔。啊轻轻地叫一声,啊轻轻地叫一声,你好啊峡江,你好啊峡江,你好啊峡江峡江。

这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歌曲,突出的特点是情志之真、心灵之真。“你好啊峡江”抒发的是真情,真情离不开实感,实感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经历,来自于深深切切的人生体验。

电影《三峡情思》插曲《三峡美》(湛明明、湛泉中词,万林曲):

三峡美,三峡美,诗中的山,画中的水,奇峰托白云,峡江流翡翠。百丈飞泉溅玉珠,岸畔山茶令人醉。啊啊三峡美,三峡美,游人到此游人到此尽忘归。

三峡美,三峡美,眼前的山,心中的水,江上汽笛鸣,神女笑微微。夔门敞怀迎宾客,山色水光留人醉。啊啊三峡美,三峡美,明朝三峡明朝三峡更光辉。

这是一首欢愉型歌曲,把三峡的自然美景和主人公的欢快之情结合在一起。整首歌洋溢着青年人自豪的青春朝气,把欢乐同事业、爱情紧密相连,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使人奋发向上,陶冶情操,精神境界为之升华。

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思乡曲》(马靖华词,张丕基曲):

雁南飞,人北往,山中的小路多迷茫。离别了可爱的村庄,抛下了童年的梦乡,童年的梦乡。何日才能再相见,生我养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一片思乡的情意,飘向那遥远的地方,遥远的地方。

叶儿落,秋风凉,离乡的人儿心惆怅。难分难离难上路,再把家乡望一望,望一望。愿你山色春常在,河水清清花儿香,花儿香;愿你多情常托梦,别让亲人思断肠,别让思断肠。何日才能再相见,生我养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一片思乡的情意,飘向那遥远的地方,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首面对着绮丽的三峡风光倾诉乡思离愁的抒情歌曲,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绪的小曲,它倾诉的是人心深处一种缠绵婉转的情怀,抒发的是最容易牵动人之常情的悲欢离合。歌声真挚、凄婉、如泣如诉,忧悒中怀有美好的憧憬。

电视连续剧《家在三峡》(1996)是以电视剧形式来反映三峡移民的开山之作。该剧在在宏大的三峡工程移民背景下以三闾古镇的移民故事为经,以秦道明、屈万金和应丘梅母女思怨为纬,构筑了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移民在对待国家和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发生的思想与情感冲突。“导演在该剧中保留了他一贯坚持的乡土情、民间情的叙事风格,保留了他讲究诗意、讲究含蓄的特点。”[2]16片头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荡气回肠的主题歌《三峡,我的家乡》(熊永词,王原平曲),将观众带入了三峡人家特有的家的氛围:

太阳那个进山(嘛),(呜喂)挂在(哟)橘树上(哦),(呜喂)月亮(那个)进村来(嘛),(呜喂)歇在(哟)屋顶上(哦),(呜喂)炊烟(那个)说着那(哟)山寨的故事(啊),涛声(那个)说着哟岁月的沧桑。

炊烟(那个)说着那(哟)山寨的故事(啊),涛声(那个)说着(哟)岁月的沧桑。(哎)太阳挂在这个地方(呃),月亮歇在这个地方(呃);男人想着这个地方(呃),女人梦着这个地方(呃)。太阳挂在这个地方(呃),月亮歇在这个地方(呃),男人想着这个地方(呃),女人梦着这个地方(噢),(噢)三峡我的家乡(呃)。

男人不爬山罗(呜喂),脚板(哟)滋滋的痒(哦),(呜喂)女人不下地(哟),(呜喂)心里(哟)闷得的慌(呃)。扁担(那个)挑不尽(哟)自在的日子(啊),背篓(那个)装不完生活的清香。太阳挂在这个地方(呃),月亮歇在这个地方(呃),男人想着这个地方(呃);女人梦着这个地方,(噢)(噢)三峡我的家乡,三峡我的家乡。

这首歌曲内容丰富,多层面表现了三峡人家的生活。一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太阳”、“月亮”、“橘树”、“炊烟”、“涛声”、“扁担”、“背篓”是三峡人家常见的客观物象,却又有人的意志、思想、情绪、理想、旨趣,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的结合,是情与物的交流,意与象的联姻,意象纷呈,意蕴丰富。二是对三峡男人和女人生活的写照,“爬山”、“下地”、“想着”、“梦着”、“挑不尽”、“背不完”等富于动态的动词表现了生活的辛劳和充实,也充盈着朝气勃发的流动美。三是对家乡的讴歌。“呜喂”、“那个”、“嘛”、“哟”、“呃”、“哦”、“噢”、“啊”衬词杂沓,更进一步体现了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平民意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影视歌曲为影视作品主题思想的艺术表达提供了重要方法。《国家行动》以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为题材,艺术地表现了三峡移民这一“国家行动”艰辛而伟大的进程。电视剧在展现这个宏伟的“国家行动”的过程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一种“舍小家,为国家”,顾大局、识大体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表现三峡移民这一“国家行动”的艰辛。第二集开始的《昭君出塞》就表现了三峡移民对故土的不舍与依恋:

耳畔渐习胡家语,望中已断汉宫闱,一步步远离家乡山和水,一程程几回梦里回秭归。

这首插曲是以剧中戏的形式出现的。台上川剧演员沈铁梅在为移民演唱,台下观众一唱三和,“一步步远离家乡山和水,一程程几回梦里回秭归”本是戏中王昭君远离故土的满腔哀惋,剧中却变成移民的愁怨,有力地表现了三峡移民的情感状态。峡江县委书向云秀正面引导:“王昭君为了中华民族的友好睦邻而远嫁人地生疏的塞外边疆,昭君出塞集中体现了我们峡江儿女用热血和生命服从大局、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我们大家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这部剧”并提议再次演出《昭君出塞》。这段插曲实际上是整部电视剧的戏眼,《国家行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版的《昭君出塞》。

《三峡纵横》是一部全面反映三峡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全片由《沧桑大峡谷》(第1集)、《人文之光》(第2集)、《神奇画廊》(第3集)、《水码头》(第4集)、《船夫谣》(第5集)、《峡江道》(第6集)、《雄关吟》(第7集)、《神女泪》(第8集)、《潇洒生死路》(第9集)、《悬棺探迷》(第10集)、《巴歌楚舞》(第11集)、《峡江物华》(第12集)、《野人觅踪》(第13集)、《说宁河》(第14集)、《香溪毓秀》(第15集)、《悠悠诗话》(第16集)、《家住三峡》(第17集)、《故土情》(第18集)、《中堡岛》(第19集)、《世界第一坝》(第20集)组成,具有较大的文献性、纪实性、科学性和观赏性。主题曲如下:

三峡,你是一首澎湃的诗。三峡,你是一幅神奇的画。魏魏巴山,铭记着大禹的足迹。滔滔江水,流淌着神女的佳话。阵阵峡风,鼓动起历史的风帆。浓浓的乡音,叙说你时代的风华。纵横三峡,走进历史。三峡纵横,走进童话。珍藏你远古沧桑的容颜,描绘你未来壮丽的图画。

这首歌由马明惠作词、赵方作曲、蓝东演唱,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电视观众,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开发建设和灿烂远景。

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三峡》(2011)是全球首部全景式反映三峡工程的主旋律影片。该片从人文高度、哲学深度、客观角度、公正尺度、大国气度出发,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解读三峡工程这一人类“治水兴利”的伟大创举,在文献性和史诗感的底蕴上追求大气、唯美、厚重的风格,其高规格、高质量的水准奠定了它的权威性、唯一性和典藏性。影片的主题歌《大江曲》(李鹏词,鹏来曲,戴玉强演唱)豪迈奔放,大气磅礴:

巍巍昆仑,滚滚长江,不尽东流。望巴山蜀水,沃野千里,人杰地灵,满天星斗。夔门天险,巫峡奇峰,山川壮丽冠九州。出西陵,看大江南北,繁荣锦绣。却惜无情风雨,滔滔洪水万姓悲愁。众志绘宏图,截断波涛,高峡平湖,驯服龙虬。巨轮飞转,威力无穷,功在当代利千秋。展宏图,恰逢新时代,万丈潮头。

这是李鹏总理当年了为纪念三峡主体工程开工写的。“巍巍昆仑,滚滚长江,不尽东流”,写出了长江的气势。“望巴山蜀水,沃野千里,人杰地灵,满天星斗”写出了巴山蜀水的富饶。“夔门天险,巫峡奇峰,山川壮丽冠九州”感叹三峡壮丽美景。“出西陵,看大江南北,繁荣锦绣”歌颂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却惜无情风雨,滔滔洪水万姓悲愁。”叹惜风雨无情、江水为患。“众志绘宏图,截断波涛,高峡平湖,驯服龙虬。”赞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修建三峡工程,驯服了长江(长江比喻龙虬)。高峡平湖,是三峡工程兴建给长江三峡带来的最为壮丽的崭新景观。“展宏图,恰逢新时代,万丈潮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整首词,明白晓畅,激情喷发,酣畅淋漓。“这种激情在作品中呈现出豪放、雄浑、劲健、流畅等风格特色。”[3]88

音乐最善于揭示人的心灵世界,被称为“诗的心理学”,但表现的人情绪具有概略性的特点,宽泛而不确定。歌词是语言艺术,能够表现明确的情感指向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视歌曲以表达人的心灵活动为主,其艺术手段是由人声、语义、器乐声共同创设出的一种神奇效果,加上影视画面的映衬和渲染,能准确地揭示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难以达到的人类最隐秘的情感活动和最深刻的思想。三峡影视歌曲情感饱满,思想丰富。从“情”的方面看,三峡情有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三峡的赞美之情。从“志”的方面看,三峡志最突出的是建设三峡、美化三峡的宏图大志。

三、叙述三峡故事

歌曲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功能。影视歌曲属于影视音乐的范畴,因而有着影视音乐的一般共性,即从属于影视艺术,并为影视剧情服务。三峡影视的故事情节决定了三峡影视歌曲的创作,三峡影视歌曲推动了三峡影视剧情,二者的双向互动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佳境。

影片《巴山夜雨》通过一艘长江客轮上一群不同年龄、职业,不同处境的旅客对一个事件的不同反应,表现了有人性和正义感的普通人各自的观念、态度、思想、感情和愿望,“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4]339航行在长江中的一艘客轮,贯穿全片的长江。夜月、远山、薄雾、细雨、客轮、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画、一首抒情诗。为了营造浓郁的诗意,片中创造了两首插曲,分别是《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和《小伞带着我飞翔》。导演要求“音乐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表达情感和人物内心情绪的手段发挥出它的独特作用,不仅表现好剧中的两首歌,而且表现好整个时代环境和人物心境的色彩。”[4]184先看《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白桦作词,高田作曲,靳小才演唱):

巴山雨,巴山云,千里川江雾中行;帆似白鸥舟如梭,古往今来多少人。

浅浅月,淡淡星,浅淡星月明古今;神女夜夜难入梦,素手无力撩纱巾。

整飘带,摆罗裙,日日夜夜守江滨;含情迎送天下客,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这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歌,其间包含多少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人生感慨,也包含着神女对人间的美好祝福和祈盼。影片中,秋石的爱人柳姑且舞且唱,委婉的歌声与飘逸的舞姿把观众引入浪漫的神话世界。为了与特定的环境相配合,作曲在旋律上采用了川江民歌的音调,并在配器上使用了钢琴。演唱者靳小才的音色浓厚圆润、音域宽广、吐字清晰,韵腔自如,表演内在、亲切、柔美,表现了优美、深沉、浑厚的思想感情,给人以自然委婉、含蓄深情之感。

再看《小伞带着我飞翔》: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

这是男主公秋石写给他女儿的歌,抒发了主人公对女儿的思念,也深情地表达孩子们清纯、自由、美好的意念。这首歌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是小娟子在船舱找寻爸爸时,第二次出现是妈妈柳姑临死前教小娟子学唱时,第三次出现是小娟子同爸爸相见时,第四次出现是在影片的结尾,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深。秋石背着女儿蹬上野菊花盛开的山岗,小娟子像当年枊姑那样采了一枝蒲公英,噘起小嘴天真地吹着,一把把淡雅的蒲公英绒伞在天空中飞舞,秋石回头含着眼泪深情地看着。在此,质朴的童音与飞翔的蒲公英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声色相汇,情景交融,人、物、景、情和谐统一。蒲公英把一家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成了贯穿全片的重要细节,也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给影片含蓄深沉的意境增添了艺术光彩。

《大江东去》(1995)是一部反映三峡建设故事片,在60年的历史中截取了三个历史横断面,剧情曲折复杂,跌宕起伏,从人物命运中揭示人物的思想冲突,展现出几代人、特别是几代知识分子崇高的献身精神。片中有两处出现儿歌。一处是谢静文看着远处,上千辆推土机、挖土车已把中堡岛铲为平地。画外又响起那幼时的儿歌:

大水来了,上屋顶哟;屋顶塌了,上树梢哟;树梢断了,抱木漂哟;谁能治水,等大禹哟。……

另一处是工地的轰鸣和儿歌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独特的三峡建设交响曲。五十年前,谢启德教女儿谢静文唱山歌:

大水来了,上屋顶哟;屋顶塌了,上树梢哟;树梢断了,抱木漂哟;木漂沉了,把命丢哟。……

两处出现的儿歌对三峡人过去的生活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反映,同时证明工程的必要性。

《三峡情思》(1983)是一部具有浓郁三峡情结的风光故事片。摄影师欧阳明光对事业的勤奋,对三峡的深情,以及他与当地群众的融洽关系,获得了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黎兰的好感,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就成了婚。经过事业的分歧和婚姻关系的紧张,夫妻二人终于在异景奇观的“白龙过江”处重归于好。主题歌《三峡有支幸福的歌》(凯传词,马丁曲)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三峡有支幸福的歌。跋山涉水把它找寻,它却隐进峡谷浪涡。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三峡有支幸福的歌。只要心中爱得深切,山高水险也能获得。

这条道路你曾走过,从不畏惧曲折坎坷。山的风貌,水的性格,已经融进你的心窝。这条道路你曾走过,从不畏惧曲折坎坷。只要敢于辛勤探索,心田会荡起幸福的歌。记得你曾对我说过,三峡有支幸福的歌,三峡有支幸福的歌,三峡有支幸福的歌。

主人公的事业和爱情因三峡而生,“三峡情”是“夫妻情”的基础,“夫妻情”是“三峡情”的延伸。影片中,欧阳明光的摄影机就是对三峡美景的纪录和见证,那“咔嚓”一声凝聚了多少心血!伴随着他的足迹,我们看到一幅幅诱人的山水画:神女峰的秀丽,天目峰的壮观,“白龙过江”的奇幻……令人赏心悦目。这里,影片的摄影者与欧阳明光的镜头都力求表现三峡的个性,捕捉它最美的瞬间。与其说《三峡情思》是一故事片倒不如说是一部自然风光片。

影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音乐是影视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作为音乐的歌曲不仅以抒情性和渲染性的重要特质成为影视表情达意的手段,还具有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字幕等的结合参与影视叙事的功能。在三峡影视中,三峡影视歌曲或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揭示事件的历史背景,或用充满地域色彩的歌曲表达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辅助画面构建叙事时空以交待剧情,或用音响与节奏效果推进事件发展进程,或用旋律的缓与急展示人物间的关系,等等。乐曲的高低、歌曲的选用都成为叙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观众在对画面、语言(包括人物语言与字幕)与歌曲的综合观赏中,在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作用中实现对影视叙事的审美感知。

四、塑造三峡形象

作为影视艺术反映三峡生活的特殊方式,三峡影视形象是由影视语言(包括景别、构图、光线、色彩、镜头、人物的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的系统整合)塑造的具体、生动、可感的影像画面,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物体。人物形象是影视形象的核心,歌曲在塑造三峡形象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影视歌曲的情感往往集中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包括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等。观众可以通过影视歌曲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电影《漩涡里的歌》是一部反映民间歌唱家坎坷命运的故事片。导演在构思这部影片时,从川江船工的生活中想到“纤夫精神”和“川江性格”,把它贯注到剧中人物身上。主人公江力生虽然身处逆境,却对前途充满信心,像长江上的纤夫那样逆流而上。插曲《夜色把大江笼罩》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和思索:

夜色把大江笼罩,鸟儿睡了,花儿睡了,江上传来忧郁的歌谣,传来忧郁的歌谣。询问奔流的波涛,将来的生活你可知道?询问奔流的波涛,将来的生活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这首歌曲是主人公在政治和爱情的漩涡里满怀忧郁惆怅的咏叹,表现了他身陷囹圄的痛苦和无奈。前半部忧郁深沉,表现主人公沉重的心情,后半部分略有起伏,略带激动悲壮。

如果说《夜色把大江笼罩》是一首忧郁的歌,那么《心心相印》(廖云、余阳词,常苏民、陶嘉舟曲,苏萍演唱)则欢快优美:

两江的水哟合起来,亲密无间奔东海。两朵白云合起来,相依相伴游天外。鸟儿双双飞起来,追风逐浪多欢快。钟情的人儿合起来,心心相印不分开。啊,嗯阿,啊!

这是江力生和前妻辛怡雯恋爱曲,也是两人命运的反映。江力生和辛怡雯,一个是歌手,一个是琴师,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但无情的政治漩涡淹没了他们甜美的生活。辛怡雯把浮华当作荣誉,把虚幻当作理想,在漩涡面前退却了。江力生在逆境中没有沉沦,没有畏缩,逆流而上。插曲《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廖云、余阳词,常苏民、陶嘉舟曲,李双江演唱)就是他事业上坚定、生活上乐观性格的表现:

人家的船儿(嘛 吔 ) (依吔 )桨成双,我的船儿(嘛吔 ) (依吔 )一支桨。船儿呀单桨呀难行走哎,鸟儿单翅哎,怎飞翔,喽喽壮。

半个月亮(嘛吔 )( 依吔 )照样亮,半朵花儿(嘛吔)(依吔)照样香,半间呀房屋啊,半堵墙哎,怎能迎亲做洞房,喽喽壮。

船有双桨嘛(嘛吔 ) (依 吔 )任远航,鸟有双翅(嘛吔 )( 依吔 ) 任飞翔。半间呀房屋啊,添半间 啰 ,凑成四壁哎做洞房,喽喽壮,哎——嗨——哎。

这是主人公在紧张的劳累后,抛开个人的忧伤,应“穷哥们儿”的要求演唱的一首山歌。歌词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从“船儿”起兴,用单桨船、单翅鸟、半个月亮、半朵花儿、半间房、半堵墙表现了主人公的艰难处境,又用“半个月亮照样亮”、“半朵花儿照样香”、“半间房屋添半间,凑成四壁做洞房”表现坚定不移的生活信念和乐观向上的优秀性格。这首歌曲词情婉转,曲风俏丽,表现对爱情的渴望。演唱者李双江遵循了“小歌大唱”的原则,将一首小歌唱得更细腻、更丰满。歌曲中的每个字、每个音、每个乐句都变成自己血管中的血,变成自己身上的肉,然后敞开心扉,将一颗滚烫的心抛给听众[5]122。所以,这首歌曲旋律纯朴、曲调高亢,节奏悠长自由,体现了山歌的特点。每段结尾处插入的“肉锣鼓”点儿“喽喽壮”是全曲的生动之处,唱得十分轻松、潇洒、幽默,富有生活情趣,更富有地方色彩。

三峡人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和人格精神,堪与日月争光。香港电影《屈原》(1975)是一部感人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其插曲《橘颂》(屈原词,于粦曲)是屈原人格的写照:

后皇嘉树,橘徕服啊。受命不迁,生南国啊。深固难徙,更壹志啊。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啊。嗟尔幼志,有以异啊。年岁虽少,可师长啊。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啊。秉德无私,参天地啊。

这首歌曲用屈原词。原词是一首咏物抒情诗,用象征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高贵品德。其中“受命不迁,生南国啊”、“深固难徙,更壹志啊”首先表现出一种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思,然后由爱故乡故园而升华出更远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乡土情思是三峡风土风物哺育出来的,这爱国精神则是三峡人的优秀品德的集中体现。歌曲的旋律古色古香,质朴而沉实。在影片中,这首歌是由屈原的女弟子婵娟演唱的,充满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电视剧《屈原》(1999)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浸透着楚文化的“屈原”,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审美视角塑造了屈原性格,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诠释了屈原的一生,以达到现实性和反思性的结合。片头曲《路漫漫》由易茗作词,余沛东作曲,满文军演唱:

路漫漫,风云乱,上下求索天地间。思往事,愁万端,荒江古道歌声远。故国知我心一片,苍茫万里同呼唤。一生进退终不悔,生死名灭只等闲。问天问地问祖先,流水滔滔两千年。出不入兮往不返,精神磅礴在人间。

片尾曲《深深的爱恋》由易茗作词,余沛东作曲,叶凡演唱:

云海苍茫,凤凰飞翔,九天任来往。清凉酒浆,洁白衣裳,兰花为你香。长长地想,远远地望,岁月在流淌。深深的情,沉沉的爱,永在我心上。

秋风落叶,白露横江,星辰在闪亮。亲亲家园,遥遥故乡,千里多迷茫。长长地想,远远地望,岁月在流淌。深深的情,沉沉的爱,永在我心上。

这两首歌曲高度概括了屈原不平凡的一生,也是屈原精神的提炼。片头曲气势恢宏,慷慨激昂,苍劲悲歌,是屈原的颂歌。片尾曲情意绵绵,忧郁深沉,委婉曲折,饱含着对屈原的怀念。

三峡影视歌曲具有强烈的情感性,能准确地抒发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观众的情感体验。恰如其分的歌曲可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歌曲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语言的高度概括力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正因为影视歌曲的存在,影视才有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才更加鲜明深刻。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三峡影视歌曲是三峡影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三峡生活的集中与概括,从题材、主题、体裁、语言到风格都有鲜明的特征,重人生、重现实、重风俗、重情性、重人文、重审美。在创作中,三峡影视歌曲主体视角新颖独特,或用生活视角,或用文化视角,或用政治视角,或用自然视角,或用乡土视角,或用民俗视角,体现了精巧的艺术构思、宏阔的艺术视野和多样的审美趣味。三峡影视歌曲或深沉雄壮、或明快轻爽、或高古典雅、或清丽典雅、或华美动听、或纯正悠扬,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作为三峡影视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三峡影视歌曲承担着表意、抒情、叙事、造形等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三峡影视的表现手法,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质量品位,以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刺激观众的接受欲望,强化接受效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三峡影视歌曲曾经依附三峡影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大批三峡影视歌曲已经独立。有些影视作品或许已经淡出人们的审美视野,但其歌曲已经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记忆里,时间愈久印象弥深,成为传播三峡文化的强音。

[1]张丕基.关于歌曲《乡恋》的创作[J].歌曲,1999(4).

[2]宋辉.’96北京《家在三峡》研讨会纪实[J].戏剧之家,1996(3).

[3]徐自强.歌词创作美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巴山夜雨》导演组.巴山夜雨——从剧本到影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5]李双江.李双江演唱歌曲36首详解[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棒棒三峡
棒棒,真棒!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棒棒的嘟嘟
棒棒精彩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吃饭
棒棒哒
春到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