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

  • 基于全词BERT的集成用户画像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词BERT的集成用户画像方法,提升其泛化和分类能力.对不同特征采用不同分类器进行处理,用改进的集成算法决定集成的权重参数,取得最终的输出结果.1 方法设计1.1 整体流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词BERT的集成用户画像方法来给用户“贴标签”.如图1所示,将用户的不同形式文本输入模型后,多个分类器会对文本进行分类,使用改进后的集成算法确定各分类器的权重,最后投票确定结果.具体流程如下:图1 集成算法结构图步骤1 输入不同形式的文本数据集并进行预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16

  •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抒情艺术赏析
    弥漫的忧伤。直到全词结束,那种浓浓的伤感还是没有散去,而是化为一首悲歌,令人断肠。词人借音韵来传情,为作品定下了悲伤的情感基调。二、借景抒情在词作的上半闋,词人借助各种叠词,通过音韵来传情,但心中的愁情并未言尽。之后,她又将目光转向窗外,暂时忘记了内心的痛苦。她所看到的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并发出了“如今有谁堪摘”的疑问。李清照曾作《如梦令》一词,道:“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可见,她不仅是一个爱花、惜花之人,而且是一个懂花、护花之人。如今,她所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2022-11-28

  • 何处觅得半点愁
    细品读《声声慢》全词,节奏缓慢哽咽,如泣如诉,道不尽词人的愁情万丈,行文中处处皆是女词人的玲珑智慧和细腻愁怨。让后世最叹服的不仅是全词精妙的语言组织,精巧的结构设计,精湛的表情达意,最关键的是,全词前文不着一个“愁”字,却使每句诗行都饱蘸愁情,让人读来哽咽悲戚。词人仅在全词结束处点睛“怎一个‘愁字了得”,给人以无限遐思,而整篇的“愁”不留痕迹,却声声泣血,让人读来拊掌叫绝。一、中心思想,难言愁,字字写愁《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何来如此旷世奇文,要从她不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0期2022-05-30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龚景浩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I often remember that sunset at Creek Pavilion,Too drunk to know our way back home.Turning the boat sound after a joyous day,We blundered deeper into lotus' way.Punt away!Punt away!W

    疯狂英语·读写版 2022年3期2022-03-31

  • 何处觅得半点愁—《声声慢》的行文妙处
    细品读《声声慢》全词,节奏缓慢哽咽,如泣如诉,道不尽词人的愁情万丈,行文中处处皆是女词人的玲珑智慧和细腻愁怨。让后世最叹服的不仅是全词精妙的语言组织,精巧的结构设计,精湛的表情达意,最关键的是,全词前文不着一个“愁”字,却使每句诗行都饱蘸愁情,让人读来哽咽悲戚。词人仅在全词结束处点睛“怎一个‘愁’字了得”,给人以无限遐思,而整篇的“愁”不留痕迹,却声声泣血,让人读来拊掌叫绝。一、中心思想,难言愁,字字写愁《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何来如此旷世奇文,要从她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2022-01-01

  • 托物言情,化用自然
    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道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表明了寺庙的荒僻简陋。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的“臼”和“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40期2020-11-06

  • 《沁园春?雪》说课稿
    首写景抒怀之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二)教学的设想1.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作为领袖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整首诗的主旨。这首词写于一九三六年年二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0期2020-01-27

  • “序文相生”读懂词 ——《浅谈<扬州慢>教学思路的探索》
    读小序,对于读懂全词非常有帮助,熟读再精思,才能推动理解。二、读全词,挖掘词的内涵这首词主要内容是姜夔在感慨扬州城的昔盛今衰,在解读的过程中,牢牢地抓住小序中的“今”和“昔”,推进解读,挖掘内涵。学生立马可以梳理词中关于扬州城“今昔对比”:以前是“名都”,现在是“空城”;以前的“春风十里”,现在是“荠麦青青”;如今是“废池”,往昔的金城汤池;以前是“月”,现在是“冷月”,结合课下注释解读出原因——金兵南侵。当然,教师可以趁机追问,诗词当中还有隐藏的对比,在

    科学咨询 2020年3期2020-01-08

  • 气韵沉雄,声可裂竹
    的吊古伤今之情。全词从头至尾都充斥着浓浓的悲凉与伤感。上片写南京衰败凋零的景象。开头两句写城西北的景象:白门外的江湾,满眼都是衰败的杨柳。起笔一个“衰”字便奠定了全词沉郁凄凉的感情基调。“潮打城还”则是化用了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意,一下子把读者带入空寂萧条的意境中。接下来的三句是描写城南的景象:从前这里大街连小街,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热闹非凡;而今却是“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一片凄凉。“歌板”“酒旗”不禁令人联想起十里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44期2019-12-30

  • 又到柳絮纷飞时
    人家的画堂朱户。全词融情于景,写出了词人的性情与风骨。《唐多令·柳絮》曹雪芹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此词系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通过吟咏柳絮抒写对未来悲剧的预感,倾诉了无依无靠、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全词以拟人化手法,抒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写得凄楚哀婉,字字椎心泣血,令人不忍卒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13期2019-09-10

  • 基于关键体词抽取的韩国语自动文摘
    )根据词性标签对全词进行体词过滤,并将全部体词输出至关键体词抽取模块。然后,关键体词抽取模块统计词频[12]排序体词,并根据预设的TopN值提取前N个高频体词作为关键体词。最后,自动文摘模块根据包含关键体词的数量挑选信息丰富的句子组成文摘。在句子挑选过程中还可以附加MMR(Maximal Marginal Relevance)策略生成文摘,也就是奖励关键句子的同时惩罚与之冗余的句子,使得有限的文摘篇幅能够容纳更多的关键信息。韩国语句子当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体词

    中文信息学报 2019年6期2019-08-05

  • 古诗词里的烂漫春天(下)
    蝶儿忙。【释义】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质朴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释义】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全词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9年5期2019-06-11

  • 一生愁绪锁,万世美名颂
    .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及表现力强的词语,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点及难点】以读促学,通过学来提升境界,与词人产生心灵的碰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系故国,她一生坎坷却坚毅执着,她用七十余年的生命抒写了万世流传的妖媚与凄婉,这个人就是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她的千古名篇《声声慢》。初读——整体感知1.个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后找同

    新课程·中学 2019年3期2019-04-25

  • 天机云锦妙剪裁,起承转合去雕琢 ——解读《沁园春·长沙》逻辑结构之妙
    记否”这三句收束全词,真正做到了回应上文,前后圆融。(三)“独立寒秋”字字精妙,统摄全词经过以上分析,本词的开篇“独立寒秋”中的“独立”“寒秋”便豁然开朗。这四个字字字精妙,统摄全词。1.“独立”与“百侣”相辅相成,尽显风骨此词作于1925年。毛泽东同志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他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作此词。开篇“独立”二字入眼,令人难解。很多学生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6期2019-01-10

  • 在阅读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何妨”一词给全词增加了一些俏皮的色彩,也体现出作者挑战自然的意味。作者穿着草鞋,拿着竹杖赛过骑马,还能怕这点春雨,描绘出了词人风雨中前行,并且自我感觉良好的乐观态度,给人一种迎接风雨、从容面对人生意外的轻松之情。通过“一蓑烟雨任平生”将作者的情感更加的体现出来,升华了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由途中忽遇大雨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增强了作者不惧风雨、坚持自我的情怀和态度。 最后,学生通过诗词的阅读和想象,体会到作者旷达的胸怀和豪迈之情。词的上片描绘了雨中前行的景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2018-11-25

  • 清新平易,层次分明
    思的文字,却只有全词的最后一句;绝大部分的文字,是用铺排的手法来描写与“他”有关系的环境、景物,极力渲染出一幅恬静、安逸、静谧的图画。起句写初春景物,交代时令节气。“春犹浅”,是说春色尚淡。柳芽、杏花,皆早春之物,更着一“初”字,正写春色之“浅”。《愁倚阑》又名《春光好》。古人作词,有“依月用律”之说,此调入太蔟宫,是正月所用之律,要求用初春之景。此词景与律很相适应。“杨柳”句总前三句之笔,以“交影”进一步写景物之美,缀一“处”字,则转为交代处所,紧接着点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12期2018-03-30

  • 幽梦话凄凉
    念亡妻王弗而作。全词感情真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进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王弗病故至苏轼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词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两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

    商情 2018年6期2018-03-28

  • 如梦般美好 如梦般远去 ——《如梦令》教学
    一种心情——初读全词,揣摩词之温度1.(播放蔡琴演唱的《如梦令》)好听吗?听完这首歌,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词)词,咱们并不陌生,它又叫什么?(长短句)词的音乐性很强,是可以配曲吟唱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唱古曲了,刚才大家听到的是现代版的《如梦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走近它的作者——(板书:李清照)2.才情是命运给予李清照最大的光环。我们多数人跟李清照的初次会面,是从这首《如梦令》开始的。(板书:如梦令)3.令,就是——小令、令曲,来自宴席上的酒令。“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3期2018-02-22

  • 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串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眷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3期2018-02-21

  • 蟋蟀吟 ——姜夔《齐天乐·蟋蟀》赏析
    一枚”等,提示了全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闻屋壁间蟋蟀有声”,遵循了“蟋蟀”形象的传统含意。《诗经·唐风·蟋蟀》中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的诗句,蟋蟀入堂屋鸣叫,表明天气转冷,一年将尽。听者容易感受到秋天的萧索凄凉、年末的紧张促迫。作者时年四十二岁,中年悲秋,漂泊羁旅之人,闻蟋蟀之声更易入心。“促织”,即催促纺织,是蟋蟀的别名。天将冷了,家中的妇女须赶制冬衣,为在家的亲人,更要为远方未归的亲人捎去一件冬衣。也许路途遥远,冬衣根本就无

    名作欣赏 2018年20期2018-01-27

  • 哀婉悲凉愁字难当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00)《声声慢》全词紧扣“愁”字,满纸呜咽,字字含泪,一篇读罢让人凄怆心碎,展示出文学经典的永恒魅力。上阙“寻寻觅觅”三句,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构成,非同寻常,是词人艺术上的大胆创新。“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出,透现词人历经磨难,心有所失却又想寻找、可失去的但找不回的彻心之哀。这种寻觅,把词人由金兵入侵、故国灭亡、流离他乡、丈夫病故、晚景凄凉的人生经历而产生的痛彻心扉的哀愁,如“蒙太奇”式地展现出来。“冷冷清清”这四字虽然明指环境,却更多是暗示心境,或者说由环境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2期2017-04-12

  • 论崖山之败爱国词及其遗民心理
    和友驿中言别》,全词如下:“乾坤能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更那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3]464全词风骨遒劲,慷慨激昂,全词通过回忆抗元往事,再对比自己现在被押解北行的处境,表现出功业未成、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一句“横槊赋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将自己的报国不成、功业成空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08

  • 词牌名摭拾
    本词牌名的由来。全词46字,上阙四句,四仄韵;下阙四句,三平韵。【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用为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44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48字或54字。《促拍采桑子》50字,《摊破采桑子》60字都是双调平韵。宋词另有《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双调90字,有平韵、仄韵二体,上阙多用一叶韵。【如梦令】 相传后唐时庄宗作《忆仙姿》词,其中有“如梦如梦”句,后来苏东坡将《忆仙姿》词牌改为《如梦令》。【蝶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2016-10-21

  •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
    大多是英雄豪杰。全词以“忆”字开篇,直接把往事铺展开来。“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的画面。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指作者做官后,曾遭贬谪;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际,他逃到南方,在饱受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后,发现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遂接着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6年11期2016-08-12

  • 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
    大多是英雄豪杰。全词以“忆”字开篇,直接把往事铺展开来。“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的画面。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指作者做官后,曾遭贬谪;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际,他逃到南方,在饱受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后,发现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遂接着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11期2016-05-30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赏析
    江流水滔滔不绝。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这首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3期2016-04-20

  • 对“似曾相识”的“无可奈何”
    伤,相互照应,与全词浑然一体,堪称词眼,“似曾相识”不仅针对“燕归来”,而且统摄词中所有的景物人事,“无可奈何”点明词的感情,对“似曾相识”之景物人事的“无可奈何”是此名句在词中的特有意蕴。因此,它用于诗不如用于词。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 晏殊 《浣溪沙》 词眼“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千古传诵的名句,既是其七律《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的颈联,又被他用于小令《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这两句出名不是因为它同时出现在同一作者的两篇诗歌作品中,

    文学教育 2016年35期2016-04-03

  •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
    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全词的内容层次。(学生听读,理解。)3.女生、男生分组诵读全词,体会写景、抒情、议论在上下文中各有侧重的表达,即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学生诵读,教师重点点拔。)4.集体诵读,同学们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银蛇、蜡象、妖娆、文采、风骚、略输、稍逊、风流人物。(学生读、思、说。)5.全班诵读,在读中体会上阕“望”的内容是什么,下阕“惜”的内容是什么。读后讨论,这千万里的江山,为什么用“望”字来统领,一个“惜”字,有怎样的意味。(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2015-10-24

  • 少年游
    评在这首小词中,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深沉萧瑟的色调和情绪。“长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之古都,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名利禄位的争逐。柳永此词中的“迟迟”两字与前面的“长安道”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沧桑与感伤。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更添无限的沧桑之感。而在此“长安道”上的词人之“马”乃“迟迟”其行者,则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柳永还在“蝉嘶”之上,加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5期2015-06-30

  • 深有寄托,有感而发
    小人的聒噪,这是全词唯一写声音的句子。这聒噪声在星沉月明之时会显得更加刺耳。但作者对之的反应是“搔首”、“闲却”,如梅影傲霜般默默无语。这里“无声”与“有声”相对,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因为“归兴浓于酒”,表明了作者远离官场倾轧的决心。此两句也是全词主旨之所在,在意义上倒贯全篇,使全词的景语皆成情语。这首词上阕写初春霜夜,寒江夜月,梅横影瘦。词人内心激动,耿耿不寐,中夜起身,搔首踟蹰,心境的落寞与凄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得到表现;下阕写霜寒无酒可饮,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5年42期2015-05-30

  • 春光好
    项是(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C.“花偎雪坞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4年41期2014-11-03

  • 李清照的《声声慢》艺术美分析
    得反复诵读。现录全词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一首缠绵哀婉的慢词,它集中体现了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悲哀愁闷的处境和心情,间接地体现出时代的悲剧。言愁唱恨,其实也是对乱世的揭露和控诉。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美质。首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9期2014-10-29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解读策略
    生活沧桑的佳作。全词托物抒情,作者借写月色怀念远方的亲人,用虚境来写实感,极具艺术魅力。在鉴赏这首词时,可用“磨难中的微笑”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文本。一、激情设趣,导入词中画境面对这篇感情真挚的名作,“情感”是解读的关键。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融入诗词的画境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先在课前导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播放同名歌曲剪辑,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使经典佳作具有时代气息,增添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后,在导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9期2014-09-22

  • 字幕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从认知角度对比全词字幕、关键词字幕、无字幕三种不同字幕呈现方式的教学效果,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字幕呈现方式对影视内容的理解有何影响?(2)字幕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词汇习得有何影响?二 研究方法将来自西部某理工大学一年级60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随机分成全词字幕组、关键词字幕组、无字幕组,每组各20人。他们的年龄介于17-20岁之间,都有10年左右的英语学习史。在实验前对三组受试进行了听力和词汇知识水平的测试。其中,听力水平测试题目取自2010年9月的《全国英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3期2014-03-26

  • 《渔歌子》的教学设计
    的景物特点,理解全词,使学生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韵味,做到悟诗情,入诗意。第三板块(一)任务呈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会产生什么疑问?(二)学生质疑:渔翁为什么“不须归”?这个渔翁是谁呢?(三)讨论交流1.不须归的意思是什么,渔翁不须归的原因一:因为雨小,鱼肥;原因二:渔翁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舍不得回去。2.这个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到底是谁?请大家再读全词,结合全词说理由。理由一,可能是个打鱼人,他要多打鱼,养家糊口。理由二,可能是作者。我们一

    考试·教研版 2013年5期2013-07-16

  • 听力正常人普通话双音节半词与全词表检测结果分析△
    缩减词表,以解决全词表测试时间过长的问题,并比较用半词表及全词表进行言语测试的结果[4]。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应用普通话双音节词表前半张表25个词(半词)及全词表50个词(全词),分别对45例听力正常人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结果,探讨听力正常人应用普通话双音节半词表及全词表的识别-强度函数曲线(performance-intensity.P-I)之间的关系,为选用适合临床应用的普通话双音节词表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测试对象 45例受试对象均为医院工作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年1期2013-01-10

  • 基于序列标注的全词消歧方法
    le WSD)和全词消歧(All-Words WSD)。词样消歧对给定文本中的某些指定词进行消歧,而全词消歧对给定文本中的所有开放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消歧。词样消歧是一个典型的分类问题,可使用各种成熟的有监督分类算法,如朴素贝叶斯[1]、最大熵算法[2]和支持向量机[3]等。对于全词消歧,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当作词样消歧,对句中出现的每个开放词逐个进行消歧,各个词之间的消歧是独立的。但是,全词消歧中前后两个词的消歧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全词

    中文信息学报 2012年2期2012-07-09

  • 《心酸》歌词欣赏
    成这样”,起句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走不完”、“跑不完”两个包含动词的词语,将听者带入词作者设置的场景,而“原来”一词暗含着某种情绪,似乎内心略有波澜,并不平静。下文的“时间的手 翻云覆雨了什么”、“从我手中 夺走了什么”,从对“长巷”、“操场”的地点感知转移到对时间的疑惑,这种空间向时间的转换中必定包含着词作者内心细微的情绪波动。“闭上眼看 十六岁的夕阳 美得像我们一样”、“边走边唱 天真浪漫勇敢 以为能走到远方”,“十六岁的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时间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2年6期2012-06-14

  • 《沁园春·长沙》案例分析
    的反复诵读中理清全词的思路,进而感受诗词宏阔的意境,体会诗人变革社会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情感。3 教学内容设计理由在这节课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把优美生动的湘江秋景图片和悦耳的音乐穿插其中,在示范配乐朗诵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笔下所描绘的意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渲染了课堂气氛,更利于诗歌教学。4 教学环节设计理由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全词,理清词的思路,并进而感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1期2012-01-29

  • 200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赏析
    精神品质的可贵。全词用简洁的语言赞美了公安消防战士崇高的职业道德,6这就是爱韩慧民颁奖辞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赏析全词展现出一种典雅之美。一是多用雅词古语,如“殿堂”“晴丝”“白发”等,读来韵味十足,文气扑面。二是多用对称句,如“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青丝转成白发”等,节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且内容上形成两两对照,有一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6期2009-07-22

  • 御街行
    飞云断。〔赏析〕全词将作者慨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无奈境况与暮春之景深深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宛转悠然的主要艺术特色。全词结构井然,层次分明,先景后情。上阙描述出作者与友人出游,小船停靠在雾气迷蒙的溪涧,春色爬满山间处处,向深处游走,芦苇郁郁葱葱,美好的景色中竟有些萧瑟的影子,作者不禁慨叹,曾经的多少欢声笑语,都已变成人已散去的空荡宴席。告别时分,惟有情字让转身变得充满哀怨。只有独自登上高台,望断飞云,才能一抒心中遗憾。此词写景寓情,景中生情

    意林 2009年8期2009-02-11

  • “曾记否”句的形式
    而“曾记否”只是全词的尾句,既不可能再自问自答,也起不到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了。另有一说,认为“曾记否”句可以视为反问。我以为这样理解也有些勉强。反问是以问的形式加重要表达的意思,是一种“明知故问”。反问又分两种,肯定语气的反问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语气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前者如“你真的很累吗”(等于说“其实你还不累”),后者如“你就不累吗”(等于说“其实你已经累了”)。“曾记否”句显然也不适合用“明知故问”的逻辑去理解。回过头看,词作者在上半阕也是尾句用问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2期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