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2013-08-21 08:36文庭孝刘晓英
图书馆 2013年6期
关键词:技术化图书馆学背景

文庭孝 刘晓英

(1.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 湖南长沙 410013;2.湘潭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潭 411105)

引言

图书馆发展的社会背景是指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图书馆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现代社会,图书馆发展面临何种社会背景和发展环境,对图书馆发展有何影响?应该引起图书馆人的关注与思考。

1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社会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知识化、技术化、人文化三大社会背景,人们对图书馆职能、形态、社会定位和价值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图1所示。进入新千年以来,影响图书馆发展的这三种社会背景正日益强化,相互交织,引导着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图书馆发展的三大社会背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图书馆究竟是什么?图书馆将走向何方?

图1 图书馆发展的社会背景

2 技术化背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2.1 技术化背景及其影响

图书馆发展的技术化背景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以及Web2.0、无线射频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推广和应用,使图书馆发展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图书馆职能的巨大转变。在技术化背景下,图书馆业务工作和服务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便捷化、智能化等成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追求的核心目标,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在技术化背景的影响下,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开始从传统的文献存取、管理与服务向电子信息和数字信息的大量、高速、开放、远距离存取、管理与服务转变。图书馆的基本形态也正遵循着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的发展轨迹演变。

2.2 技术化背景及其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的确给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管理和服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2年,美国在西雅图举办了“21世纪图书馆”展览,随后有关未来图书馆的论著纷纷问世,如利可里德的《未来图书馆》、泰勒的《图书馆的创造》、兰开斯特的《走向无纸信息社会》、汤普森的《图书馆终结》等,并且预言,传统的图书馆将要被取代并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在我国也不缺乏图书馆的技术先锋,图书馆学研究的技术派在我国图书馆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曾经一个时期,“唯技术论”〔1-3〕在图书馆大行其道,“图书馆消亡论”〔4-9〕也甚嚣尘上。

这些论著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1)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该如何应对?(2)在技术化背景的影响下,图书馆会消亡吗?(3)图书馆消亡后,谁来做原来图书馆正在做的事?(4)信息技术可以取代图书馆吗?………

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事实上,“图书馆消亡论”提出几十年以来,我们所担心的结果并没有发生,相反,全球图书馆发展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可否认,技术化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至深,正在改变我们对图书馆的印象,且不知道会将图书馆引向何方?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也许才能够把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丛林里不知所踪。

面对技术化的冲击和考验,我们应该时时保持警惕,不断反思:技术可以解决图书馆的一切问题吗?技术可以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吗?图书馆的优势在哪里?泛在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应对其他信息机构的挑战?如何处理图书馆和技术的关系,把握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度?

笔者认为,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始终是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是目的。图书馆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寄希望于技术,利用技术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人是图书馆的核心,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为需要的人提供需要的服务才是图书馆的发展目标。

3 知识化背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3.1 知识化背景及其影响

1996年,OECD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知识经济”在全球兴起,知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受到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兴起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行各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背景。

知识化背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图书馆的工作对象开始由文献转向文献的内容,即知识,图书馆的职能也开始从文献管理与服务向信息管理与服务再向知识管理与服务转变,图书馆的核心职能不再是简单的文献管理和提供服务,而是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知识图书馆是知识化背景下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形态。

3.2 知识化背景及其思考

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兴起对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知识化趋势正在改变图书馆的发展轨迹,图书馆是“知识中心”、“公共知识中心”、“知识殿堂”、“知识场所”等观点〔10-12〕相继出现,建设“知识图书馆”〔13〕成为知识化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使命。

面对泛在的知识环境,我们不禁要问:知识究竟是什么?知识与图书馆有何联系?图书馆拥有哪些知识?知识仅存于图书馆吗?读者到图书馆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吗?图书馆能变成知识图书馆吗?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方面有优势吗?科学合理地理解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知识化背景下认清图书馆的发展形态和发展趋向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是什么”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但是,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编码化存储在文献载体中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知识。知识的核心是思想和文化,图书馆保存文献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文献中的知识,即保存思想和文化,读者利用文献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文献中的知识,即交流思想、提高文化。由此看来,图书馆是知识、思想和文化的储藏之所,是知识库、思想库、文化库,是知识的殿堂。知识是无处不在的,由于图书馆仅仅是知识、思想和文化的储藏室和保管员,而不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因此,应该认清图书馆在知识活动中的职能、定位和角色,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文献和知识作为一种资源,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图书馆不应成为知识的守护神和吝啬鬼,守着资源,而应该敞开大门。资源的价值在于开发利用带来增值,而不是收藏保值。知识的价值在于利用和传播,而不在于细心看护。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共享与交流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形的,但也需要语境、环境和氛围。所以,在知识化背景下,不要将读者的角色仅仅定位为文献借阅者和知识获取者,而应该定位为知识吸收者、思想交流者和文化享受者。读者到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献和知识,应该还可以有其他的目的,如通过阅读获得心灵净化,通过参观感受文化氛围,通过享受环境获得文化休闲,通过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而激发斗志……这样的图书馆才是真正的知识图书馆,才是读者需要的图书馆。只有做到了这些,在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方面图书馆才具有显著的优势,才能经受住其他信息机构的挑战和冲击。

4 人文化背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4.1 人文化背景及其影响

随着近现代图书馆馆舍建筑的迅速扩张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见物不见人”现象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馆舍建筑、技术设备和馆藏建设成为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追求的核心目标,而人(馆员和读者)却屈居次要地位。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图书馆人与物之间矛盾的激化和变化,“以人为中心”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这就是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人文化背景,或称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回归。

现代图书馆发展呼唤人文精神回归,以人为中心(以读者和馆员为中心而不是以建筑、技术、设备和资源为中心)和读者至上(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14〕等观念的提出,开启了图书馆人文化发展的序幕,特别是读者权利、图书馆权利〔15〕、图书馆精神〔16〕、图书馆核心价值〔17〕等观念的提出掀起了图书馆人文化发展的高潮。人文化背景意味着图书馆职能的新转变:图书馆既不是书的场所,也不是技术的场所,而是人的场所,是具有人气的文化休闲场所。弘扬图书馆精神(职业精神、道德精神、服务精神)、发挥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提供免费、均等、公平、自由、开放的图书馆服务)、追求图书馆权利(享受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公民权利而不是一种施舍)、倡导社会阅读和全民阅读(快乐阅读、享受阅读、自助阅读)、参与文化服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会服务(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增值服务)、加强制度与法制建设〔18〕等成为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人文图书馆是人文化背景下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形态。

4.2 人文化背景及其思考

20世纪初和21世纪初中国图书馆界兴起的两次“新图书馆运动”将人文化趋势推向高潮。特别是21世纪初,图书馆学界一系列学术期刊相继开设和创办新栏目和专题,探讨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化背景。《图书馆》杂志推出“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探讨了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性质和功能、图书馆自由、图书馆权利、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等。〔19-20〕《图书馆建设》开辟“走向权利时代”专栏,探讨新世纪图书馆应该如何为保障公民的权利而服务。〔21〕《图书情报知识》推出“弱视群体与知识公平”专题研究,探讨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缩小数字鸿沟,建立一个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图书馆杂志》的“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和“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和核心能力”栏目,掀起关于图书馆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和图书馆核心精神的大讨论。〔22〕《图书与情报》开辟“图书馆核心价值”专题,探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法、图书馆制度等研究的著作相继出版。

人文化背景的兴起和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会有人文化趋势再度兴起?图书馆如何应对技术化和知识化带来的挑战和危机?图书馆是一个冷冰冰的书库吗?图书馆是由砖头和机器组成的信息库、知识库吗?读者为什么不再来图书馆了?读者到哪里去了?图书馆应该用什么来吸引读者?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决定了图书馆在人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定位,图书馆发展呼唤人文,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

人文化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因为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宗旨,而读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需求和服务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人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满足于人的需求的知识库、思想库和文化库,是一个知识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休闲空间、思想空间、文化空间……人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才是图书馆的真正价值。

1.魏洛军.对图书馆自动化的反思.图书馆论坛,2005(5):101-103,128

2.彭莹.走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唯技术的误区.图书情报工作,2006(S1):163-165

3.吴志荣.解析唯技术主义的数字图书馆观.图书馆杂志,2007(4):3-6

4.孙维钧.论图书馆的消亡.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3):8-10

5.秦鸿莉.传统图书馆会消亡吗?.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9):182-183

6.何善祥.图书馆消亡论可以休矣——图书馆改革观析评之一.图书馆,1997(6):19-22

7.王喜和.信息社会与图书馆革命——“图书馆消亡论”辩.大学图书馆学报,1994(5):5-8

8.丁道谦.图书馆的未来——评“图书馆消亡论”.图书馆论坛,1999(2):25-28

9.郑金萍.对“图书馆消亡论”的分析与批判.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9-11

10.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1.柯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2.龚蛟腾,侯经川,文庭孝.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再论图书馆的本质和定义.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14-18

13.陈雅.知识图书馆:理论与模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程焕文.信息资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程焕文.图书馆权利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16.程焕文.图书馆精神.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7.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历史、现状和愿景——写在中国图书馆界正式启动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之际.图书与情报,2007(3):1

18.蒋永福.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9.吕璐.“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评价.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3):7-10

20.范并思.“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讨论.〔2011-10-20〕.http://oldhuai.bokee.com/control/1354141.html

21.范并思.学刊·编辑·图书馆运动.图书馆建设,2008(4):45-45

22.雍飞玲.现代图书馆精神研究综述.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8(2):13-15

猜你喜欢
技术化图书馆学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小学音乐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矫正——以童谣吟唱为教学路径
图像化:消费文化与技术化双重语境下的解读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