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飞
宋末南宋朝廷被元朝驱赶,流亡海上,枢密使张世杰和左相陆秀夫拥护赵昺为帝,将行朝转移到珠江口海中的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决定与元朝决一死战。但最终船队战败,留下了一个悲怆的结局:“陆秀夫见帝昺的座舰已无法突围,便决定殉国。他仗剑将自己妻子儿女驱入海中,其妻死拉着船舷不肯自尽,他喝道:‘都去!还怕我不来?’其妻这才松手沉海。陆秀夫对帝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应为国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说完,背起八岁的帝昺,跳入大海。”[1]620至此,崖山败局已成,流亡将近三年的南宋小朝廷终于彻底灭亡了。“宋、元易代之际,随着元兵的南下和南宋小朝廷的覆亡,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度高扬,为宋代文学划上了光辉的句号。”[2]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宋词,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也无疑沾染上了这一爱国主义时代特色,笔者在这里将从三个方面对遗民词作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
文天祥的一生极具戏剧色彩,书中记载:“文天祥,初名云祥,字天祥,后改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朝进士,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南下,他奉诏起兵勤王。南宋降元后他组织义军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囚于燕京三年余,坚贞不屈,从容就义。”[3]464在这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文天祥始终为国家的复兴奉献自我。崖山败亡后,文天祥写下了唱和之作《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全词如下:“乾坤能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更那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3]464全词风骨遒劲,慷慨激昂,全词通过回忆抗元往事,再对比自己现在被押解北行的处境,表现出功业未成、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一句“横槊赋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将自己的报国不成、功业成空的痛惜表现了出来。一句“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将自己空有雄心而无力回天的悲痛有力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全词总体的基调是一种亡国的叹恨与痛惜之情。
另外一个有代表性的词人则是邓剡,此人经历丰富:“邓剡,字光荐,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临安失陷后,流亡入闽。”[3]468并且直接参与过宋末的崖山之战:“祥兴时(1278),任崖山行朝礼部侍郎。崖山兵败,投海殉国,为元兵救起俘获,归张宏范,使教其次子,后放还。”[3]468在被放还只身流落金陵的时候,词人历尽羁旅之苦,面对这六朝古都南京,吊古伤今,写下了词作《唐多令》,全词如下:“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468全词通过写秋天荒凉萧瑟的景色,暗暗表现出了一种忧伤惆怅的感情色彩。词中上片的“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以西风换季的自然现象隐喻了如今改朝换代的社会现实,以落叶飞落天涯的飘零隐喻自己国破漂泊的羁旅痛苦。词中下片的“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借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的世事变迁、物是国非的苍凉诗意,表现出自己对大宋灭亡的无奈与悲哀之情。所以全词都弥漫着一种亡国之痛的苍凉基调。
崖山兵败,宋元交替之际,面对这国家败亡、外族入主的现状,许多词人的爱国词作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复国之思。
宋末遗民词人王沂孙的《眉妩·新月》一词就有所表现,全词如下:“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3]478全词表面写月,实则借助月亮这一意象寄托了国家兴衰。“难补金镜”一句表面写了月缺难补,实际则隐喻了国家败亡、山河破碎,故国难圆的惨痛现状。“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一句回忆宋太祖曾在太液池赏月的事情,将明月依旧,而朝代已换的悲凉之情表现了出来。最后一句“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则直接将词人的渴望国家光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窥户端正”表面意思是渴望重见圆月,实则是渴望恢复大宋王朝。“云外山河”表面是指眼前景色,实则是指前朝故土,“桂花影”表面是圆月中的桂花,实则是指重见前朝的繁荣景况。由此可见,词人渴望恢复故国,思念故国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再如宋末词人蒋捷,他忠于前朝,极具民族气节:“宋亡不仕,抱节以终。”[3]482,在他的词作中有很强的故国之思。如他的名作《贺新郎》,全词如下:“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翆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3]485此词写了一个美人的形象,作者表面上写的是追求美人,实则以美人比喻故国,借追求美人来表达自己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之情。“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写了美人化作娇莺回到故国,却见到一片萧瑟荒凉之景,表现出了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感,突显出词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词的下片“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装束。”通过写出自己所爱的美女不改前朝妆束的行为,表现出词人自己不愿意变节侍奉新朝,而是时刻思念前朝,甘愿做前代遗老。“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此句通过写物是人非、旧曲无人听的现状表现出词人对如今献媚新朝风气的无奈失望。而结尾一句“空掩袖,倚寒竹”则将词人自己高洁傲岸、心念故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表现了出来。通过对全词的种种分析可知,词人洁身自好,对故国的思念是非常强烈的。
宋末遗民面对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社会现实,不仅自己坚贞不二、不仕新朝,往往还在诗作中劝谏朋友要为前朝尽忠守节,这种思想在他们的爱国词作中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表现。
宋末词人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又有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号。此人傲岸有气节,“宋末尝为义乌令,宋亡不仕,著述甚多。”[3]456周密的词作《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便是一篇劝谏友人洁身自好的佳作,全词如下:“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3]456全词写了词人的友人陈君衡被元朝征召授官,词人因此劝谏友人弃官守节,保全名誉。上片中“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将友人赴任途中的豪华阵仗和友人一身华衣、春风得意的情状进行了大肆渲染,夸张的描写下隐含着对友人变节赴任行径的轻蔑。“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通过突出秦关汴水等故国旧地,劝谏友人不要忘本,不要忘却前朝的恩情而屈从于新朝。下片词人开始发挥想象力,通过“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描写了友人登山观景、饮酒享乐的潇洒旷达之姿,却只字不提仕宦之事,可见词人暗含劝谏友人要走保全气节、自由潇洒的道路,不必去献媚屈从于新朝。“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借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意劝谏友人安心待在南方家园故土,不必去北地新朝受辱。最后一句“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则化用了一个典故,据盛弘之的《荆州记》载:陆凯从江南摘下梅花寄到了北地长安,给他的好友范晔,并赠诗道:“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词人化用其意以表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另外隐含了一层深意,即担心陈允平得官忘友、忘记国仇家恨。其最终期望还是希望友人清白守节,做一个有气骨的伟丈夫。
王沂孙的词作也反映了类似的劝谏之意,如《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全词如下:“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苔,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3]475全词弥漫着一种哀伤凄婉的情感基调,上片写景,在重访友人故园的时候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与友同游欢畅的美好情境。然而一个“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将往事成空、世事变迁的苍凉寂寞之感表现了出来。下片抒情,通过想象友人在“乱山尤远”的北地新朝,享乐于“绮疏雕槛”之间。一句“天涯梦短、想忘了”将词人对友人忘记故国、献媚于新朝的卑劣行径表现了出来,暗含了对友人深深的责备。末句“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则是对友人的再次深切劝谏,旨在让友人不要忘本,尽早回到南方旧地,守节尽忠。全词在情景交融和回忆、想象的交叉之间将词人高洁的品格和劝诫的良苦用心清楚地表现了出来,不失为爱国词中的一篇佳作。
综上可知,在崖山之败后,亡国的南宋遗民们在国破家亡、异族入侵的惨痛现实下,所作的爱国词作的思想内容有着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劝谏守节的三个特点,体现出宋末遗民们高洁不屈、思念故国的心理特征,使我们对宋元之际遗民心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1] 虞云国.细说宋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2
[2] 金鑫,龙溪虎.宋末元初江西爱国词人群体论略[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4):40~43
[3] 吴熊和编.宋词精品附历代词精品[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