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玉,王 佩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人类个体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人在造就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制约着人的行为,影响着人的发展。群体由个体所组成,个体意识按照一定的有机规则构成群体意识,个体在群体中寻找个体需要的内容,以便个体能够适应群体,在群体中更好的发展。
青年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在多数学者看来应该是班级,与此同时,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的班级,又是学生学习与校园生活的良好载体。作为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其个体思想和行为处于极度活跃状态,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思想行为可塑性。班级是大学生在高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以及如何构建班级文化,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来讲,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建设的班级文化的核心在于班级文化观念体系的确立,构建班级文化的标准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注大学生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的研究,高校班级文化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个体发展较为直接的文化环境之一,若按照一定的要求改变和改善大学的思想、行为,必须深入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显然,建设大学校园班级文化的目标就是推进校园班级文化与学生文化需要相统一。
对相关论文和专著进行综述的结果显示,目前有关高校班级文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理论系统还不完善,可以说是缺乏可供实际操作的有效的模型或模式。本篇文章研究之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促进大学生能更好的健康发展。班级文化是教职工和学生聚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校园特征,以学生文化娱乐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表现,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对班级文化建设也具有深刻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发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高等院校始终肩负着直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担。高等院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断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并对当代大学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大学生、塑造大学生,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大学教育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涵。大学生作为高校班级文化活动的重点,大学生不仅创造和丰富着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而且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不断地塑造着自我。不断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中国,面对诸多思想和文化的冲突,这要求高等教育者不断地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班级文化是承载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家园,班级文化是自我修养和能力培养的天地,班级文化是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的窗口。时代精神理应成为大学生的特质体现,必须培养和早就当代大学生,是大学生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其实创新;能够成就人生伟业,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做促进文明的使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学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诚信关爱,共创和谐。为此,班级文化必须要高举特色旗帜,唱响时代主旋律;班级文化必须要凸显人文情怀,打造时代精神;班级文化必须要面对社会实践,彰显文化功能;班级文化必须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具有规范学生思维方式、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多重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观念体系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作是基础的、核心的班级价值观念。
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个体思想和行为习惯起到一种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就是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理论和科学规划认同的导引体系,并深入其班级文化的内化机理,把握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和班级文化的外化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走进课堂,融入大脑,从而促进大学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途径、切入点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包括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方法论,当然也包括能够被我们所接受的、合理的西方主流文化观念,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理论依据和逻辑前提。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引导广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尤其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要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不断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领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高校学生通过在班级中的学习、讨论、思辨等活动,把核心价值体系本质融入自身、不断内化,以实现其知行合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个体理性认知、师生情感共鸣、自我思想转化、内在心里调适、知识沉淀固化的流程,树立和牢固自己的信念与行为,达到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联系起来,把新的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之中。这才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必然归属。
众所周知,认同和践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从实际层面看,认同是基础,是关键;践行是标准,是目的。高校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必要条件,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为体现。作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可以说,践行核心价值观是贯穿大学生践行全过程的基本精神。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地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培养和树立学生理想时,要与当前所弘扬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把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这些要素纳入高等院校班级文化中来,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历练成学生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大学生为人处事的个人品格。
良好的育人环境文化建设。教室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营造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还给同学们以启迪。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要抓好教室整体的环境布置、优化,力争让每一面强硬的墙壁会说话。利用墙壁的空白处悬挂格言警句时刻勉励和鼓舞着学生。还有优秀作业展、进步榜、学习园地、学习心得、学习方法、黑板报等。让每一个角落能育人。各个角落也要精心整理,窗台养几盆赏心悦目的花,卫生工具整整齐齐摆放,这些环境文化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严格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为了帮助不断成长中的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处事、学会学习,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还必须通过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来监督、约束学生的行为。召集全班同学商讨制定班级公约、宿舍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知晓该哪些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以便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里出现了问题,根据问题设置岗位名称,制定职责,如何解决就要定出制度,怎么去做好就要定一些评价细则,最后要有专人负责。制度从纪律到卫生、学习、生活等逐步完善。让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搞好班级文化氛围、学习氛围建设,需要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激励、鞭策着学生。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的话,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要善于和学生商量,把班级建成什么样的班级,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我们要建设成最好的、最棒的、最优秀的,还有的说建成我们快乐成长,别的班羡慕嫉妒等。这一切,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精神。
班级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整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元素质的有效载体,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被称为是塑造师生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和“土壤”。可以说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高校班级文化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塑造、学习思维方式、就业择业观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德育工作者关心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过,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又出现各种样式,其中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化高校的德育环境,家大学生德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角度出发,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管理,这是最根本,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校政工队伍工作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尽管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的实践平台建设上处于落后的阶段,但其拥有着良好的底蕴,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促进每个学生更好的健康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班级文化教育理念、操作理念及其生活范例,逐步探索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型,找出一个适合校情的、班情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只要能够做到不断弘扬班级文化,做到扬长避短,在未来,班级文化的建设将会给当代大学生们带来巨大的提升。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05期
[2]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12期
[3]雷永珍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时代精神培养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