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3-08-15 00:52王毓婵邵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西民办高校人才

王毓婵邵 晴

(1、仰恩大学教务部 福建·泉州 362014; 2、仰恩大学人文学院 福建·泉州 362014)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一个创新型的区域,需要依靠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人才。高等院校的使命是育人, 而由社会投资办学的民办高校作为其补充,也承担着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使命。随着海西建设的深入及我国民办高校的不断增多, 民办高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海西民办高校要想在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且能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 本文就对海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和对比, 从中总结出适合海西民办高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一、概念的提出

(一)海西概念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概念在2004 年1 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2006 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2011 年年初海西《规划》的正式批复及在政策面力挺下, 海西经济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将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又一新“引擎”。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系统中一个构成最复杂的子系统。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按照什么样子”实现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培养过程的设计和建构,强调的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态。周远清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和基本的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主要是对构成要素的革新和重组。

随着海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引入,海外教育资本的涌入,都对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海西民办高校怎样紧密结合海西经济建设的人才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二、海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由于办学性质的不同,相对于公立高校的探索,民办高校办学发展历程较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健全的机制和成熟的发展模式,目前以下几方面的共性:

(一)学科设置不合理

学科设置与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类型脱离和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评估,教育部门没有单独设立民办高校的评估体系, 而是继续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估体系,这往往造成民办高校盲目扩充,忽略了其发展应具有创新性, 忽略了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失衡

一些民办高校课程设置的陈旧性和单一性不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科设置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知识的陈旧性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更新,使学生不能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学术的新信息。 目前海西的几所民办高校在课程目标上,76%的高校仍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够。为了满足培养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各个民办高校也纷纷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走访调查来看,以课程为核心进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三)资源紧缺制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各类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海西民办高校存在资源瓶颈:民办高校师资资源缺乏,特别是创新性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部分二级学院主要依托本部的师资力量, 或者教师综合素质上参差不齐,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施。2005 年以来民办高校迅速扩张,在规模扩张和投入不成比例,师生比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教学设备和仪器的不足、出资人常会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发展学校,这都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四)校园创新环境缺乏

目前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进行改革, 大学招生仍是以分数为标准。 以分数为绝对标准带来的教育副作用就是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处实现。就海西民办高校内部环境而言,校园创新环境还未形成或者是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学校刚性管理强,个性化、多样化的管理较弱;对学生评价考核仍以单一性的要求为主, 没有形成一个与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 容易造成师生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滋生腐败现象。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举措

(一)明确培养目标

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即需要有高尖端人才,也需要有一大批建设能手,这些人才的培养有的依托学术型的、教学型的重点大学,有的依托技能型的中职学校, 但社会更多需要有一定知识为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依托的是应用型大学的培养。民办高校无论从生源水平、师资结构和办学规模,都应与学术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区别开来,实现错位发展, 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地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就是海西民办高校的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 海西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服务地域指向和清晰的人才需求特定市场,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适应海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在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也只有明确界定人才市场需求,才能有的放矢,使得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切合海西经济的发展需要, 这也将是民办高校在众多高校脱颖而出的动力。

(二)搭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学科结构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高等教育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以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设置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为契机, 推动海西民办高校新一轮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更加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要求。 目前海西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有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主要体现在经管类专业、电子工程类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

2、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把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 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应体现在培养方案上。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首先要强调有专业基础知识, 又要强调有实践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适当调整各模块的学分比重,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学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在专业课程上强调专业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增加新兴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比重; 注重设置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新型课程, 同时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 具体落实的做法有:一优化课程结构,强调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三设置不同的专业模块方向, 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模块进行学习; 四加强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自编教材;五设置特色课程,利用资源优势,实现。

3、立体化教学方式

关于核心的环节——教学,不仅要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上有所突破,也应积极转变观念,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传授方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导的互动式。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课堂是面对面授课和采用多媒体为媒介的授课方式。 提倡的立体化教学就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从书本上走出来,实现教学空间扩大化。

4、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民办高校的优势在于教育的应用性和技能性,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学校应建立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优化实践课程结构,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可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同时引入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证,建立职业技能测试站。三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将课程实验、毕业实习等安排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真真正正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在动手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充分挖掘潜力,积极主动地为海西经济区服务。

5、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人才培养在统一性基础上要凸显个性化, 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相结合。在培养制度上,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放宽学生转专业条件;还可通过扩大选修课比例, 实行双专业、 辅修专业等制度。 考核评价上,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品质上的考核。 在学术上,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此让学生跳出课堂与书本知识,接受最基本的科研思维训练。 在课外活动上,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海西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主要以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主,缺乏实战经验。而教师是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学生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要培养出合格的实用性创新人才就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有实践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因此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设是现如今民办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1、强调本校教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作为实用型民办高校,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在搞好理论实践的同时,也应有专门领域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通过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营销培训、管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实践技能。 这样的师资队伍才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大力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

这些教师可在不同学期进行课程实践内容授课,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也可在集中实践环节担任指导教师,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四)塑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以人为本在民办高校中的体现就是以学生为本,要坚持把培养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民办高校应建立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崇尚创新精神、自由创造的校园氛围,形成一个严谨的治学和研究环境。同时改革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消除功利化行为。最后,建立和谐的教学交往文化,特别是师生、师师间的合作关系

总之,海西民办高校要改变现行传统的培养模式,开拓创新, 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本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吴庆宪等.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2]王爱华.对西部地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1).

[3] 杨学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端国际化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

[4]张志明.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构建[J].铜陵学院学报,2010(5).

[6] 杨晓丽. 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和途径[J].科技信息,2010(31).

[7] 陈晓桐. 浅谈民办本科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0(22).

[8]马陆亭.由体制和制度入手完善创新人才培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06).

[9]王慧.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0(32).

[10]杨文斌.国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2(12).

[11]平凡.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现状与趋势[J].职业教育,2012(2).

猜你喜欢
海西民办高校人才
人才云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基于现代物流的RFID集装箱信息管理应用研究——以海西港口为例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