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对策

2013-08-20 05:58
关键词:武汉市校园体育

龚 浩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从教育学意义上理解,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存在方式的总和。[1]武汉市拥有数量庞大的高校,并且有着悠久的高校历史,高校文化已经渗透并成为武汉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人群参与体育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也逐渐影响着高校的气质与文化氛围。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不仅对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康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对塑造高校形象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黄衍存(2004)认为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的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遍存在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差异性、动态性与身体的表征性。洪伟强(2003)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具有健身性、教育性、公正性、娱乐性等特征,同时具有教育、健身、娱乐、陶冶及调适的功能。[2]柏慧敏,谢军(2004)指出人类学研究中的功能学派认为: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生活,文化乃人类达到此目的的路径和手段,在形式上虽有种种变异,但对其所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功能而言是异曲同工的。体育特有的健身功能是其他文化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从根本上看,校园体育文化的健身功能是其价值内涵的。

从以上学者的讨论中,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健身,也是其中心内涵。在传播健身理念的同时,扩大其文化影响因素,如对学生人格、教育,并逐步体现高校群体特征,最终形成了高校特有的体育文化,并发挥出体育的社会功能,如时代性、娱乐性、教育性等,进而影响高校的德育、智育等文化。因此,我们在讨论高校体育文化时,应突出其健身功能的发挥,忽略其健身功能,而发展其他功能显然是本末倒置,也将失去高校体育的核心价值。

二、武汉市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体育制度实施的现状

体育制度是指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学校体育制度是指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是各种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协调各个人员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保障,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

武汉市共有高校80余所,对其中23所高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基本上具备完善的体育管理制度,除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高校体育的管理规定外,各高校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但从实际的执行情况看,部分规定无法贯彻制定,除规定本身的缺陷外,缺乏强制力的手段也是主要因素,相关的制度还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走访中还发现,高校的层次也是影响高校体育制度执行的影响因素之一。如,一本院校无论在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上都明显强于二本院校。具体体现在守则的制订、校园体育文明规范制度、体育运动竞赛制度、阳光体育活动组织机构成立及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开展与制订等方面。

(二)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现状

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节、运动会、体育竞赛、体育知识竞赛等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开展情况。它反映了该高校在体育活动方面长期传承下来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集体体育行为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真实体现。调查结果见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参加调查的23所高校全部都开展了体育竞赛,运动会开展比例也很高,占91%,其次是体育节,占56.5%,体育对外交流所占比例最低,占21.7%。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体育节的开展并不像运动会和单项竞赛那样开展广泛,但是参加了体育节的多数学生对体育节都充满兴趣,认可度较高,还未开展体育节的学校同时认为也愿意尝试体育节的开展形式。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开展的主要方式,每所高校每年将举行5-6次体育竞赛活动,但是由于体育竞赛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范围过窄,导致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上作用不明显。因此建议,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校园广播、海报宣传及网络宣传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入时尚性和趣味性的元素,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高校学生体育认知的调查

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表现为学生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3]对武汉市高校的学生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同体育的健身功能,89%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调节心理,72%的学生认为体育对人格培养有一定的帮助,54%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87%的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健身知识。这表明武汉市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整体较好,承认体育对人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对体育知识学习的渴望。但是,在调查是否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时,文科类院校比例较低,只有23%;理工科院校比例较高,占57%。这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表明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可参与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是活动开展的前提。

(四)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调查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衡量学校体育文化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我们对武汉市高校近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学生每周运动3次以上,在文科类院校里比例更低。30%的学生每周运动2-3次,50%的学生每周运动不足1次(体育课除外)。结果显示,武汉市高校学生的体育习惯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也进一步表明武汉市高校体育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发展武汉市高校体育文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体育制度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

学校除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政策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同时上升规定的行政高度,以便强化政策的执行力。此外,应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职能,建立校-院-系-协会分级管理体系,使体育各级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便于规划的实施管理。

(二)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

体育俱乐郁是体育运动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体育俱乐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各俱乐部应规范管理,不仅要努力开展好自身的活动,也要多开展与其他俱乐部的联谊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面。

(三)发展武汉市高校优势项目

各高校都拥有其优势项目,优势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发挥好优势项目的影响力是每所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湖北大学的足球、中国地大的户外拓展、湖北经济学院的健美操等。学校应大力宣传体育优势项目,并多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建立俱乐部,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加大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体育最好的方式。高校体育教学应摆脱传统的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授技术的同时,应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在技术教学中,结合项目特点,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增加技术项的历史发展沿革、人文精神内涵,将人文知识教育寓于技术和理论知识教学中,充分体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突出技术健身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各种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创新各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与方法。在进行技术教学时,突出每个项目的科学健身原理与方法教学,并将教学延伸到课外,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五)加强学校体育的宣传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体育科学知识、专项理论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传授、讲解。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讲座、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手段,借助标语、图片、广播、电视、录像、网络等媒体,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体育文化宣传和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价值和体育锻炼的意义,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体育参与意识,最终促进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还可以借助大型的体育赛事,如借助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的影响力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宣传,以及开设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欣赏等公选课程,提升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

四、结论与建议

(一)武汉市高校较好地执行了国家有关高校体育的有关政策,但在面对学校规定时执行力不够。应加强高校内部的管理,提高规定的执行力。

(二)武汉市高校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度较高,但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主动性不够,尤其在文科院校更为明显。学校应针对各自特点开展学生喜欢的运动,提高学生参与率。

(三)应发挥优势项目,加大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建立良好的俱乐部制度。

(四)加大学校体育活动的宣传,除宣传体育赛事外,应加强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培养学生的健康理念。

[1]刘勇,周健生,胡建忠.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5,(29):668-670.

[2]洪伟强.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肇庆学院学报,2003-01,(23):84-86.

[3]尹干闽.福州大学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2008-08.

猜你喜欢
武汉市校园体育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