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敏
(云南国防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3)
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改革与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还需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现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更多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训活动。由于它弱化了教师有目的、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充分说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下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实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展开分析。
高职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要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知识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应该打破这种学科体系,择取学科中最实用的知识,按照工作中知识使用的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笔者认为,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在“教学做”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评”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施工、会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给我校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带来很好机遇。为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我校对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开展了不断深化的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对建筑行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发现,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技术施工、材料检测、质量验收、绘图与测量、工程监理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应用人才。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和岗位对接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一一对应。作为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绘图与识图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施工图识图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原则,让“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讲授基本绘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技能。培养学生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制图标准和相关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等基本能力。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空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也是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对接。
3.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的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操作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特色。为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的任务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实情基于“教学做评”进行课程内容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按照理实一体整体设计思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项目化。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考核目标,让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操作考核。结合本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分为10个实施项目。
(2)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10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5个具体小任务。
(3)实践教学职业化。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程实际图纸,布置技能培训真实任务,学生模拟完成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获得制图员资格证书。
(4)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动手操作一体化。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们对教学评价作出重要改革,实施学做过程考核全程化,把期末集中一次性考核改为分次过程性考核。对每一项任务完成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做技能,也考核学生的学做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期末再对本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比例折合构成,实现两种评价融合。
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除使用文字教材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利用课程实训专用周进行能力强化教学。教学组织安排: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最后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下面以项目六的任务二“轴测投影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为例,具体介绍本任务的“教学做评”教学组织过程:
(1)“教”的环节,进行任务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施工图,并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建筑物辅助图样。
(2)“学”的环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首先熟悉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绘图方案。
(3)“做”的环节,根据实施方案分组实施。学生根据制图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评”的环节,任务完成并进行成果评价。在轴测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新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和实际工程图纸等资源,开展项目任务小组互助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主动性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抑制。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以虚拟动画演示为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通过小组任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文件和资料完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考评方法,实行多维评价,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得到广大学生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有效开展“理实一体”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赵黎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孙俭.“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财会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