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芳,罗 红
(1.武汉纺织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四川省乐至县 高寺中学,四川 乐至 641507)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针对英语初学者,总结发展心理学,结合语言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 Asher认为,在二语习得中,习得者对目标语的理解先于表达,且理解依赖于他们对目标语“内部结构”的内化;二语习得者的情感因素影响语言的输入和产出。TPR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以句子为基础,以含命令的祈使句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全身反应形成言语和非言语活动,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在对话或情景中形成的句子或语块有利于他们对目标语“内部结构”的内化的发展。同时,TPR教学法还容忍学生的错误,减少语言学习者的紧张和焦虑,增强教学互动,有益于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由于TPR相比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传统教学法更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更关注学习者和学习者的内在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和产出的影响,更注重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所以备受教师们关注和英语初学者的喜爱。
从TPR教学理论引入至今,TPR教学理论介绍不系统,不全面,缺少清晰的理论阐释;其应用研究零星、散乱,很少有人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反思和研究,该理论的使用策略研究欠缺。所以,TPR对国内教师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TPR的国内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理论的引入及全面介绍;在中小学及大学课堂的应用探索;不同课程的教法探究。国内的早期研究大多局限于综述性研究,主要结合语言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阐释该理论的产生、发展,对TPR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对理论的认知方面,如余珍有(1999)从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角度探讨TPR教学法,并对TPR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明了的阐释。国内研究的第二阶段则是探索该理论在中小学课堂的应用,该时期的研究侧重于应用研究,但研究过于泛化,无明确的研究范围和具体的目标,如虞翔对TPR教学法在学前(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研究侧重于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育领域中的可行性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TPR教技能培养方面进行探讨,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探讨欠缺;最近的TPR研究则对不同课程的教法进行研究,虽有明显的、细化的研究范围,研究TPR在口语教学、翻译等不同课程教学的影响,对TPR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教学案例分析,如曾艳花对英语专业TPR应用进行了探讨,但其在口语课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法却只有简要的概述。因此,上述研究有其局限,对TPR的阐释模糊;对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应用盲目并对理论应用效果缺乏反思和深入的研究。
当前,为满足《最新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国内儿童英语教学注重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倡导儿童参与和体验,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要,教师们挖空心思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革教学形式,更新教学设备,激发教学活力,教学氛围良好,师生情绪高昂,但教学效果备受质疑。
教师对国外的语言教学流派的类型、产生背景、特点、优缺点、流派间的相关性、学科相关知识,国外的语言教学流派的引进及当前国内外语教学的困境等缺乏认识;对某一种教学流派或教学法的理解过于肤浅,对某一种教学流派或教学法的应用过于盲目。在TPR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对TPR的语言理论及学习理论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反思等与之相关的各个环节及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当前,很多教师仅把TPR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忽视TPR的语言理论、学习理论、特点等教学设计要求。
目前,常用的TPR教学形式包括图片、游戏、歌曲、绘画、角色扮演、视频等,但大多数教学方式耗时、低效。在实施TPR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仅把TPR理解为通过单一的动作或图片教词汇,更多的教师运用TPR教学法时把带简单指令的机械的语言操练等同于全身反应法(谢丽,2004)。以游戏和绘画的形式的TPR教学形式使得教师难于操控和引导,易分散孩子注意力到上述形式本身而很难让学生关注到隐藏于形式之后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或情景,以形成的句子或语块来内在化目标语“内部结构”的规则很少用到且难以为学生习得,大多数儿童在习得英语时只会些零散的单词,对内在化规则的句子和语块习得有限,儿童在以交际为基础的语言测试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教学形式却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者,以歌曲或其它音乐形式的TPR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注意到学生语言学习的流畅性,忽略语言的准确性,学生不懂得英语中的连读,教师基于TPR原则不主动纠正孩子听说中错误,孩子通过歌曲或其它音乐形式习得的单个单词发音有误,影响其后继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TPR教学法要求老师不仅课堂这个是好演员,更是好导演(Asher 1977:43)。所以,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至关重要。TPR不仅要求教师决定教什么,决定教学材料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而且还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和组织课堂,课堂交际和话论转换是由教师而不是学生来操控;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机会,更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语言材料以便学生对目标语规则的内化。所以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挑战。
在教非抽象的实词时,特别是名词和行为动词时,其效果显著。教师利用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动作教学生单词,课堂相对易于管理和控制,但是以游戏、角色扮演、幻灯或小组竞赛的形式对词汇进行操练和句型进行巩固时,学生有限的词汇量影响活动进程;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及关注点和教学目标与要求难以协调。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抽象的实词,在教授这些词时,TPR的作用有限。TPR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活跃了课堂,教学上的情感目标易于达成,但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TPR主张以句子为主的情景教学,以命令为主的祈使句却为主要形式,但在英语句式中,陈述句和疑问句才是惯用句式;在情景如在饭店、在商场、在加油站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是用疑问句提问加以引导,用陈述句加以描述。所以,TPR在语法教学中作用也有限,语法,词汇和语境难以有机地融于一体。
最为重要的是,国内外语教学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在当前公立学校的大班教学中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英语教师职业培训流于形式;儿童过度受到家庭的关注,以自我为中心;在现存的中国儿童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估体系中,TPR对学生听说能力改善并无显著的优势,对学生读写能力改善影响甚微。
TPR教学法有明显的语言及学习理论优势,但其在当前国内的儿童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对教师能力和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其理论中学习个体情感因素的关注必须依赖现实的教学环境的改善,现存的评估体系无法对TPR的教学效果做出有效的评判。所以,TPR在诸多的现实挑战中,它的优势只有与其它教学法协同使用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1]Asher,J.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ete Teacher's Guide Book[M].Los Gatos,Calif.:Sky Oaks Productions.1977.(2nd ed.1982.)
[2]Gong Xiaoli.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o Teaching Children English[D].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1.19-24.
[3]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2000.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87.
[4]余珍有.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 [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25.
[5]谢丽.要走出英语TPR教学的误区[J].教学论坛,2004.43-44.
[6]虞翔.TPR教学法在学前(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7):99-100.
[7]曾艳花.英语专业口语课应用全身反应法(TPR)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8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最新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