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的气魄 非凡的手笔——《沁园春·雪》解读与设计

2013-08-15 00:45■文/张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全词气魄风流人物

■文/张 咏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作品宏大的气魄。

2.品读,体味伟人豪迈的情怀。

3.美读,赏析作者非凡的手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年少风华正茂之时,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三十多岁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四十多岁的时候认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是谁吗?(毛泽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于1936年的《沁园春·雪》,来感受他的宏大气魄、非凡手笔。

二、诵读,感知宏大气魄

1.师配乐范读,学生订正错误读音。

沁园春(qìn)妖娆(ráo)

稍逊风骚(xùn)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2.多媒体播放配景诵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朗读的语言节奏。

望/长城内外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学生自由诵读,感知宏大气魄。

(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描写了雪景?闭目想象一下这些语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2)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解析明确:

(1)词的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4.指名读,教师指点诵读。

5.班内竞读,表扬读出词宏大气魄的同学。

三、品读,体味豪迈情怀

1.探究写作背景,品读责任。

(1)我们学习诗歌要知人论诗、知时论诗,作者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诗人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2)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想想作者写这首词的用意是什么?

2.分析具体语句,品读情怀。

根据示例品读语句:

示例:我认为读“北国风光”应联系全词,想象北国壮丽景色,用雄壮有力的声调去读,确定全词的朗读基调;读“千里冰封”应在凝重中透出开阔之意;读“万里雪飘”应在“万里”开阔之意中读出雪花飘飞的赞赏愉悦之情。

学生分组品读上阕。

3.各小组推荐代表品读上阕。

4.师生共同品读下阕。

(1)全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下阕的“惜”字总领哪些语句?包含着怎样的情感?这些语句应当如何去读?

解析明确:

(1)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惜”字总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七个句子,展开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四、美读,赏析非凡手笔

教师点拨: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化广阔为特写,精选长城、黄河、大山、高原这些壮美的意象,借写大山、高原“欲与天公试比高”,传递出自己雄心壮志。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虽为想象之景,但是寄寓了作者的革命激情。这句由原来的写实景转为写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并与前面相互映衬,凸显作者安排之精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拓开一笔,从侧面“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角度反衬江山的美好,与前文浑然一体,并自然过渡到从时间的角度写历史上纵横的人物。

五、齐读,立下雄心壮志

1.时空连线。如果现在能穿越时空,能与毛泽东同志连线,作为二十一世纪新的一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你最想对毛泽东同志说什么?

2.“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就是明天的力量,我们不断地努力将会成就明天伟大的事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学们,让我们师生齐读这首词,用这首词中伟大的气魄和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师生共同配乐朗读《沁园春·雪》,在共同诵读中下课。

猜你喜欢
全词气魄风流人物
敢作敢为的气魄
喜迎建党百年书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勤奋铸就大气魄 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文物精品述略
不吹不黑
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对联 大气魄——初写实用对联有感
梅花引•荆溪阻雪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