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香,吴 俊
(惠州学院 体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
健美操运动自引入高校以来一直备受大学生的亲睐,它是一种融体操、舞蹈、音乐等因素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形体塑造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健美操课教学的模式,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各类项目,如瑜伽、拉丁、爵士、街舞、有氧健美操,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健美操运动的“快感”[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真正实现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改变了传统的“达标测试”,老师作为引导者有意识的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动作,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再一味的“被动”,而是根据自身需要去针对性的学习,在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训练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真正还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专业化训练方式的束缚,能够使学生积极发挥能动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大学是推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较早并有丰富经验的综合性大学,惠州学院在准备推广体育俱乐部教学之前,组成团队深入到深圳大学体育部参观、学习,并结合学院实际设计出一套符合我院发展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在推行之后深受广大公共体育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文章通过阶段性研究,希望能够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惠州学院2011 级第四学期健美操俱乐部教学选项班的上课学生和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惠州学院图书馆,查阅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体育课程改革、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等相关电子资源和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为本文的书写打好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调查对象,制定有关大学生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状况、选课动机等方面的问卷,并在必要条件下给予一定解释。对2011 级第四学期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班的上课学生和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120 份,回收问卷112 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108 份,有效率为96%。
2.2.3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广州体育学院部分专家,并与惠州学院体育系其他健美操教师的沟通,掌握一部分信息和素材,为文章的书写提供指导。
2.2.4 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资料和数据通过EXCEL 等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数据支撑。
3.1.1 教学形式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在没有充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作为保障的前提下,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从自身出发。目前来说,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主要针对大二年级的第四学期体育课,大一和大二上学期还未完全铺开。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在每周正常的上课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进行练习,每个项目上课期间都会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次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摆脱了以往一学期只能选择一个运动项目的困境,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2 课程设置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遵循两方面原则:第一,要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较为“死板”的传统体育课模式向以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模式转变;第二,根据学院实情,尝试性的安排和设置。目前,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同一年级、单一学期开设,即主要在大二的第四学期开设,在学时方面仍然具有约束性,要求学生完成28 学时的学习,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锻炼效果。这种固定学时限制,而教学形式和内容充分调整的课程设置是符合学院目前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的。
3.1.3 教学内容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达到动作、节奏和音乐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项目,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参加健美操课的同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每节课来上课的学生都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持续性的练习,因此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随时调整的。一般来说,都是坚持大体固定、内部调整的方针,把学生的水平大致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2],每节课把来上课的学生按照水平分组练习,老师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能够更快的提高练习效率。
3.1.4 考核方式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宗旨是依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目前,很多高校采取打卡制度以保证课时,但是我院健美操俱乐部课程是在保证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素质考核和技术考核,作为一种监督性的基础测试,难度相对较低,让学生先完成男生1000 米和女生800 米的素质测试后,才能参加技术考试。技术内容考核方式主要是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段“自编操”或“固定操”的动作,并且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学生自由与约束的合理结合,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3.2.1 基本情况
表1 参与健美操俱乐部课程学生的性别情况(N=108)
从参与健美操俱乐部课程的学生群体来说,男女比例差距较大,女生远远多于男生,共87 人,所占比例为81%;而男生只有21 人,所占比例为19%。健美操作为一种集力量、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塑造形体,环境和气氛比较优雅,对女生的吸引力较大;而对于好动的男生来说,重复的记忆动作和排练略显单调,缺乏竞争性和对抗性,因此男生参与的人数比较少,这也显示出男女性格上的差异。
3.2.2 参与健美操俱乐部前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对比情况
表2 参与健美操俱乐部前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对比情况(N=108)
通过对参与健美操俱乐部前后学生自觉锻炼情况的比较发现,参与前经常锻炼的学生较少共16 人,而从不锻炼的人数最多,为38 人,所占比例为35%,这与女生怕脏、怕累的性格有关。参与后的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提高了10%,而以前较少锻炼的学生在参与俱乐部以后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从不锻炼的人群比例仍然占到27%,说明学生自觉锻炼的整体意识还有待于提高。
3.2.3 对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认知情况
表3 对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认知情况(N=108 注:此项调查为多项选择)
开设健美操俱乐部课程以后,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和自觉体育锻炼的认识有大幅度的提高,认为能够“提高锻炼积极性”的学生为57 人,所占比例达到53%,认为“身体健康水平有提高”的比例为45%,这说明很多学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表3 中数据显示,选择“感觉自由很多”选项的学生比例为100%,选择“上课心情舒畅”的学生比例为94%,这说明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由空间和创新可支配能力是有极大帮助的,这正符合素质教育对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
3.3.1 学生自身缺乏规划,自觉参与性不够
在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以后,学院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避免了很多学生被迫选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尺度的放宽,使很多适应应试教育模式的学生感觉自由了很多,突然对前景和生活方式失去判断力,对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规划不够,经常沉迷于电脑、手机等网络游戏中,参与上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健身效果无法达到。而快要到考试时间时,很多学生则会紧张起来,短时间内突击训练,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良好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学院现有条件下,很多大学生参与体育课教学仍然需要制定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规划,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自觉性。
3.3.2 上课与考试方式衔接不够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依据上课学生的水平进行有层次的划分,教学内容多以大众健美操、竞技健美操、舞蹈、街舞为主,对学生的基础耐力和达标的程度并未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俱乐部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男子1000 米和女子800 米的耐力跑,另一种是对“自编操”的技术考核,但平时的课程中并未有耐力跑的练习。此外,学生选择上课科目时大多比较随意,如今天练健美操,明天很可能去打篮球,很多学生一学期可能只来上过1次健美操,但她也可能会选择健美操作为考试科目,来参加健美操考试的同学大多没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完整学习过程。因此,学生上课和考试的衔接方面明显不够。
3.3.3 教学管理方面缺乏监督
我院作为广东地方院校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在硬件设施和教学管理经验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我们还没有充足的场地条件来满足课程需要,没有设立自动打卡机或其他课程监督手段,主要通过手工记录;而对学生是否去上课,是否持续性的缺课方面仍然无法监督,只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考试的强制性。另外,在考试方面,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学生依然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考前抓紧时间练习,并没有养成平时自觉参与锻炼的习惯;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替考、考试作弊现象,这样对于健美操俱乐部教学的初衷都是相违背的。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包括与上课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其实很多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是不想在固定的时间去上内容较为专业的课程,希望和同学找时间自由锻炼;很多人希望参加锻炼活动,但是由于其它因素影响而放弃参与。如很多学生缺席下午第5、6 节课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仍然有上体育课、去活动活动一下的想法,但可能中午午休后很难起床,懒惰性促使很多学生会继续睡觉而导致缺课。因此,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摆脱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较为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自我支配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选择和变换更加符合自身实际;但是学校还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等体育活动,加强大学生自我参与意识教育,充分认识到保持可持续性的锻炼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考验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硬件保障的重要性。目前,我院拥有金山湖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两座高标准场馆,场地硬件设施较好,有充足的健美操练习和上课场地;但是针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这一现状,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改革中,仍然需要增加俱乐部教学监管设备,如打卡机、运动时间统计表、身份确认等系统,保障学生在参与锻炼方面达到锻炼效果。在课程监督方面,教师要保证完成上课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体育健身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健美操是一项特殊的运动,需要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心肺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应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和健康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体育运动对每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明确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和意义,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3]。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项目优势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寻求适合学生兴趣发展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举行比赛活动,使学生能够动脑动手进行编操,自己搭配音乐,培养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上课内容与考试内容的衔接,多安排耐力素质练习,增加同学们的心肺功能和肌肉持久耐力,真正做到体育锻炼效果与同学们的兴趣同步。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始启动,并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4]。高校大学生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对象之一,多年来仍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无法持续性开展的问题;原因一方面在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差有关。健美操俱乐部教学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应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与阳光体育运动同行,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者组成课外健美操协会和健美操俱乐部,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这样更加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2004年8月29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说:“面对当前的高校体育状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努力实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对接,让大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体育锻炼中品味健康向上的高质量生活。[5]”因此,惠州学院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改革紧随国家教育方针发展方向,逐渐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参与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健身好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和养成运动习惯的潜能,逐渐消除懒惰、积极性不高等影响因素。惠州学院在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的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部分硬件设施短缺、教学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教学效果已经非常明显,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质的飞跃,相信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1]耿炳辉等.健美操选项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12):116.
[2]雷铁柱.浅谈商丘师范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9(6):117.
[3]于华荣.对高校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2(3):78.
[4]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G].教体艺[2006]6 号.北京:2006.
[5]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EB/OL].[2004-09-02].http:∥sports.sina.com.cn/s/1002356568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