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22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除了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之外最为广泛的疾病。具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9.8%[1]。糖尿病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是十分危险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2],所以,在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病情的进展,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上,通常利用血糖的参数对患者进行检测、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但是血糖检测结果只能表示患者在抽血时血糖的水平,只能够表现出患者在抽血时的身体情况,这就是诊断具有局限性,不能对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行判断,所以,血糖参数不能够作为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指标。目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治疗监控的标准,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可以作为糖尿病的判断标准。在我国,有相关的报道[3],主张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相关的诊断切点还没有得到统一。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受试者共294例,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相关结果进行研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的受试者共294例,其中,男198例、女96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7岁。其中健康人100例,为健康组,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84例,为IFG组,糖尿病患者210例,为DM组。
所有受试者均在早晨保持空腹状态,采集静脉血液,检测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然后按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要求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空腹血糖测试的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使用试剂、标准液以及质控品,利用贝克曼DX-800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标准液以及质控品,利用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
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或者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界值,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计算。
该文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应用(±s)描述,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健康组、IFG组以及DM组这3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分别为4.4%~6.5%、5.2%~7.4%和8.6%~12.2%,将健康组、IFG组以及DM组3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健康组和IFG组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同时笔者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了计算,见表2。
表1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
表2 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不同临界值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①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4];②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上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的疾病,主要的发病标志为患者血糖偏高;③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④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糖尿病人预后;⑤糖化血红蛋白在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中的有重要的检测意义,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胎、胎儿畸形和胎儿巨大等情况的发生[5]。⑥糖化血红蛋白是导致慢性并发症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偏高,则可能会出现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死亡[6]。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预防患者其它并发症的出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通过以往对血糖的认知来诊断患者。美国的糖尿病协会表示,糖尿病患者即使是在血糖控制的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每年也要至少检测两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稳定,则每年至少需要检测4次糖化血红蛋白[7]。长时间以来,糖尿病的诊断都依靠于空腹血糖检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是由于血糖很容易出现变异,检测的结果往往不能够显示出患者平均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检测在对糖尿病诊断时,经常会出现误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虽然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诊断标准[8],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血糖变异等情况,而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操作步骤比较麻烦,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有的患者不能严格地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进行试验,还有的患者甚至拒绝试验,这就导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临床的采用率比较低。综合上述内容,可以得知,空腹血糖检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糖尿病在早期的诊断效果都不够完美,还可能会导致误诊,还有的患者已经出现了并发症,但是没有检测出来。所以,有必要寻找一个对糖尿病诊断更加准确、灵敏的方法[9]。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逐步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提供了等级最高的计量单位,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逐渐成为可能。在对该组数据的研究中,健康组、DM组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是相似的。健康组、IFG组和DM组着3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逐渐增高的,而且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如果血糖浓度增高,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就会更加广泛,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高。通过该组的研究结果表示,无论是以糖化血红蛋白6.5%还是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界值,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是比较高的,远远优于空腹血糖的诊断方法。总体看来,糖化血红蛋白更加适合应用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将糖化血红蛋白≥6.5%设定为诊断的临界值,还可以满足对糖尿病在早期的诊断需求[10],可以在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该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糖化血红蛋白在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比空腹血糖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也更加简洁方便,可以作为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推广应用。
[1]王远,何增荣.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3):21-22.
[2]赖基贤,江文庆,赖胜华,等.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1(2):19-20.
[3]邓兆享,彭杰雄,钟惠霞.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50g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2):33-34.
[4]谭国据,黄焕宜,陈俏容,等.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对糖尿病诊断敏感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20):9-10.
[5]彭湘杭,艾雅琴,蔡德鸿,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1(7):25-27.
[6]王连升,陈玉伟,陈福祥,等.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1(3):37-38.
[7]张健,杨青,张进安,等.糖化血红蛋白在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1-12.
[8]薛春玲,黄东平,陈海坤.G6PD缺乏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18-19.
[9]李岚岚,涂干卿,但加容.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2):30-31.
[10]吴秀英,李建中,郭建政,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