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辉 吴达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2.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 300074)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高速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旅客车站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黄金机遇期,越来越多的铁路车站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一条铁路沿线的站房设计,多则十几座,少则五六座,在设计中我们通过归纳总结设计方法,突出体现地方特色,设计出以人为本、符合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的车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方向。
铁路车站全线系统化、整体化设计是要以树立整条线的完整形象,服务于铁路、城市形象的建设为目标。车站全线系统化设计应该是符合全线整体基本风格特点,同时结合地方特色的产物。使全线标准化与各站个性化相结合的设计思想贯彻设计始终,既保证车站风格整体的统一性,又有地方特色的多样性、可识别性。使宏观设计以现代、高效、明快的设计理念为基调,进而深化体现以人为本,广义化的独特地域文化内涵。
我们对车站的系统化设计研究包括:总体设计风格及理念确定、总平面设计、车站站型确定、车站平面设计、立面造型设计、剖面设计、站场跨线设施、站台雨棚每个方面都有所研究及控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设计成果,指导整条铁路沿线车站的设计工作。
铁路车站的选址,在初期主要是结合铁路线路的走向,车场的设计位置,结合地方要求,初步选定建设位置的。这就需要建筑师,以构建一流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结合整个车站的区域规划,考虑未来发展,科学规划广场、公路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出租以及社会车辆、邮政信息等等各种交通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流线有序、方便换乘。
综合考虑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关系,统筹设计枢纽内外交通组织,对周边道路网提出优化、完善建议,建立站区道路与城市交通网络的有机衔接,形成顺畅、便捷、完备的车站周边道路系统,使进出站的人流、车流能够快速集散。
结合规划的条件,合理确定站区内各功能分区的用地容量,处理好车站与周边的用地关系。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以及环境容量。
结合铁路车场轨顶设计标高、地方规划条件及车站的批复规模,我们设计一般将站台标高高于城市广场3 m~5 m的情况,设计为线平侧式站房;站台标高高于城市广场6 m以上的,设计为线下侧式站房;站台标高低于城市广场标高的,按线上侧式站房设计。对于特殊规划条件及车站规模,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站型设计。
对于站前广场设计,结合车站选址、周边道路情况等等规划条件,站前广场设计一般均与站房10 m~15 m站前平台相连接,布局与站房中心对称,中间为人行广场。站前平台伸向两侧车场,实现人车分流。人行广场两侧设计有社会车上客区以及出租车落客平台,其余均为广场铺地、绿化、小品以及可供旅客休息的休闲座椅,为旅客创造了一个干净、美丽、轻松的环境。广场两侧其余地块规划为以住宿、餐饮、办公为主的商业开发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站前广场平面布局图
左侧靠近站房一侧为社会车停车场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停车位、贵宾停车位,社会车上客区紧邻站前平台,最大程度方便旅客换乘;贵宾车位及内部车位靠近贵宾候车室入口与车站办公入口,方便进出。长途车车场位于社会车车场的南侧(可以考虑预留)。
右侧靠近站房一侧为公交车车场;外侧为出租车待车场。出租车上客区紧邻站前平台,最大程度方便旅客下上。
站区的规划设计以车站建筑为中心,规划设计中为突出车站建筑的重要地位,其余生产、生活用房遵循集中综合布置的原则,布置在靠近车场一侧,位置尽量隐蔽,不影响车站及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
进入车站的长途车、社会车、出租车、公交车等车辆均由城市道路进入站前规划路,根据各自停车场位置分别右转进入各自停车区及落客、上客区,再由各自停车区经由出站通路,到站前干道驶出车站范围。各种车流组织有序,互不干扰。
贵宾车道位于站房南北两侧,贵宾车流经站前路驶入贵宾车道,停靠在站房右侧专用停车区,落客后可经站房北侧地面通道离开,贵宾车辆还可经由贴近基本站台一侧坡道,由一侧坡道驶入基本站台,由另一侧坡道驶离车站。
铁路车站作为现代交通建筑,设计除了在功能上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满足铁路客运组织外,同时还应从城市规划入手,与城市整体形象的风格一致,体现建筑的地域识别性、文化性以及时代性。车站内空间与功能应是城市广场的一个延续,是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铁路车站设计应该快捷、高效、舒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城市的时代面貌。
本着以旅客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以流线为主线”的基本理念。根据车站采用站型、规模的不同,我们对于线侧式站房可以将平面设计大致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进行研究设计。分别为10 000 m2及以上规模;10 000 m2以下规模。
平面功能分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中间候车区与进站区,根据规模不同,候车区可以分为基本站台候车区及中间站台候车区。
右侧功能一般为售票厅、贵宾候车室及通信信号设备用房。左侧功能一般为出站厅、旅客服务用房以及变配电设备暖通设备用房(如图2所示),上层布置有车站办公用房(如图3所示)。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加行包、公安派出所、间休等生活管理用房。
图2 1层平面功能示意图
图3 2层平面功能示意图
根据站房平面功能的设计分区,站房剖面高度也是需要有所区别的。
站房中央区域候车厅高度应根据站房立面设计的需要,单层候车厅室内净高一般不小于10 m。设置有两层候车厅的车站,1层候车厅原则不小于6.5 m,2层候车厅的室内净高一般不小于9 m。
售票厅、出站厅及1层旅服用房层高9 m,净高可以控制在6.6 m(吊顶下)。东西两侧办公、设备附属用房,1层、夹层层高为4.5 m,净高3.3 m;2 层层高为5.4 m,净高3.6 m。
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应该充分体现出该城市的地理地域文化特征。铁路沿线所经地区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而且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征。在设计中能够挖掘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并能够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对地理文化特征加以体现,将使高速铁路站房设计达到较高的境界。
设计结合车站所在地区及地域特点、经济社会情况,完成设计方案。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该铁路沿线位于我国新兴的沿海城市,共设置六座车站,我们采用两种不同风格和线索作为我们设计的主题:现代篇与地域篇(见图4,图5)。
图4 现代篇设计风格
图5 地域篇设计风格
现代篇设计风格主要取材于沿线城市均位于沿海地区,是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兴海港城市的特点;同时考虑地处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大面积实体幕墙和简洁的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突出表现出全线整体风格为稳重、大气、具有时代气息。
地域篇设计风格主要取材于车站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以及纪念性建筑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同时应考虑地处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大面积实体墙面与简洁的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突出表现出全线整体立面风格为厚重、大气、具有地域文化气息。
跨线设施包括旅客地道及天桥。根据站型与站房规模及进出站方式的不同,我们合理设计跨线设施。
根据设计确定车站的站型,原则上不足5 000 m2的线侧平式、线侧下式站房不设置高架进站天桥,统一利用地道进、出站,这样可以保证站台整洁美观的效果。站房规模较大的(10 000 m2及以上规模),候车空间应分为两层设置,因此基本站台平进,中间站台采用2层候车,天桥进站、地道出站的客流组织形式。线侧上式站房设置高架进站天桥,满足进、出站要求。
站台雨棚设计结合站台宽度及铁路运输性质,在站台立柱处可以采用Y型钢结构或混凝土雨棚,在有地道及天桥出入口处采用H型钢结构或混凝土雨棚。
以上总结归纳了铁路车站全线系统化、整体化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希望可以在整条铁路沿线车站设计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GB 50226-2007(2011年版),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S].
[2]郑 健,徐尚奎,赵 奕,等.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