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

2013-08-16 03:41钟玉兰吴运瑶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0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参苓蒙脱石白术

★ 钟玉兰 吴运瑶(.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学院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功能性紊乱为主的慢性肠道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1]。笔者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D-IB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病例80例,均来源于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8-63岁,平均46.1岁;病程4个月-9年;对照组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9-61岁,平均44.7岁;病程4个月-1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罗马Ⅲ标准[2]。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血、大、小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肝肾功能、腹部B超及电子结肠镜检查正常,且能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参苓白术颗粒(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0146),每次3 g,每日3次,温开水泡服。同时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9】每次3 g,每日3次,与50mL温水相兑,摇匀后口服。

2.2 对照组

单独口服蒙脱石散,用量、服法同治疗组。

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期间均停服其他药物,疗程结束停药1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制定[3]。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大便成形,停药后半月内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成形,停药后半月内偶复发。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好转,大便稀溏,停药后半月内症状间断出现,但程度较用药前减轻。无效:症状、大便次数、性状都未见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D-IBS 属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郁”、“痛泻”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肠,与脾失健运、脾不升清、湿浊蕴结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湿盛则濡泄。”《景岳全书·泄泻》也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论。脾主运化水谷,以升清为健,为后天之本。患者或因素体脾虚,或因饮食不节,寒温失宜,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清失司,水谷不化精微,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浊下泄大肠,则生泄泻。本病脾虚为本,湿滞为标。因此,治疗当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党参、白术为君,健脾化湿,升清助运;莲子、淮山药、白扁豆、茯苓、薏苡仁为臣,健脾止泻,淡渗利湿,又具“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砂仁芳香化湿、理气醒脾,补而不滞,用为佐药;肺与大肠相表里,桔梗宣开肺气、通调水道,又能升提清气,载药上行,炙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健脾,升清止泻,芳化利湿之功,实为一张健脾化湿止泻的良方。制作成颗粒剂方便服用。

蒙脱石散具有多面体结构、带电性不均匀的特点,能吸附、携带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又能保护肠道粘膜。由于蒙脱石散不被人体内吸收,故副作用很小。

本临床观察显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改善D-IBS症状,疗效优于单用蒙脱石散,而且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朱美群.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103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2):77.

[2]孙菁,袁耀宗.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Ⅲ标准与我国共识意见解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6):122-141.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588.

猜你喜欢
参苓蒙脱石白术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小儿乳酸菌素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白术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