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华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二位一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好坏,一方面是学生能否认真、积极地学;另一方面是教师能否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情况下,给予点拨、指导和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望闻问切;数学课堂;学生主体
《古今医统》中说“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在中医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我们的教学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人体系统,同样需要通过“四诊”来调节,“望、闻、问、切”合理地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那么,我们的教学需要怎样的“望、闻、问、切”以及怎样做到相互之间的协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望——察言观色,深情注视
首先教师要 “望”.课堂上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学生的面目表情,我们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透过学生的目光,我们能够读出或迷茫、或困惑、或苦思冥想、或恍然大悟的眼神.通过察言观色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情来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用亲切的目光,饱含深情地注视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在注意他、关心他、重视他.要让优等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欣赏、读到器重;要让中等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鞭策、读到期待;要让学困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鼓励、读到希望.当学生调皮时,要让他们能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提醒;当学生进步时,要让他们能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赞许、读到肯定.亲切的目光,深情的注视,能够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
二、闻——认真聆听,适度点拨
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对数学公式的推导验证,数学定理的叙述证明,数学例题的讲解计算,重点难点的恰当处理等问题早已熟记于心,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中可能产生的疑问,也都进行了合理预测和充分的估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意外情况,对于教材上的正确结论,总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见解.
叶阑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资源性.这种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
所以,教师对学生中的那些看似正确而实际错误的结论要认真聆听,慎重对待,适时点拨,不要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而轻易地给予否定.因为正是这些不完全正确的见解困扰着学生,这是看似正确的错误结论就是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三、问——精心设问,以问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提问也是这样,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效果也是各有千秋.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恰当而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由自己设法解决.教师应该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创造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片质疑问难的自由天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而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它或者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或者在无疑处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
四、切——对症下药,切中要害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课堂上教师也必须给学生“号脉”,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精讲多练,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从而根据学生的练和说的情况,灵活地加以引导,点拨,分层递进,开发潜力.
练习的选择设计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尤其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有较多的发言机会,为他们搭起成功的阶梯,鼓励他们进步.练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口答、笔答、小测、小组对抗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练习甚至穿插到例题中,如对于有些例题,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后,证明过程可由学生写出,或者讲完例题后,将解答过程擦掉,再请学生板演,这样才容易发现学生存在哪方面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中国的古人多么有智慧啊,“望、闻、问、切”构成了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法.我们的课堂如果也能利用“望、闻、问、切”做到“课人合一”,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学生思想生成的“乐园”和“果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潜力,借鉴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真正地展示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亲自感受结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