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

2013-08-21 08:36魏群义侯桂楠
图书馆 2013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功能服务

魏群义 侯桂楠 霍 然 黄 娟

(1.重庆大学图书馆 重庆 400030;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0)

1 引言

中国是手机用户大国。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共有9.52亿手机用户,其中3G手机用户超过1亿〔1〕,占手机用户的10.5%;而在高校,手机普及率更是达到95%以上,其中智能手机占很大比例。随着3G技术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地铁站、候车室、休闲餐厅随处可见一些年轻人用手机阅读。目前的移动阅读服务,商业模式占主导,众多的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纷纷借力移动网络,抢占移动阅读市场,争夺用户〔2〕。作为最大的社会阅读服务机构,图书馆能否搭乘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发挥其社会阅读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渠道,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阻碍移动图书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调研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调研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基本情况,获取基本数据。“985”高校在科研水平、图书馆建设等诸多方面均领先于我国其他同类高校,在某些层面上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情况,因此本文以39所“985”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是访问各“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网络搜索以及文献调研。收集整理“985”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时间、网址、服务功能、服务模式、推广方式等内容。第二部分是调研我国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基本情况,调研方法和数据收集的内容同“985”高校图书馆。

本次调研未在四川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上找到有关移动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但笔者在新闻报道以及其图书馆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了解到该校图书馆已经开通移动服务。同样浙江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也没有找到移动图书馆的相关链接,但在参考文献中有记录该校已经开通移动服务。在调查省级公共图书馆时,有文献称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开通了移动服务,但笔者未在其图书馆网站和新闻报道中找到任何信息,输入文献中所提到的移动图书馆网站,结果并不存在,因此未将这两家图书馆列入调查范围。

表1 “985高校”与省级移动图书馆建设基本情况对照表

2 调研数据

2.1 “985”高校与省级移动图书馆建设基本情况对照

截止到2012年4月,39所“985”高校图书馆中有20所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占总数的51.3%,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开通了移动图书馆网络问卷调查,拟通过前期调研,了解用户需求,进一步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17家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占总数的54.8%,移动图书馆建设基本情况见表1。

2.2 “985”高校与省级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对比

“985”高校与省级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对照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所有已开通移动服务的图书馆都已开发了WAP网站,在服务功能多元化方面,高校图书馆做得比较好,如彩信服务、二维码、留言反馈、SNS服务等,但在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开通比率远不如公共图书馆。

图1 “985”高校与省级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对照图

3 移动图书馆现状分析

3.1 开通时间

综合表1和图1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较早在国内开展移动服务。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等是开展移动服务较早的高校,高校图书馆早期移动服务主要是以短信通知和OPAC检索为主。公共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时间普遍较晚,大部分都是在2011年及以后开通。辽宁省图书馆是开展移动服务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但其在2011年之前仍然只是短消息服务;除了辽宁省图书馆外,吉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黑龙江省图书馆也是较早开通移动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是目前移动图书馆建设较为完备的图书馆,其开发的“掌上国图”能提供1000余种图书和20余种报刊的在线阅读〔3〕。

3.2 业务模式

目前,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其所提供的服务模式无外乎以下3种类型〔4〕:(1)SMS,即手机短消息服务。这早期国内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信息推送型,二是请求应答型,功能比较简单。(2)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是一种窄带宽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开放的国际标准〔5〕。WAP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短信服务的不足,传统的短信服务以信息推送为主,其所承载的信息量较少,缺乏互动性。(3)客户端,即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开发的图书馆客户端软件,通过客户端软件方便快捷地登录移动图书馆服务器,实现更多交互功能。从表1的业务模式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所采取的业务模式以SMS和WAP服务为主,而公共图书馆则以WAP服务为主,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开通了客户端服务,供智能手机用户下载使用。

3.3 服务功能

移动图书馆注重的是实用性、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因此其功能设置要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早期的移动图书馆以短信服务为主,单向短信主要通过定制的方式获取图书馆信息,系统向读者推送预约提醒、图书到期提醒、讲座日程安排、最新动态等重要通知,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双向短信不仅能接受系统定期发送的信息,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特定的代码发送完成图书续借、新书查询、挂失、注册等操作,如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稍微先进些的高校开通了OPAC检索服务,其功能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一些功能的简单转移,但就是这些简单的移动服务构成了移动图书馆的雏形,为后来移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以后,WAP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移动图书馆功能进一步扩大,读者通过移动设备登陆移动图书馆网站,可以进行馆藏书目查询、数据库检索、个人信息查询(借阅记录、借阅信息、续借、预约)、留言反馈、甚至在线阅读。目前,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图书、期刊)的检索、以及个人信息查询、续借等操作。有部分图书馆开通了诸如RSS订阅、SNS、视频点播等个性化服务,如重庆大学增加了书评系统,并整合了BBS、Blog,国家图书馆的视频导航服务,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学术视频等。

3.4 移动阅读

目前,移动图书馆仍然以读者基本服务、文献传递与借阅辅助服务为主,数字化的全文阅读远未普及。从当前已经建立的移动图书馆来看,“985”高校图书馆开通数字资源在线阅读的并不多,只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开通了移动阅读服务,可供阅读的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移动阅读在公共图书馆中较为普及,其中国家图书馆是开展移动阅读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中华数字书苑、龙源期刊网等内容提供商合作,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检索以及部分免费资源。例如重庆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广西自治区图书馆等与龙源期刊合作,读者可以通过注册或者内容提供商认证后,在线阅读或下载部分电子书、期刊文章。受技术、版权、经费等因素的影响,移动阅读没有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核心,就其所提供服务的功能来看,千篇一律,未触及移动图书馆的根本。

3.5 收费与服务对象

本次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是要想扩大移动服务的使用范围,必须先通过注册认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针对本校的注册用户,用户利用自己的学号或工号注册,普通市民难以享受高校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其收费方式除了网络运营商收取的流量费以外都是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则是面向大众,注册往往需要用户的读者账号,有的图书馆甚至需要预付定金,在检索中所损耗的流量费由读者承担。

3.6 移动图书馆推广模式

移动图书馆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项新型业务。图书馆的推广方式反映了对移动服务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直接决定了读者对该项服务的知晓和使用程度。笔者在统计中发现,目前国内图书馆对移动图书馆的宣传主要通过4种形式:(1)在图书馆网站上专门设置一级栏目或者采用浮动图标的形式,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都在各自图书馆网站上设置了醒目的图标链接,其中贵州省图书馆采用网站自动弹出通知的形式推广。(2)在图书馆网站二级栏目下设置链接,这种推广方式不太醒目,难以引起读者注意,像重庆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采用此类推广方式。(3)图书馆通知或新闻报道,这类通知具有关注度不高、时效性差等特点,读者容易错过,知晓度很难扩大,导致许多读者不了解图书馆已经开通移动服务,使用率自然不高。(4)研究论文、专题报道,有些图书馆在网站上找不到任何有关移动图书馆的信息,但可以在其图书馆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或者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知晓已经开展移动服务,例如四川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而在国外很多图书馆都有全面的移动图书馆推广方式,例如美国的许多图书馆下设营销部,向读者宣传图书馆新业务、新服务等,这对扩大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知晓度是很好的保障,并具有很好的持续性。

本次调研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在推广移动服务方面做得比公共图书馆好,在2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中,除个别外,大部分都可以在其图书馆网站上找到有关移动图书馆的链接,虽然有部分链接标志不太明显。而公共图书馆则相反,有相当大一部分图书馆采用的是第3类方式——图书馆通知或新闻报道,如山东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大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同时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扩大业务功能。

3.7 移动图书馆开发方式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所采用的三种服务模式中,其开发方式主要有三种:图书馆自己开发、图书馆+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开发。通常短信服务平台的搭建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主要采取与当地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或电信公司合作的方式,例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而WAP网站或图书馆客户端的开发则主要依靠商业公司或与商业公司合作。在开通移动服务的“985”高校图书馆中,只有4家图书馆是自己开发的,占总数的20%;清华大学的TWIMS系统早期是由本校研究生研发,并且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无线广域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和服务机制的若干关键问题”的支持,后期跟北京书生公司合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5所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开发是由北京书生公司研发,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等6所高校是由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开发,重庆大学则是跟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而同济大学有两个处于试用期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分别由北京书生和超星公司开发。公共图书馆移动平台的研发则完全依靠商业公司,如与龙源期刊网、北京超星公司等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占了公共图书馆移动平台研发的半壁江山。

4 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4.1 业务功能多样化

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业务功能同质化非常严重,缺乏多样性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馆藏查询、续借/催还、图书馆通知以及部分图书馆开通的移动阅读等基本服务。国内在移动图书馆功能延伸与拓展方面做得不够好,在国外,移动图书馆的应用不仅非常普及,服务功能也比较丰富,并已经迅速拓展到其他领域。国外移动图书馆在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人性化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国外公共图书馆针对公众提供医疗保健、家庭生活、志愿服务等移动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针对校园读者提供校园游览、师生信息查询、社区服务、参考咨询服务、预定停车位、视频点播等校园特色服务,并开发了APP应用程序等〔6〕。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业务功能的多元化是今后移动图书馆发展必然要求。

4.2 服务对象扩大化

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注册师生,对校外读者则设置了诸多门槛,例如实现功能的限制,只能查询,不能下载、在线阅读等;公共图书馆虽然对公众开放的门槛较低,但其提供的资源却相当有限,另外其注册使用的手续也十分繁琐,有的公共图书馆需要交纳押金或者需要通过数据库提供商的认证许可。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逐渐扩大服务对象,并最终实现全民无障碍使用,公共图书馆也要尽可能简化读者手续,加大资源提供量。

4.3 服务需求个性化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移动图书馆要扩大读者服务范围就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推出个性化服务。目前国内外针对读者移动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的研究极少,更多的是调查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需求。例如英国剑桥大学2009年发布的《移动图书馆:移动信息使用》的项目报告,报告列出了所调查的两所高校学生认为最有用的移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7〕;Nor Shahriza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移动图书馆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尝试,认为图书馆信息提醒、书目查询、续借等功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需求〔8〕;国内也有学者于2007年以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样本调查读者对各类图书馆手机服务的需求程度〔9〕。今后的移动图书馆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并且通过研究泛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的移动一代的用户特征和信息需求,从需求驱动服务的角度出发,针对用户需求构建以移动阅读为主线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

4.4 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据统计〔10〕,我国自2002年才开始出现移动图书馆的相关研究论文,从2004年起逐渐增多,截止到2011年5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7篇,年均20多篇,并且期刊论文的数量远多于硕博论文,这反映了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专深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移动图书馆国内外的现状介绍、实例分析、发展展望等,尚未触及移动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当前制约移动图书馆发展的硬件设备不再是主要因素,版权问题、用户需求、服务创新才是主因,因此图书馆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推出更加适合的服务模式、业务功能,构建满足新一代用户的需求的移动服务体系〔11〕。这也是图书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4.5 合作共赢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却碍于版权、技术、资金等因素不能广泛对用户开放,合理整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就非常有必要。首先,图书馆应针对移动设备的特点,选择适合移动阅读的内容,同时加强音频、视频资源的加工与提供;其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二次文献进一步加工提炼,以文摘或者书评的形式向读者推送,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最新文章以彩信方式进行推送,重庆大学图书馆开发的读者书评等;第三,加强与第三方技术、内容提供商的合作,这也是今后移动图书馆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图书馆不但可以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避免重复建设,还可以规避版权风险,向读者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图书馆在与第三方合作的同时一定要强化版权意识,建立一套严格、详尽的资源筛选和审查体系,并且与内容提供商签订授权使用协议以及约定资源的使用范围和违约责任认定等〔12〕。

5 结论

(1)国内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年之后,高校图书馆最先开通移动服务,而省级公共图书馆则普遍在2011年之后。早期移动图书馆以短信服务为主,2005年以后WAP网站逐渐普及,并与短信服务并列成为当前主要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虽然最早开通移动服务,但其服务功能、业务模式并未随技术的进步而改进,相反许多公共图书馆开通时间晚,起点却很高。目前移动图书馆出现短信服务、WAP网站、客户端三者并立的服务模式,并且正经历着由短信通知——数字资源查询——在线阅读/个性化服务的演变进程。

(2)从移动图书馆开通比例上看,已开通移动服务的“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51.3%和54.8%。仅有半数的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总体来说移动图书馆还没有普及。

(3)当前移动图书馆的业务功能千篇一律,更多的是提供一些基本服务,移动阅读尚未普及。即便是已经开通移动阅读的图书馆,其所提供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只提供少量的在线数字资源供读者阅读,与传统互联网海量资源相比,移动图书馆可供浏览、下载的电子资源太少,资源的严重匮乏成为制约移动图书发展的瓶颈。另外,碍于一些技术原因,移动终端与传统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换方案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使得一些异构资源难以在移动终端读取。

(4)目前移动图书馆普及率不高,读者使用率也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图书馆对移动服务的重视程度和推广方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图书馆越重视移动图书馆的开发与应用推广,读者越容易获得信息,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也相应会提升。因此,图书馆应加强移动服务的推广,如在数字图书馆网站上设置醒目的链接、新生入学培训、发放使用宣传册等,扩大读者知晓度。

(5)图书馆本身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却缺乏移动图书馆开发的技术手段。目前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开发主要是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这也是今后的一个趋势。通过与数据库生产商合作,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丰富、优质内容的同时可以规避移动阅读带来的版权风险。

6 结束语

移动图书馆以其巨大的优势逐渐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影响着人们阅读方式的变革。本文主要以“985”高校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仅对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业务功能、服务对象、推广方式以及移动图书馆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未对其功能进行实地测试,后续工作就是要从用户的角度进一步去验证移动图书馆的效果,开展移动图书馆的用户行为研究,并对相关问题做出更细致的分析。

1.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03-28)〔2011-09-09〕.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7/t20110719_22120.html

2.高春玲.责任与活力——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1):2-4

3.萧志华.试论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策略.图书馆论坛,2011,31(4):103-105

4.魏群义,侯桂楠,霍然.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图书情报知识,2012(1):80-85

5.林颖,孙魁明.基于WAP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及WAP OPAC应用实例.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9):80-83

6.高春玲.解读美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1):25-30

7.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89):34-48

8 .〔2011-03-16〕.http//m-libraries2009.ubu.ca/

9.茆意宏,武立斌,黄水清.图书馆手机服务系统的建设:需求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地区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55-58

10.姜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分析.图书馆建设,2011(12):75-78

11.高春玲.移动阅读市场驱动下的图书馆:角色与对策.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1):1-6

猜你喜欢
图书馆功能服务
也谈诗的“功能”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去图书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