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雅,梁丹宁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低碳农业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碳汇)的农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指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也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指出,如果遵循低碳原则,现代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此可见,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持其推动低碳农业发展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全球共有192个国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整个世界都处在“高碳”向“低碳”的重大转型期。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我国自愿作出高标准减排目标,而实际情况是农业碳排放总量是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第二位。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传统的“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相对发展缓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还十分明显。所以加快农业转型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农业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战略制高点,是新形势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金融机构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选择。
1.金融支持为低碳农业发展注入了资金
传统农业转型为低碳农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及技术,财政支农、绿色信贷和“三农”贷款将有效缓解涉农项目资金匮乏的现状,起到推动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低碳农业产品开发以及低碳农业发展项目的作用。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即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体系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承担起和发挥好“三农”领域中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等功能作用,为低碳农业提供资金支持。
2.金融支持可起到引导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作用
低碳农业可带动一系列农业模式、市场模式、技术的变革。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了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要促进项目在环保和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金融机构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加强对农业发展特别是低碳领域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对有机肥技术、清洁能源等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提供财政支持;通过税收杠杆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型农业生产项目予以抑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
3.低碳农业使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性得到加强
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产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低碳农业基地,发展低碳休闲农庄、低碳技术园区、特色低碳产品等新旅游农业,可大大增加低碳园区内的生态系统的主动调节能力,减低生产能耗,促进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
1.陕西杨凌示范区“多元融资”助推低碳农业发展
陕西杨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于2011年建立了“中国农村地区科技创业和低碳型示范区”。区内通过不断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支撑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风险补偿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涉农项目的融资需求。到2012年6月末,示范区涉农类贷款余额16.6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6.36%,同比增长67.34%。杨凌围绕低碳农业,全面推进万亩作物良种、万亩设施农业、万亩经济林果苗木、20万头良种猪和万头秦川肉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等“五个万工程”,建成设施农业大棚5000亩,建成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万亩,提供良种500万公斤,建成经济林果苗木繁育基地3000多亩,逐步使园区成为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循环的低碳园区。
2.江省“绿色信贷”促进低碳农业发展
江西省着力建立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信贷机制,加强对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服务。到2012年9月末,江西省“绿色信贷”余额达370.36亿元。目前,围绕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省内各银行业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构建信贷支持低碳农业的长效机制。创新推出了如IFC能效融资、AFD中间信贷融资、CDM财务顾问、绿色股权融资等绿色金融产品,为节能环保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6兆瓦稻壳发电工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执行理事会颁发的国际碳交易许可证,每年获得近百万欧元的碳排放收入。江西省集中力量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全国最大低碳农业示范区,着力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圈定出9处富硒土壤开发区,共发现了4205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成功建立了8个富硒产业基地和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低碳农业科技园,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全部投产后,富硒产业综合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
3.合肥金融信贷促使低碳农业发展渐成气候
到2012年上半年,合肥市共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44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72家,累计提供涉农担保金额突破20亿元;积极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建立了74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入社农户4514户,资金规模1371万元。近年上半年先后举办专项对接活动30余次,为400多家企业(合作社)解决贷款融资近50亿元。全市实施农业产业项目28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35个。中粮巢湖分公司30万吨油脂、30万吨饲料、30万吨大米和2万吨米糠油农产品加工综合体建成投产。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碳排放,亩均减少用药量30%~50%,以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循环利用为核心,促进了低碳农业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市共推广秸秆腐熟还田面积64.5万亩,使用腐熟剂857吨。而农业生产形成的废弃物,被制作成了沼气,此举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沼气用户累计达8.48万户,养殖场沼气工程达389处,预计年可产沼气2900万立方米,节约标煤2.07万吨,相对于减排二氧化碳5.38万吨。另外通过发展林下种养、稻田养鸭、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多样性的高效生态农业,种养高效化,生产集约化,大大提升了合肥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的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1.金融机构对低碳农业发展支持不足,缺乏相应的低碳农业金融产品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除企业、农户等自筹外,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民间借贷和财政投入解决。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4.6万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占涉农贷款增量的30%。但是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明显不足,商业银行的部分乡镇网点建设不全,金融服务覆盖面相对较小。目前绿色金融仍是以信贷为主,直接融资比重小;融资方式除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外,其他形式鲜有涉足。我国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交易品种少、市场规模小,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产品和工具缺乏。
2.金融政策以及相关制度的缺乏
目前关于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出台,只有将发展低碳农业的意识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强有力地推动其发展。另外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政策激励不足。包括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不足;对绿色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公司债、企业债融资的扶持政策不足。
3.低碳农业具有高风险性
众所周知,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靠天吃饭,其中降水、天气甚至自然灾害都属于相对不可控制变量,出现减产或绝产现象时有发生。而近几年受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影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使得农村贷款坏账率平均比商业贷款高5个百分点左右。而低碳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更需要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低碳农业前期投入大,效益产生慢且不确定因素很多,获利空间小,短时间内很难迅速收回资金投入。尽管银监会出台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并把涉农贷款坏账容忍度提高到3%,但一旦涉农坏账率趋高,金融机构会基于风险收益配比考虑而变相收紧涉农贷款,进而使农业再度面临供给冲击,推高食品类价格,加剧通胀风险。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农民进行低碳农业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学会怎样利用金融产品来发展自身农村经济,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开展“金融下乡”、“低碳下乡”活动,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发展低碳农业给国家、给自己带来的效益。为此,各个部门机构要加大对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形式涉农的信贷政策介绍,让广大农户切实感受到他们在低碳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贷款支持。
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银监会应该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基础上积极引导银行开展服务创新,包括担保抵押物的创新。目前银监会规定,凡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凡是产权明晰的,凡是有合格的价值评估的都可以作为抵押。银行贷款需要相应的抵押物,但农民抵押物不足却是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银行业应大力的推广发展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产品,例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仅仅凭借农民的信用就可以发放贷款,不要抵押物,而且可以及时调整政策。农户联保贷款是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彼此相互担保的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5万元。信用环境较好的地区,还可适当调高最高贷款额度。
在当前思考怎样来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出台相对应的优惠以及奖励政策。政府要考虑对低碳农业的项目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金融机构应对涉农信贷增长奖励,各个总行制定一个标准,达到要求给予奖励,最终使得有限的金融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弱势群体,将“绿色信贷”、“三农信贷”、“小微信贷”、“民生信贷”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金融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功能,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另外,公共财政也要发挥其作用,对相对贫困薄弱地区加大力度发放低碳农业补贴,鼓励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1]杜凯华,李巧莎.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3(26):62-64.
[2]卢晓玥.对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与法,2011,4:237-238.
[3]赵俊英.低碳农业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基于碳金融视角[J].生态经济,2012,(5):68-71.
[4]高铎山,孙蕾.刍议政策性金融对低碳农业经济的信贷支持[J].金融纵横,2010,6:49-51.
[5]陈文睛.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