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雄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银川 750002)
全民健身事业是由国家领导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1]。宁夏地处祖国的西北部,是我国回族聚居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人口构成,让宁夏的全民健身运动具有多样性、民俗性、融合性、地域性等特点。“十二五”期间,宁夏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全面提高我区民众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区。宁夏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决定了我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稳定问题[2]。为此,2012年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民生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全民健身事业,是小康社会的一项内容,此项活动能够吸纳和方便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既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热情,调节其情绪、促进其健康,也为各民族兄弟姐妹沟通交流、和睦相处提供了舞台,更能成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强大力量。
宁夏把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之一,逐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首先,按照县城推广、乡镇试点、积累经验、带动村社的思路,逐步分阶段展开。并把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全民健身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其次,为了把《全民健身条例》落到实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突出了以社区体育为基础,以学校青少年体育为重点,以少数民族体育为抓手,全面提升工作的实效性。第三,注重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提高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城乡体育一体化进程。目前已经建成农民健身工程示范点50个、健身路径1 500多条,建成了“半小时体育生活圈”。面向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娱乐活动。第四,创新工作方法,在农村开展大学生村官、宗教人士兼任社体指导员工作的试点和培训。建设农村文体中心,促进体育活动下沉到农户。截至2011年底,宁夏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村村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全区建成体育场馆20多个,便民健身点600多个,形成了比较稳定、完善、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建成具有宁夏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广泛开展球类、游泳、武术、骑车、棋牌、钓鱼、健身操、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又老少皆宜的健身活动。同时,奋力打造最具地方特色的“平民曲棍球”——木球、最有群众基础的棋类运动——方棋、强身健体的回族运动——踏脚等一批极具民族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锻炼。
全民健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3]。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加工、制造、销售业,健身、旅游、娱乐、休闲、培训、场馆服务等体育产业也初步形成。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综合性健身中心和体育俱乐部也越来越多,同时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宁夏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舟”。尤其是中卫市沙坡头地处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区域”,具有特殊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沙漠资源发展体育运动,既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更具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意义。
传统的沙漠体育运动项目可分为竞技类、娱乐类和游戏三大类。竞技类包括沙漠铁人三项耐力赛、沙漠越野探险、穿越腾格里沙漠、攀岩、沙漠足排球、高尔夫球、毽球、羽毛球等沙漠体育竞赛项目。娱乐类包括射箭、沙漠赛驼、冲浪、滑沙、登沙山、拉沙撬、沙漠滑翔等。游戏类包括沙漠沙包战、角力、推人车、沙漠彩弹游戏等运动。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沙漠体育运动,不断促进沙漠体育品牌的形成,每年都有大量的市民、游客及体育爱好者积极参与。沙漠体育运动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激活了体育旅游产业。沙漠体育运动不仅拓展了全民健身的内涵,更借助于沙漠体育的外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宁夏发展沙漠体育健身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打造独有的沙漠体育运动品牌,大力开发和带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组织游客开展群众性沙地健身运动,在旅游、休闲、娱乐中全身心地感受体育健身活动带来的快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数源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民俗[4],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民族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5]。宗教人士和宗教团体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起着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宁夏有几千座清真寺,宗教人士带头健身,提高了各清真寺之间以及清真寺与社会的融合。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实施体育器材进清真寺计划,先后为100多座较大的清真寺安装了健身路径,建成了一批健身场地。2012年9月,举办了宗教人士篮球社体指导员培训班,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通过宗教人士的身体力行,让民族传统体育的先进文化薪火相传。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群众健身更加常态化。
宁夏整合各类资源,为妇女健身活动提供保障。近年来,全区妇女健身活动得到了长足发展,多支队伍经常参加各级、各单位组织的赛事,均取得良好成绩。到目前,全区已有妇女健身站50多个,妇女健身骨干500余人,为带动全区“妇女科学健身”活动,提高妇女身体素质,丰富和活跃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百万妇女健身活动”成为我区全民健身的“半边天”。
宁夏不断健全设施,为妇女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妇女健身活动遍地开花。每年惠及200多万群众,参与健身的妇女占健身人数的80%以上,妇女健身队成为全民健身活动最活跃、最有带动性的群体。为正面引导广大妇女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进一步提高体质,宁夏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广泛调动妇女的健身热情,组织秧歌队、高跷队、腰鼓队、柔力球队等各种妇女健身队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用多彩的文娱节目丰富妇女业余生活,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在全区农村开展了以体育场地设施下乡、体育健身指导下乡、体育科普知识下乡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各市县(区)结合“体育三下乡”活动,以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为重点,以村文化体育活动室(中心户)为基础,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举办农民体育运动会。2009年开始,利用冬闲时间,举办“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月”,把竞技性、趣味性强的打梭、方棋、赶牛、踏脚等列为比赛项目,对推动农村体育活动逐步开展、进一步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崇尚科学、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全民健身计划目的在于唤起民众的健康意识,用体育的手段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百姓的终身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宣传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将全民健身行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墙体标语、科普图书、音像制品、巡展巡讲等方式大力宣传,同时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成立了全民健身行动领导小组,强化协调配合,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把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与增强人民体质,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体育工作状况的重要标准,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业绩。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通过科学健身,愉悦心身,强壮体格。
宁夏各地的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也不平衡,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展全民健身,要坚持“体育惠民”的理念,科学规划,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切实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建共享。就城市而言,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各种健身器材配备的投入,完善布局,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就农村而言,把老百姓喜欢的、最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推广,比如把农民篮球赛办成全村关注的大事,把篮球场建设到全区行政村,并进一步建设到每个自然村。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全面健身事业需要经费支持,要做好“行动”专项资金筹集、划拨工作,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切实管好用好“行动”资金。根据计划,我区将按照不少于2元/人·年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统筹安排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当然所需经费不能全指望政府拨款,要引导社会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调动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促进体育事业、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多源于日常生产生活,如木球、方棋、踏脚等都是贴近群众、乡土气息浓厚的项目。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部分项目群众基础薄弱,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必须下力气挖掘和整理踏脚、羊响板、武术、木球、方棋、抖空竹、鱼尾剑表演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的作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各级教育部门,比如一些中学和高等院校,要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教学,要在学校体育课中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丰富了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又有利于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专门人才。通过加强科研工作,增强民族体育项目的规范化。在欠发达民族地区,推动全民健身需着眼当地习俗,挖掘民族文化宝库,让民族体育服务全民健身。
据统计,宁夏举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赛事。从2010年开始,宁夏已成功举办3 届宁夏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2012年,中国(宁夏)铁人三项精英赛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宁夏段)首次在宁夏举行。这些高端赛事的培育和开展,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各族群众健身兴趣。同时,一些锻炼爱好者还组织健康长跑、爬山登高、冰雪及户外运动,尤其是游泳爱好者的冬泳比赛成为寒冷季节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要不断创新全民健身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使健身活动常态化。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抓特色、打品牌、扩影响,使全民健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民健身事业涉及人口多、范围广,需要充分发挥居委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组织、管理、协调、监督作用,更需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各地要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规范和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我区每个体育健身点配备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指导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管理和分工协调,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银川市体育局提出,两年内让太极拳走进每个社区,力争在2013年底免费培训300名至4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再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市民加入太极拳健身活动,形成浓郁的太极拳健身氛围。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宁夏欠发达民族地区,要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必须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按照构建和谐富裕新宁夏的要求,按照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经济,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以社区体育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体育为抓手,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肖林鹏.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其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4):6-11.
[2]蔡智忠.宁夏回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与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53-55.
[3]魏争光,肖鹏,张惠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西北地区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9):47-50.
[4]潘聚仟,韦丽春.全民健身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角色定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6):94-96.
[5]陈珂,马得平,马杰.宁夏回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