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究

2013-08-15 00:47:13潘春丽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高职生校园文化

潘春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保障,肩负着祖国繁荣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加强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对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加强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作出了科学回答。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全球化和互联网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开放,国外许多价值理念在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职生的竞争意识、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这些对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全球化也使得许多西方落后的、腐朽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一并涌入,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对大学生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指导思想、共同理念等方面作了系统而又全面的阐释,为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和引领大学校园的多元价值观,就成为帮助和引导高职生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迫切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风向标”。如何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为高职生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当前,我国高校的校园主流文化是好的,但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或多或少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如果不清除这些不利因素,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引导,势必会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方向,为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提供滋生的土壤,从而影响高职生自身的成人成才和建设和谐文化目标的实现。”[1]我们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领作用,才能够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够把握主流,明辨是非,才能够营造出积极、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高职生自觉成长的重要“价值坐标”。高职生不仅处于人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求知识和自由,追求自我价值,渴望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坐标来引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自觉接受党和国家的培养,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初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灵魂、主题和精髓。

二、加强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

1.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人或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2]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功能及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认同,把外在的理论内容化为信仰,最终再落实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活动中去。当前,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脱颖而出,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思想,关键在于增强凝聚力。这种力量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指引着高职生不断修正错误思想,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更要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涉及社会学科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中都可以研究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如何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如何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只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才能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遍存在一种抵触情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果停留在宣传和理论阶段,势必会演变成空洞的形势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现实生活、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学校可以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创设情景,也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真心接受这种思想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信念,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2.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化环境。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借鉴外来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变革与创新、批判与继承中,提升当代高职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称。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于规范高职学生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还应该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展现青春气息、实践个人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前要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契机,创新思想理论课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4.以人为本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在培育有进步思想、有理想信念、有创新思维、有爱国主义情感、有基本道德认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因此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理念。在高职院校中,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正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状况和需求。并根据学校学生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不断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学校应关心困难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兼职服务和减免学费等工作,使学生在获取精神财富的同时免受物质匮乏的困扰;学校更要关心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再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讲座、社团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塑造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高职院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既要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同时又要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办学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院校特色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作用。

[1]明国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6).

[2]吴敏英,刘顺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8,(3):8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6号)[Z].2004-08-2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高职生校园文化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