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化痰行瘀法治疗老年肺心病30例

2013-08-16 03:41陈建建吴吉锋彭红星章淑芳李公舜罗来恒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8
江西中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肺源瘀血体征

★ 陈建建 吴吉锋 彭红星 刘 英 章淑芳 李公舜 罗来恒(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昌33000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农村患病率高。其原发病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最常见。病程常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基础治疗外加用益气养阴、化痰行瘀中药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2009年在我科住院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伴有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且除外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6-80岁,平均(65.2±8.7)岁;病程7-22年,平均(13.2±3.1)年;心功能Ⅱ级 17 例,心功能Ⅲ级 13例。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7-79岁,平均(66.2±9.6)岁;病程 9-25 年,平均(13.8±2.7)年;心功能Ⅱ级10例,心功能Ⅲ级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改善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强心,利尿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痰行瘀中药(黄芪30g,附子6g,玄参20g,麦冬30g,五味子30g,葶苈子10g,杏仁10g,桃仁15g,浙贝母10g,党参20g,川芎10g,浮海石15g),加水5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至200mL温凉后饮用,2次/天,100mL/次,14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治疗期间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检测PaCO2、PaO2,FEV1。

1.4 统计学方法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2]

缓解: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好转:症状、体征均有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2.2 治疗结果

见表1、2、3、4。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表2 2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注:治疗组内治疗前后,P<0.05;2组间治疗后结果比较,P<0.05。

?

表3 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2组间治疗后结果比较,P<0.05。

?

表4 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治疗组内治疗前后,P<0.05;2组间治疗后结果比较,P<0.05。

?

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3]。中医属于肺胀、喘证、水肿等范畴,临床以咳嗽、痰多、喘息、气短胸闷、心悸、唇甲紫绀、水肿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其实质是缺氧,可直接使肺、心血管平滑肌收缩,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痉挛,血容量增加及血黏稠度增高。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肺为“娇脏”、“五脏之华盖”,易受各种病邪的侵袭,肺主气,司呼吸,肺失宣降则咳喘,气不布津而成痰,病久则耗伤肺气,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分布障碍,津液失于输布,聚而为痰,痰湿阻肺,肺失治节,心主血,心血营运不畅终导致肺病及心,瘀阻血脉,瘀血阻络,生血障碍,导致阴血亏虚。互为循环,互为因果,至疾病反复发作。古人有“痰瘀同源、同病、痰瘀同治”之说。中医学认为,痰、瘀两者同属阴邪,痰“流乎经络,郁于脏腑”,气血营运不畅,血行郁滞而致瘀,这也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瘀血亦可致痰浊形成。唐容川亦在《血证论》中指出:“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瘀和痰的形成与人体气机失调密切相关,在治疗痰瘀互结之证时必佐补气理气药物,所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痰尽消。仅用活血化瘀,则痰不能尽化;独用化湿祛痰则瘀必留滞,故两者必须兼顾。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治瘀可益气行血,从而寓通瘀于补气之中。故我们认为本病以气阴两虚为本,痰凝、血瘀为其病理基础。治疗多需标本兼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选用益气养阴、化痰行瘀为治则。本观察所用方中重用黄芪、麦冬为君,益气养阴,玄参、党参加强益气养阴作用,葶苈子、杏仁、浙贝母、浮海石泻肺平喘、化痰止咳,桃仁、川芎行气活血,附子阳中求阴,共为臣佐之用。观察结果表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痰行瘀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6.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6.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

猜你喜欢
肺源瘀血体征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