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光,张鹤桥,郑柏松,刘明涛,张克新,朱建军,白 颢,欧阳国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湖北黄冈43800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自身肩负的重大使命。
当代大学生个性十分鲜明,他们思想活跃,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敢于表现,但理想信念较为缺失,价值取向多元、功利,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弱,吃苦能力欠缺等。高职学生除了这些共性特点以外,与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比较强,但自律意识、文化基础、学习习惯较差,自信心相对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探索出一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模式。当前,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和本科院校中研究较多,但高职院校系统研究学生素质教育比较少,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的素质特点,由教育内容、方法、途径和保障机制等要素构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本成果的理论基础主要立足于以下五个方面: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2.素质教育特征理论: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和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等。
3.素质教育机制理论:人的后天素质的形成,在于将外在的环境与教育影响因素“内化”为人的自身素质。
4.道德情感认同理论:人在道德价值判断中,不仅有理性的分辨,而且有情感的认同,即主体在情感上的接受或排斥。
5.高职办学特色理论:高职教育的服务方向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相融合。
1.理论层面,研究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教育体系的主要框架。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素质特点,探索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及主要途径。
2.实践层面,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在内容、方法、途径、机制等多个方面系统规划并全面实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框架的指引下,通过应用和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切实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课题组认真总结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所取得的经验,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提炼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从2004年起,课题组收集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职学生思想状况方面的资料,通过整理分析,申报立项了省级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德育研究》(2004d375)、《高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008z078)等系列课题,开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初步确立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并以文化育人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从2007年开始,课题组先后申报立项了省级课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研究》(2007y202)和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09C2042110),深入研究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文化基础课的配套改革,做到课内课外相互融通,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素质。2009年,课题组申报立项了校级课题《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研究》(2009c2012105),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有效途径,基本完成了理论研究,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配套制度和实施方案陆续出台,2010年末开始了全面的实践和推广。
研究与实施路径是: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特点与素质教育现状,整理归纳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设计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创建红色精神家园,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二课活动;结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不断将黄冈的名人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融入其中;系统总结和提炼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积累实践经验,在校内外应用推广;最后形成了系列制度化文件、论文和研究报告,为构建结合区域特色文化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创建精神家园,锻造红色品格
培养以学生爱党爱国为特征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统领全局。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制定了创建红色精神家园方案,全面指导创建工作。通过充分利用黄冈的红色资源,项目组编印了《红色歌曲集》、《红色故事集》,指导开展“六红”活动(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建红色基地、寻红色足迹、创红色团队),拓展和丰富第二课堂。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引领与辐射,用红色文化占领学生的精神阵地,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塑造“红色精神”。
按照红色歌曲激励人,红色书籍启迪人,红色故事感染人,红色基地锤炼人,红色足迹感化人,红色团队塑造人的总要求,开展了系列的“红色经典”文化活动,如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红色书籍研读征文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组织了系列的“红色之旅”实践活动,如校内建红色团队、校外建红色基地、重寻红色足迹等,为青年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拓展空间。
2.开展“两情”教育,融洽师生感情
只有不断夯实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基础,才能促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情感认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外部环境。课题组从2006年开始探索和实施“两情”教育,即老师将学生视为子女,定期开展“师生情”教育活动,增进师生感情;同学之间视为手足,定期开展“同窗情”活动,增进同学友谊。
学校将“两情”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校党委制定了师生“四联”制度,即党委成员联系一个院系党总支;院系党总支成员联系一个专业团队;教工党员联系一个班级;学生党员联系一间学生宿舍。同时,我们在学生宿舍成立辅导员工作室,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知行讲堂”、“青春讲堂”和“励志讲堂”,通过典型宣讲,勉励学生知行统一,激励学生励志成才。
3.建设“三元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它能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将外在的环境与教育因素内化为稳定的品质。面对多元、开放、自主的高职学生,文化育人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2007年开始,学校在创建红色精神家园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全面推动红色文化、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三元”融合。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学生爱党爱国,通过区域文化激励学生成人成才,通过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诞生了毕昇、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等科学文化名人。苏东坡在这里写下传唱千古的“一词二赋”。通过编写黄冈名人风采录,举行黄冈区域文化系列知识竞赛,开展区域文化践行活动等,将名人文化与学生励志成才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丰富黄冈区域文化的教育内涵。
通过与区域内的优秀企业共建“山河鲁班学院”、“恒信会计学院”、“法雅园林学院”等专业性学院,引进企业文化,促进了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素质。同时,学校借鉴企业的“5S”管理模式,推进寝室文化的建设,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坚持“四个关注”,把握关键环节
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巩固和扩大素质教育的成效,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素质教育的全覆盖。针对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坚持“四个关注”,即关注重点区域,关注重点时段,关注重点对象,关注重点事件。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开学初、学期末、节假日、纪念日作为重点关注时段。教室、寝室、活动场地、学校周边作为密切关注的重点区域;家庭贫困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情感缺失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将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等作为关注的重点事件。重点时段进行动态跟踪,重点区域加强文化辐射,重点对象强化人文关怀,重点事件加强教育疏导。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网络。
5.培养五支队伍,构建重要依托
素质教育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创精神。通过挖掘积极因素,凝聚进步力量,增强示范引领,扩大网络覆盖,构建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我们遵循先锋队伍抓引领、骨干队伍抓管理、志愿队伍抓服务、示范队伍抓帮带、社团队伍抓辐射的总体思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先锋队伍的引领作用;加强团委会、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将其打造成服务于全校师生的骨干队伍;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程,增强服务社会意识;通过树立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加强学生各类社团的引导和建设,发挥乐学善学的帮带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6.实施“六率”考核,建立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要注重长期的养成和内化,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学校建立了以“六率”考核为导向的素质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学校出台了学生工作考核制度,对学生出勤率、考试通过率、“三证”(专业技能证、计算机等级证、毕业证)获取率、事故发生率、就业率、创业率进行全面考核,为全面深入地推动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形成如下重要观点:
1.素质教育必须全面系统推进,才能增强有效性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地系统规划,使培养目标、内容、方法、机制与人才培养的总体部署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2.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增强针对性
素质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三年的高职教育期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针对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与薄弱环节,才能抓住重点,兼顾一般,从而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增强科学性
素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素质的形成机制,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才能在教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机制方面进行科学统筹,使之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增强素质教育的科学性。
本成果构建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总体框架;确立了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找到了把区域文化融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了学生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为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八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制度性文件12份,出版著作4本,发表相关论文26篇,总结报告5份,有3项阶段性成果获奖。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每年有超过5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近12%的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生中形成了先进典型多、追求进步多的良好局面。2012年,我校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王定同学被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为“最美赤脚导游”,其先进事迹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议编印的《2012.发现高职》。
我校学生在全国高职国家级大赛中成绩斐然。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有245人次获得112项大奖。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就业率居全国领先水平,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我校2010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比全国骨干校就业率高6.7%,“爱雇全职工作”比全国骨干校高7.4%,“自主创业”的比例比全国骨干校高1.9%,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度比全国骨干校低5%,实际月收入(2794元)比湖北省高职院校高287元,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比全国骨干校高8%。
我校学生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赞誉。2009年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011年以“三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据悉,全国高职院校仅此一家。我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经验两次在湖北省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省内外兄弟院校来我校交流学习日益频繁,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20多所兄弟院校来我校交流学习。
该体系包括核心内容、基本方法、主要途径、关键环节、重要依托和保障机制。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教育内容成龙配套,相辅相成,形成了相对成熟、实施有效、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以“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精神为主旨的红色文化教育,提高了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素质;通过以毕昇、苏东坡、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教育,提升了学生成人成才的人文素质。通过与区域内的优秀品牌企业合作,增强了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素质。通过创新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高度融合。
[1]张鹤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03).
[2]王莹华,刘明涛.老区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刘明涛.论企业文化在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4]王莹华,刘明涛.老区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5]叶华光.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与实现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叶华光.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