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世贞 付文学 邵玉芹 杜 林
(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安徽·宿州 234000)
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级党和国家权力部门中处于重要地位,担负重要任务,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计。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1】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属于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层面的深刻变化,是其他三大危险的先导和基础,是我们党面临的首要危险。
精神,是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是一个人健康、信仰、志向、勇气、意志、毅力、韧性的综合体现。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是党员领导干部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变化引发理想信念动摇,从而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松懈懒惰、不思进取和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当前,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深信不疑,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还灵不灵”的问题却心存疑虑,充满困惑。二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缺乏坚定信仰。对最高理想和阶段理想的辩证关系缺乏深入理解,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虽然美好,但在目前看来却虚无缥缈,如“水中花”、“镜中月”。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缺乏坚定信仰。不能深刻理解“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在思想领域存在“老路”和“邪路”的干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理念和追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化:一是情不能为民所系。“当官做老爷”观念根深蒂固,没有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与群众的感情日渐疏远。二是权不能为民所用。不能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从政理念,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信奉“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三是利不能为民所谋。忘记了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把手中的权力看作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把职务看作是升官发财的阶梯,滥用权力,与民争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松散懒惰,进取意识退化:一是缺乏忧患意识。不能深刻理解“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无视党目前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缺乏领导干部必备的忧患意识。二是享乐主义严重。不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不断滋长,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现象大量存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传统难以传承。三是开拓进取意识弱化。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坐“太平官”,开拓进取意识弱化,科学发展意识不强,缺乏蓬勃向上的朝气、奋发有为的锐气、克坚攻难的勇气。
自律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本色的基本要求。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自律意识弱化:一是党纪意识弱化。党性党纪观念不强,不能按照党章和党纪严格要求自己,违纪现象较为严重。二是法律意识弱化。为了谋取不法之利和不法之情,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频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道德观念弱化。不重修身养性,放纵情欲,违背社会公德,挑战家庭道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伦理观念混乱。
上述四个方面虽然不是党员领导干部群体的主流现象,但是却具有极大的危险。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将会严重破坏党的先进性,严重削弱党的执政能力,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问题,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党员领导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沦为了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俘虏”。
1、世界观扭曲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5】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精神懈怠以致蜕化变质,其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背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沦为了唯心主义世界观和错误思想的“俘虏”。
2、人生观扭曲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确立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呈现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精神懈怠,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人生观改造,摒弃了最科学、最崇高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沦为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等人生观的“俘虏”。
3、价值观扭曲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决定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精神懈怠,根本原因在于放弃了价值观改造,抛弃了最先进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把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个人利益极度膨胀,沦为了拜权主义价值观和拜金主义价值观的“俘虏”。
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既受党员领导干部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深受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方位深刻变化和领导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1、执政历史方位变化的深刻影响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能适应执政历史方位的巨大变化,经受不了执政历史方位变化的严峻考验,出现了“精神懈怠”等四大危险。
第一,执政地位的负面效应。革命成功以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一跃成为了执政党,处于长期执政地位,执政环境大大改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领导干部长期生活在和平、安定、富足的社会环境下,逐渐远离了外部环境的生死威胁,其中的一部分人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经受不了“糖衣炮弹”的攻击,已经滋长了“骄傲情绪”【6】、“以功臣自居的情绪”【7】、“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8】、“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9】,不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10】,不能“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精神渐渐放松下来,惰性自然发作。
第二,对外开放的消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外部封锁”的执政条件,走进了“对外开放”的执政环境,这给党的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12】,“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13】。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不可避免地会侵入党的肌体,侵蚀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灵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腐朽思想文化面前,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开始 “松绑”,经受不了对外开放的考验。
第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对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商品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到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把党内同志关系、党群关系、上下级关系,统统看作等价交换关系,奉行金钱至上原则,严重背离了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
2、党的干部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执政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
面对执政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的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创新不够,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激励考核、监督管理等体制机制不科学、不完善,致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了体制内的精神懈怠现象。
第一,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与时俱进,提高教育培训的科学化水平,是化解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对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重视不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世界关注不多,对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变化规律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不能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出发,不能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效果欠佳,没有解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教育培训在干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
第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不高。营造良好的用人导向,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是化解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风险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由于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拔和任用党员领导干部时,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任人唯亲”现象严重,致使那些素质不高、能力平庸、善于跑官要官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相反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认可的“老实人”却得不到重用,才华得不到展现,作用得不到发挥。长期以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看不到希望,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干劲不足。
第三,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党员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化解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重要环节。但是,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领导干部疏于监督、疏于管理问题突出。首先,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不科学,上级组织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因此,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生活、工作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纪面前有恃无恐,松懈堕落。其次,由于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不科学,制定的考核标准往往偏低,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都能顺利通过,未能起到发挥考核的作用;年度考核结果不公布,不能与干部奖惩严格挂钩,激励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跳出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兴亡周期律”,必须要积极适应党的历史方位转变的深刻变化,不断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防范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党要顺应执政历史方位转变的深刻变化,研究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思想根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夯实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1、高度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除精神懈怠的思想根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改变不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错误倾向,坚决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不深入、不彻底、不入脑的突出问题,逐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摒弃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应对验考验和风险的思想理论基础。
2、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回应执政历史方位转变出现的突出问题
随着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巨大转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势而变,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回应历史方位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一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执政意识,增强忧党意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消解长期执政带来的负面效应。二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对外开放的风险意识,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绷紧党纪国法这根玄,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消解外开放消极因素的影响。三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事业观,严禁把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防范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水平,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充分发挥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激励作用。
1、严格落实选拔任用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严格坚持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民主集中制”、“依法办事”等原则,坚决杜绝“一把手说了算”、“任人唯亲”等现象,大力选拔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在全党上下营造“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氛围。只有牢固树立、认真落实和始终坚持正确的基本原则和用人标准,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教育盲目跟风的干部、惩处贪污腐败的干部,才能提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
2、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一要规范初始提名权制度,扩大选拔的民主化。初始提名权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最初环节、关键环节。完善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基本原则和提名的条件、范围、方法、程序和责任,探索实行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制、空缺职位预告制、民意否决制等相关制度,避免“一把手”垄断初始提名权。二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的范围和力度。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逐步扩大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大力推行干部竞争上岗、竞聘上岗,增强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防范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强化监督和管理是关键。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要正视干部管理中 “疏于监督”、“疏于管理”的现实,解决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突出问题,确保党员领导干部不敢懈怠。
1、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切实解决“疏于监督”的问题
一是上级监督要到位。上级监督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上级组织要坚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纪,严格执法,充分发挥上级监督的作用,做防范精神懈怠的楷模。二是同级监督要落实。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继承和发扬党的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预防和监督作用,打造团结合作、运转高效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三是社会监督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防范党员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必须强化社会监督,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深入开展行风热线和群众评议活动,创新群众监督形式。同时,进一步扩大群众监督的视野和范围,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2、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疏于管理”的问题
一是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严格的科学考评标准,建立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明确的考核导向,不断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针对目前干部管理制度在职务安排中存在的资源分布不均、晋升空间不大、有效激励不足等弊端,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相关政策。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激励作用。三是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同时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四是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胡锦涛.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
[2][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12.
[4][6][7][8][9][10][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5]习近平.学习时报[N].北京,2010—9—6.
[12][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