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碧玉,程 蓉
(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四川 成都,610101)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LTH)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aginal total hysterectomy,VTH)均属微创手术,具有腹壁无瘢痕或瘢痕小、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受到好评。微创手术逐步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是当今妇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是减小手术创伤[1]。但两种手术各有优缺点,现对比分析我院近1年为105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LTH与VTH的临床资料,总结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为105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患者自愿原则及术者对手术指征的掌握分为两组,其中55例行LTH(腹腔镜组),50例行VTH(阴式组)。12例术前扪及盆腔粘连,3例子宫大小超过如孕3个月,均纳入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种、合并症、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以宫体疾病如子宫肌瘤及腺肌症为主(96例,占91.43%);宫颈疾病如宫颈不典型增生等 9例,占8.57%。合并内科疾病以高血压及糖尿病为主,术前均调整血压、血糖至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在80 g/L以下者2例,腹腔镜组、阴式组各1例,输血至血红蛋白在80 g/L以上再施术。排除合并胆结石、会阴裂伤等疾病的联合手术。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彩超、胸片、宫颈TCT检查,必要时行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监测、内膜诊刮等。术前常规行阴道准备2~3 d,术前晚清洁肠道。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良性病变。
1.2 手术方法 两种术式均采用全麻。腹腔镜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30度,臀部距手术床边缘0~2 cm,双下肢分开并外展约100度。脐下缘做10 mm纵行切口,建立气腹,穿刺Trocar,置入10 mm腹腔镜,于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穿刺第二枚Trocar,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垂直向外侧1 cm处穿刺第三枚Trocar;置入操作器械。探查盆腔、子宫附件病变情况,并评估能否完成腹腔镜手术。如可行腹腔镜手术,则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穿刺第四枚Trocar。阴道放置举宫杯。双极凝切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需切除附件的患者,切断骨盆漏斗韧带。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膀胱返折腹膜,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1.0~1.5 cm处,凝切宫旁组织,暴露输尿管及子宫动、静脉,钛夹夹闭双侧子宫动脉,双极电凝内侧子宫动脉并切断。沿穹窿切除子宫,经阴道取出子宫后用2-0可吸收线经阴连续扣锁缝合阴道残端。腹腔镜检查无渗血后盆腔放置引流管,24 h后如无引流液继续引出,可拔除引流管。阴式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导尿管后钳夹牵拉宫颈于阴道口,用2-0可吸收线分别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以减少术中出血。其余手术步骤按常规VTH操作[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164.96 ±55.0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8.86 ±92.18)ml,最多为 500 ml,系术中血管损伤(盆腔粘连患者),术中输血2例;术后体温超过38.5℃者3例,其中1例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2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皮下气肿、血管损伤各1例。阴式组手术时间平均(123.00 ±17.8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0.00 ±54.77)ml,最多为 200 ml,术中无一例输血;术后体温均<38.5℃;发生肠道损伤、输尿管损伤各1例。两组患者疾病种类、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合并内科疾病、子宫重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盆腔粘连例数腹腔镜组多于阴式组,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优于阴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长于阴式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子宫大小(n)个月腹腔镜组组别 例数(n)年龄(岁)血红蛋白(ρ/g·L-1)合并内科疾病(n)术前盆腔粘连(n)正常 <如孕3个月 ≥如孕3>0.05 >0.05 >0.05 <0.05 <0.05 55 46.10 ±4.61 109.08 ±20.31 10 12 20 32 3阴式组 50 45.60 ±5.51 113.61 ±20.55 9 0 32 18 0 P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t/min)术中失血量(V/ml)肛门排气时间(t/h)子宫重量(m/g)并发症(n)术后住院时间(t/d)腹腔镜组 164.96 ±55.06 108.86 ±92.18 18.05 ±2.36 228 ±153 3 5.67 ±2.01阴式组 123.00 ±17.89 160.00 ±54.77 11.23 ±3.69 201 ±112 2 5.06 ±2.45 P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3.1 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指征、术者经验及盆腔解剖关系是决定手术方式的要素,保证手术安全、有效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基本原则[3]。文献报道[4],VTH术后无切口疼痛,无需使用镇痛剂,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是较理想的术式。但VTH手术视野较小,不能了解其他脏器情况,且容易损伤邻近脏器,尤其子宫较大(大于如孕3个月)、合并盆腔其他疾病时,经阴操作困难。LTH手术视野更清晰,可全面探查盆、腹腔,尤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等疾病的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避免了阴式手术的困难,更具优势。LTH术中如发现盆腔其他疾病,可同时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卵巢肿瘤切除、阴道断端悬吊、阑尾切除等。对于复杂病例如盆腔粘连或较大子宫(≥如孕3个月)的患者,腹腔镜手术较阴式手术安全性更高[5]。
3.2 手术疗效 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长,可能与术者操作经验、手术器械不够精良及患者病情有关。术前评估盆腔粘连(12例)及较大子宫(3例)患者均纳入腹腔镜组,这可能也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与其他文献报道不一致的原因[6]。腹腔镜组均使用双极电凝完成操作,对于大血管如子宫动脉的止血,超声刀优于双极电凝。目前我院腹腔镜手术一般使用超声刀,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但病例数据较少,尚需进一步观察。腹腔镜组出血量少于阴式组,可能与腹腔镜手术的自身特点有关,腹腔镜术中首先暴露血管,先凝后切,因此出血主要发生在电凝不彻底或损伤血管时;而阴式组虽然预防性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但手术不够精细,止血被动,因此出血相对略多。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优于腹腔镜组,可能与阴式手术对肠道干扰小有关。
3.3 手术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取决于术前的危险因素、手术指征的掌握及术者的腹腔镜手术经验[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多为术前手术指征掌握不严格,如平脐的较大子宫选择腹腔镜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手术难度高,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等。盆腔粘连严重的患者行阴式手术时,因解剖变异,层次不清,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可能损伤邻近器官如肠管、输尿管、膀胱。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肌瘤、既往手术史等均可造成输尿管移位,增加输尿管的损伤几率[8]。因此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者应熟悉盆腔解剖关系,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及阴式手术经验,具备丰富的腹腔镜下分离粘连及娴熟的镜下缝合技巧[9]。子宫较大、周围粘连的患者,经阴辅以腹腔镜手术可拓宽手术适应证,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10]。
腹腔镜及阴式子宫切除术各有优缺点,相较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视野更清晰,尤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等疾病的患者。术前严格评估手术危险因素、把握手术指征并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术者应根据手术指征、自身手术经验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1] 苏悦,尹香花,马志松.举宫杯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64-65.
[2]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1-202.
[3] Cardosi RJ,Hoffman MS.Determining the best route for hysterectomy[J].OBG Management,2002,14:521-530.
[4] Kovac SR.Guidelines to determine the route of hysterectomy[J].Obstet Gynecol,1995,85(1):18-23.
[5] 姚书忠.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293-294.
[6] 沈立翡,喇端端,沈育红,等.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27-729.
[7] 韦继红.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4):254-256.
[8] Nackley AC,Yeko TR.Ureteral displacement associated with pelvic peritoneal defects and endometriosis[J].J Am Assoc Gynecol Laparosc,2000,7(1):131-133.
[9] 张丽敏,侯淑荣,陈洪玲.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和阴式子宫全切术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9-21.
[10] 陈卫红,马银芬,陈龙.阴式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3):254-25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