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媛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4650)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必须熟悉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对于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一员,我们必须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人文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有所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在劳动实践、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初的形式是非常简单的,逐渐才复杂起来,同时在最初它的作用就是劳动的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在不断的发展、改革过程中逐渐由实用性转变为娱乐性,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并要求它不断的要完善和改革,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口头创作和集体创造的特点,民族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集体流传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性之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具有非常强的地方性。同时它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使它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一直处于一种不确定和易变当中,为集体创作即兴发挥提供了条件。民族民间音乐在流传中是以一种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导致它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民族民间音乐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由他们传承的、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是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的,表现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所以它具有人民性。同时它也具有多功能型,是一种集自娱自乐和他娱为一体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功能型使之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分五大类即分别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它们都与人民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体现在不同的角度,本文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展开论述。
“民间歌曲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之中,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①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反映和表达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感、对生活的愿望等等,注入了人民的的喜怒哀乐,是劳动人民的精神粮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心声。民间歌曲可以说是伴随着劳动人民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娱乐中、民俗中、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等等,我们都能够找到民歌,可见民间歌曲与劳动人民的关系之紧密。特别是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像有些民族孩子长大后必须要向老年人学唱民歌,不会唱民歌被视为是一种不体面的事情。还有像有些地区和民族还将是否会唱民歌作为择偶的基本条件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各个民族的人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共同创造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渊源流唱、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中国有56个民族共有民间舞蹈17636个,其中汉族民族舞蹈占据了重要部分共14291个,少数民族舞蹈3345个。”②它们都具有着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各民族舞蹈的功能包含了方方面面,像有娱乐、民俗、宗教、祭祀、礼仪等,这些都与人民的关系非常紧密。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里,我们的先辈就在同大自然斗争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最初的舞蹈形式,在我国出土的新石器代土陶盆上,就绘有原始的舞蹈图形。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民族舞蹈形式种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主要功能是以娱乐为主,少数是从祭祀、礼仪等其他功能的舞蹈转变而来。“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是这些民间歌舞的一大艺术特色。无论是流传广泛的秧歌、花灯等,还是地方性比较强的小推车等,大多是载歌载舞表演的,这些表演形式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汉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欣赏习惯等差异,使汉族民间歌舞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本地区的人民的生活、风俗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表达着该地区的民风、民俗。
我国的少数民族人民都是能歌善舞的,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歌舞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歌舞音乐的优秀传统,使中国民间歌舞音乐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歌舞多用于礼仪、祭祀、宗教和民俗活动中,“比如说丧葬歌舞有仫佬族的追魂舞;婚礼歌舞有东乡族的哈利。这些都是在某种仪式、礼仪中所出现的。祭祀、祈求等活动的民间歌舞有蒙古族的安代,通常用于治病、驱魔、祈雨等祭祀、祈求活动中。像还有蒙古族、满族、鄂伦春族等的萨满舞就属于宗教歌舞。民俗性舞蹈侗族的舞春牛、送春牛等。”③这些舞蹈只是少数民族歌舞中极少数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反映出少数民族民间歌舞与人民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已经成为它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说唱音乐又称曲艺,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④对于说唱音乐来说无论是创作者、表演者还是听众都以市民为基础,城镇为说唱音乐职业化、商业化、娱乐化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而说唱音乐则为市民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文化娱乐场所,充实了人民的业余生活。人民经常把说唱和戏曲称为“高台教化”,通过说唱或戏曲了解到一些历史传统、接受一些伦理道德、了解一些人情故事等。比如说京韵大鼓里我们就能够听到传统的曲目《单刀会》、《长坂坡》等,反映现代生活的《刘胡兰》、《黄继光》等。说唱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以音乐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因此,其影响范围宽广,涉及到的听众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戏曲是一种结合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中国传统综合艺术。”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乐舞、俳优和汉代的百戏,这些形式中就已经孕育了戏曲的种子。戏曲音乐是民间音乐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其音乐源于地方民间音调,继承、融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以及民间歌舞载歌载舞的表演特点和器乐与唱腔伴奏珠联璧合的特殊效果,以及器乐演奏为配合演员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烘托舞台气氛所演奏的过场过门音乐等等。戏曲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故事。它们都是在人民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的一些事,甚至很多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所以与人民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比如说京剧的《霸王别姬》、《我必须擦眼观色把他防》;碗碗腔《金碗钗·桃园借水》;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曲的流传有着宽广的范围和基础,城市、乡村随处都可以听到戏曲音乐的声音。
中国民族器乐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辈创造发明了丰富的乐器种类,并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器乐作品。这些宝贵的民族器乐财富和其他民族音乐形式一样,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真是地反映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人民精神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民族器乐都是人民在生活劳动中逐渐产生的,像最初的打击乐器,人民刚开始只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去敲击一些东西,发出一些声音。这样经过长期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打击乐器,可见民族乐器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器乐的作品而言,无论是传统的器乐作品还是现代创作的作品,都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的事情,与人民的关系非常紧密。比如说笛子作品《喜相逢》,就是表现人们在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反映了人民真实地情感;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用音乐语言形象的描绘出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结论:通过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五个方面分别展开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来自于人民生活中,所表达的是劳动人民自己生活、精神等各个方面的事,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达到抒发人民生活中的事情,表达情感,最终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伴随着一代代劳动人民流传下去,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注 释:
①④⑤ 周世斌:《音乐欣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0、333、340 页。
②③ 程天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41、4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