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文国名词汇的文化情结

2013-08-15 00:52毛丽霞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名词汇民族

毛丽霞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新英格兰学院,江苏 无锡 214081)

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中讲到, 翻译的理解过程主要包括语言现象的理解、逻辑关系的理解以及原文所涉及的事物的理解[1]。这里所谓“原文所涉及的事物的理解”主要指的是文化的理解。

我们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带有“国籍”的词汇。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其他各国文化的兼容,含有英文国名的专有词汇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通过词性转换、复合、拼缀等,用法更灵活,意义更丰富,除了指代具体的国名外,还有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特殊意义[2],由于其意义常与该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特产或某些典故有关而产生新义、转义或引申义,因此翻译这类词汇应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信息中去理解,切勿照字直译、望文生义。①本文的英文国名词汇引自:钟锋《英汉典故词典》,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邢志远《英汉惯用语大词典》,新世界出版社1996年版;王同亿《英汉辞海》,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新英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一、理论框架

语言反映人类的主客观世界和各个民族的文化。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储存了一个民族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反映出民族的传统习惯,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反映了该民族的人际关系、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东西[3]。换言之。民族情感的一切因子无不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4]。

但由于不同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缘由,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世界的中心位置,在谈及对世界文明贡献时,都不遗余力地渲染自己国家的成就[5],或者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这种轻视外国文化的倾向以本族文化优越于他族文化为信条,以“群内偏袒”和“群外歧视”为主要特征,如把美籍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贬称为“Dagos”,把美籍犹太人贬称为“Kikes”,把美籍波兰人贬称为“Polacks”等等均是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的表现。

二、英文国名词汇的客观文化情结

含有国名的英语词汇有很多是中性词,它们比较客观、中性地反映了各国特有的事物或文化传统。一般来说,这类词汇与食物、服饰、日常用品和动植物搭配的频率较多,体现着一国的特产。美食类有“French fries”(炸薯条)、“Irish coffee”(用爱尔兰威士忌和奶油冲饮的热咖啡)、“Swiss roll”(内加果酱的面包)等;服饰类有“Indian print”(印度印花棉布)、“Italian cloth”(意大利棉毛呢)和“British warm”(英国羊倌穿的双排扣短大衣)等;日常用品类有“Chinese pen”(毛笔)、“India paper”(指薄而质地很好的纸,用于印字典、圣经等。因经由印度传入英国而得其名)以及“Italian iron”(圆筒形熨斗)等;动植物类有“Chinese dragon”(麒麟)、“German shepherd”(德国牧羊犬)以及“Turkey bird”(一种啄木鸟)等。

当然,有些词汇看似有贬低他国之意,但细究其文化渊源后可知,实际为对该国特有文化的忠实反映。如“Indian giver”指的是“送礼物给别人日后又讨回的人,或者希望别人还礼的人”,这看上去是对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蔑视,但其实源自印第安人的传统习惯。印第安人没有货币和金钱的概念,他们的经济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因此在他们的观念中,礼物也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只有在获得等价交换的礼物回礼时,他们才会送出礼物。如果对方没有等价礼物回赠,则送出的礼物可能会被拒绝或是退还。所以这个短语的典故和“自私小气”无关,绝非对印第安人进行贬低。这类短语还有很多。

在不了解一国文化时往往会对一些含国名的词汇感到匪夷所思。如不少人看到“on the Greek calends”时感到很困惑,很难理解其意思。其实,古今中外的历法有很多,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各有各的历法。“calends”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罗马古历上的朔日”,即“每月第一日”,但古希腊并没有“calends”这一说法,因此 “on the Greed calends”字面上表示“在希腊的朔日”,其实指的是“永远不会有那一天”,即“遥遥无期”。这一类短语也很多。

三、英文国名词汇的主观文化情结

历史上,英美两国与很多其他国家摩擦不断,积怨颇深。因此大量含有英文国名的词汇都留有民族中心主义的痕迹—“群外歧视”,对其他国家或民族进行贬低、丑化。

最受英国人歧视的恐怕是荷兰人了。16 世纪末至17世纪,由于航海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英荷双方关系急剧变化,双方展开激烈的竞争。英国原为海上霸主,但到了17世纪,荷兰崛起,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到17 世纪末,荷兰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是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英国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当时英国人为了表达对荷兰人的极度轻蔑,就编造了大量侮辱或诋毁荷兰人的词语,以解心头之恨。如“Dutch defence”(虚张声势)、“in Dutch”(得罪某人,失欢于某人)、“Dutch comfort”(无济于事的安慰),等等,所以“Beat the Dutch”(极为出色,了不起)则是英国人梦寐以求的事。

浪漫的法国人也一直是英国人歧视的对象。“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英法两国之间积怨甚深,这也在语言上有所体现。据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近卫团团长康邓(Colonel Condom)唯恐部下染上性病,发明了避孕套供其使用,之后很快流行起来,因此把避孕套称为“condom”。但法国人竟然把避孕套称为“English cap”,使英国人极为生气,于是在19世纪中叶,他们实施反击,把它称之为“French letter”。此外,英国人还将一些色情的、反常的和错误的东西归咎于法国人,如“French novel”(黄色小说)、“French postcard”(春宫明信片)和“Excuse my French”(原谅我说了粗话)等,以示对其的鄙视。法国人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于是就出现了“English disease”(梅毒)和“English culture”(性虐待狂,受虐癖)等表达。

英美两国和中国也时有摩擦,因此含有“中国”国名、歧视中国人的英文词汇也屡见不鲜。如“Chinaman’s chance”(毫无希望)源自于19 世纪“淘金热”时期的美国。那时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黄金,人们从各地蜂拥而至,争淘黄金,但白人总是优先,而当地的华工只能在他们淘剩的残渣中再细细淘滤,或在前景不佳的矿点进行开采,这样自然所得甚微。由此“Chinaman’s chance”就用来比喻“the slightest chance”(渺茫的机会);“Chinaman”被译成“中国佬”,指“(商船上)在海岛上有房工作的船员”,其地位之低,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可知;美国好莱坞拍摄的一部反映美国一核电站炸毁的电影竟然取名为“China syndrome”,该词成为灾难性核事故的代名词;更有甚者,“Chinafy”竟然表示“使(一个国家)处于消极和贫弱的状态”。

除荷兰、法国、中国外,其他国家也未能逃脱英文国名词汇的贬低。如“Irish bull”(自相矛盾的话)、“Spanish athlete”(吹牛者)、“Italian hand”(幕后干预)以及“fl esh pots of Egypt”(裹足不前)等。

英美两国在“群外歧视”的同时,极力利用英语作为本族语言的独特优势,发明创造含有英国或美国国名的英文词汇,进行“群内偏袒”。

美国被简称为“America”。“America”一词本意指的是“美洲”。美国人将整个美洲大陆作为自己国家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傲慢的做法。众人熟知的“American Dream”通常指的是“一种强调平等,特别是物质繁荣的美国式(社会)理想(指追求富庶、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等),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美国人甚至干脆就把自己的国家称作是“the promised land”(来自《圣经》:乐土,福地,希望之乡)。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

英国的全称虽然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但英国人更喜欢用“Great Britain”(大不列颠)来称呼自己的国家,其傲慢可见一斑。英国人自称本国为“the British Lion”。在英语国家中,狮子一直以来被誉为“百兽之王”,它象征着“勇猛、威武和权利等”。英国历史上查理一世因其骁勇善战而被称为“the lion-hearted king”(狮心王)。英国的国徽便是一枚狮子的纹章,其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北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正如百兽听命于狮子,其他国家均要臣服于英国。“The King’s/Queen’s English”指的是纯正标准英语(即完全合乎语法、不拘声调、明白易懂的英语),因为女王和国王在英国备受尊重,在其国民心中是“高贵、崇高”的,所以在其国民看来女王和国王讲的英语就是纯正标准的英语,而其他的英语都不是。

四、结语

上文对英美文化中含国名的词汇进行的探讨,旨在说明文化因素在翻译活动乃至其他一切双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翻译这类带有“国籍”的词汇时切莫望文生义。如今许多带有民族偏见的词汇或容易引起对民族文化片面认识的词汇已经渐渐不为人们所使用。而且语言是动态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词汇的意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China”这个词为例,早期是个褒义词,缘于中国陶瓷之精美;而后,沦为贬义词,成为一切丑陋邪恶之别称;如今,“Made in China”成了世界通用语[6]。另外,有些词汇虽然与某些国家或民族的名称拼写相同,但第一个字母不是大写,这些单词所表达的意义,有些与相应的国家或民族有关,有些却毫不相关。如“china”瓷器(“China”中国)、“german”同祖父母的,同父母的,同外祖父母的(“German”德国)、“japan”漆器,亮漆(“Japan”日本)、“turkey”火鸡,没出息的人(“Turkey”土耳其)以及“angola”安哥拉山羊毛(“Angola”安哥拉),等等。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只有平时注意积累,勤于思考,善于查询,才有可能避免望文生义,从而顺利推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11.

[2]卢睿蓉.英语种族专有词汇的发展及文化歧视现象[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59-60.

[3]张健.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42.

[4]叶丽华.民族中心主义与英语词义变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136-138.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77-184.

[6]陈胜利.英美文化中含“国家名”的复合词解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5):66-69.

猜你喜欢
国名词汇民族
我们的民族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西夏国名别称“夏台”源流考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