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满球
(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市分行,湖南 衡阳 421008)
客户信用评级是各家商业银行管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内部授信前的主要工作。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通过多年的经营实践,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信用评级的制度、方法和标准,根据客户对应敞口类型,以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为评价核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并计量客户的风险程度,从而确定客户相应的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必须按照标准统一、审慎独立和动态调整的要求,通过与客户交谈、资料分析、内外部系统查询、现场调查等手段,认真核实客户行业信息、区域信息、财务信息、信用记录等信息的真实性,充分揭示客户风险状况的变化,从而确保客户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严防高等级客户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
应该说,各家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方法和标准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它能对不同的客户做出准确、客观的计量与打分,并匹配相应的信用等级。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仅在于标准与方法的科学性,更重要的还在于评级过程中的客观性、及时性与真实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层行客户经理往往没有把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和审慎作为自己评级的主要准则,“重结果、轻过程”导致了评级结果的失准,甚至出现高等级客户违约情形。
1.有利于经营行的考核
客户评级结果对经营行经济资本的占用有着重要决定作用。客户信用等级高,经营行占用的经济资本相应就低,考核时的拨备后利润就更好。因此,从经营行绩效考核及自身利益出发,基层行客户经理有可能对客户评级结果尽量高套,从而扭曲了客户评级应遵守的规则。
2.有利于客户的准入
对基层的经营行来说,区域内经济资源毕竟有限,同业竞争激烈,各类考核任务又相当繁重,营销一个客户确属不易。为担心客户准入有麻烦,客户和业务营销不成功,基层经营行在对客户评级上难免有意识地存有失衡的考量。
3.有利于增加竞争筹码
金融行业竞争激烈,金融产品替代性强。为抢占客户和业务,基层行有时不得不牺牲银行部分利益,抛出自己为数不多的撒手锏——优惠的资金价格。为此,拔高信用等级就成为不走“突破制度”的审批路径、以较低的贷款定价作为竞争手段来抢占客户的最好办法。
4.有利于客户的用信方式
基层经营行要完成任务,最终要体现在贷款的发放上,只有规模做大了,贷款放了,任务才算完成了。有时一些重点、优势客户提出的要求相当苛刻,能信用方式的,尽量不做保证,能保证方式的,尽量不做抵(质)押。为满足客户苛刻用信方式的要求,基层行只能有意识地往借贷双方满意的用信方式上靠,客户评级标准难免被打折扣。
5.固化评级结果的有效期
一般来说,客户评级结果一年有效,在有效期内,客户一旦出现规定的风险预警信号和风险状况变化情况,经营行应立即对客户评级结果做出降级处理。客户评级结果下滑,就会直接影响经营行的绩效考核及自身利益。同时,对基层行客户经理来说,及时监控、动态调整客户评级也无疑地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因此,权衡得失,基层行客户经理与其多一事影响考核及自身利益,不如少一事来得轻松,及时监测、动态调整成了形式,而固化评级结果有效期就成为基层行客户经理的首选项。
1.财务报表虚假
对有些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真实等情形是常有的事,甚至一个企业几套报表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基层行客户经理有的业务能力有限,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有的没有尽责地去甄别企业财务报表的真伪,从而导致财务报表虚假。评价资料失真,评级结果当然不准确,潜在的信用违约风险极易发生。
2.行业属性选择错误
商业银行的评级办法引入了定量分析技术,使用了更加科学、先进的方法,通过不同行业多年的历史数据建立起评级模型。因此,不同的行业属性对应着不同的客户敞口。在实际操作中,基层行部分客户经理对行业属性与评级模型间的关联度、重要性认识不清,评级发起时有时选错行业属性,这样直接导致评级结果的错误,客户风险计量的不准确。
3.评级敞口混用
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客户敞口也相应不同。在基层行客户经理实际操作中,由于业务知识掌握不深,风险敞口理解不透,对一般公司类敞口、新建企业类敞口、事业单位类敞口、金融机构类敞口和专业贷款类敞口区分不清,甚至混用;在一般公司类敞口中,对零售业与服务业、房地产与建筑业等有时混淆,各类敞口的选择顺序有时弄错等等。
4.定性指标打分满
在客户评级办法中,定性指标打分的弹性是最大的,一般没有经过实地调查的是很难评价定性指标打分的正确性。因此,基层行在客户评级“重结果”的考量下,对目标客户评级时,往往没有按照审慎性、独立性原则,指标打分随意性大,甚至给予满分高靠信用等级。
5.评级更新不及时
基层行部分客户经理从支行考核和个人利益上考虑,在获得符合客户信用等级更新条件的信息时,并没有按照评级的延续性和风险的敏感性,及时完成评级更新工作,有时还出现了高等级客户违约情形。
提高评级质量、规范评级操作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客户评级的过程,只有评级质量提高了,评级操作规范了,客户评级的目的才能达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的基础工作才能扎实。
一是基层行客户经理应及时监控信用评级系统中的年报、半年报及季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录入情况,降低报表缺失率;二是认真分析财务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督促整改瑕疵报表,提高报表质量;三是核查数据缺失严重的报表的真实性,调查原因、及时修正。
一是分析评级定量指标得分情况,统计得分异常指标数量,查找指标异常原因;二是监控定量指标与全系统平均值的偏离情况,分析原因。确保评级结果不被捆绑与操控。
一是查证定性指标打分依据是否充分,判断打分的客观性、一致性和审慎性,重点核查定性打分均为最高档的客户,以及评级较低而定性打分较高客户;二是定性打分不审慎的客户,应及时开展整改,下调信用等级;三是分析定性打分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之间的一致性,并促进建立统一的打分标准。
一是评级迁移分析,判断评级的稳定性,并重点分析变动3个级别以上客户;二是监控评级推翻情况,特别是向上推翻,核查推翻理由是否充分、推翻幅度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