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力学与结构类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科特征明显,改革难度大。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一些行动特征比较明显的课程(如施工类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由于学科特征明显,融合难度大,基本上还是本科压缩型的学科课程,虽然有的院校进行了课程整合的尝试,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内容的深度融合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而导致建筑力学知识的学习缺乏有效载体,显得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
二是耗费学时多,学习效果普遍差。各院校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时数通常达到340左右。但是由于教学方法仍以课堂灌输为主,加之高职学生普遍数理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学习效果普遍较差。
三是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评价与企业要求偏离。即使是力学与结构类课程“学得好”的学生,多数只能在教师设定的“已知条件”情境中会做题,而对工程中力学与结构问题的解决仍然束手无策。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职土建专业在校生规模达95万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习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同时又是一个量大面广(教学学时量大、学习人数广)的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不仅将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能很好地满足建筑行业企业对建筑生产一线的人才需求。
本课题依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山河鲁班学院和建筑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研究课题的机制,共同组建了课题研究项目组。
本成果由7项课题总结提炼而成。课题《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力学与结构类7门课程整合成1门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提出一种“整合”的课程开发模式,即“将原有的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节省了大量学时,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课题《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围绕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及“学习效果评价”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课题《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和《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推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取得较好效果。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绘制与识读施工图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研究》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子课题《基本构件的设计与验算能力评价》,研究课程教学评价问题,建立课程能力评价标准。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思路是围绕高职力学与结构类课程“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以及“学习效果评价”展开。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研究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任务和项目重构教学内容,实现力学与结构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其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如何学”的问题;通过研究课程能力评价标准解决“学习效果评价”问题。
项目组深入行业企业充分调研,从建设部颁布的职业标准和和学生后续发展岗位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看,都明确提出有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知识和技能要求。从企业岗位调研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必需掌握力学和结构知识和技能,才能科学组织施工,完成岗位施工任务,避免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而且力学和结构知识将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问题。这就同时回答了力学与结构“为什么要学”的问题。
(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重构了课程内容,实现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有机融合
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7门课程整合成1门课程,即《建筑力学与结构》。同时,依据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标准,按照工作任务和项目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发本课程,重构和序化了课程内容,实现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8个模块,即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建筑结构荷载计算、力学计算、建筑结构基本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和解决建筑施工中力学与结构问题。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解决建筑施工中力学与结构问题”模块和“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模块,将高职力学与结构为施工服务的思想落实到课程改革中。使课程在整合的基础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二)提出并实施了传道力学思想和方法的课程目标观
力学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学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力学,其学习目标应该是学习力学思想和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不是让学生去解决所有力学的计算问题。
(三)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建构知识,解决了力学与结构“如何学”的问题。
(四)进行了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本课程改变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学生向以能力素质为主评价学生。校企合作建立课程能力评价标准,实现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解决了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问题。
(五)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成果获多项国家、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0年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以课题组为主要成员的教学团队2009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课程实践教学场所建设2008年列为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其中。2007年《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获学院第一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获学院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正式出版了《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材,课程组成员发表相关论文29篇。同时,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2010年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并被列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获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成果于2012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一)依据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标准,按照工作任务和项目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发本课程,重构和序化了教学内容,提出基于传道力学思想和方法的课程目标观,实现了力学与结构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解决了该领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二)依据课程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建立课程能力评价标准,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进行了成功的改革与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解决施工中力学与结构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