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对当代饮食养生观的影响

2013-08-15 00:55谢洪山王润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饮食

范 涛,谢洪山,王润泽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生前言行的总结,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内涵,是儒家思想的智慧结晶,其中《乡党篇》较多阐述了孔子对饮食的态度和思想,是中华民族饮食思想的集中体现,对现代社会饮食观念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及儒学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关于饮食研究的论述主要记录在《论语·乡党》中,从烹饪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调的火候、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作了详尽的记载。孔子的饮食观对于现代饮食养生观具有借鉴、指导意义,影响深远。孔子的饮食观对现代饮食养生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养生的核心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也曾赞扬其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孔子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他早年的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孔子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贫困,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2]孔子此时的饮食思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即“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很有乐趣的”。这就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他“贫而乐,富而礼”的主张。[3]而“贫而乐”即是“养心”的具体体现,养心就是要知足者常乐,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过分追求,保持心情的平和。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人生的意义,不在荣华富贵,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把自己培养成为仁人君子。它要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5]这是孔子从其礼学、仁学出发,对统治阶层人物以及一般人提出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顺其自然,对事不斤斤计较的“养生”观念的体现。现代科学证明,情绪与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愤怒、焦急、悲伤的情绪使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减弱,破坏内脏各器官和机体的活动,人体代谢紊乱致引起疾病;相反,快乐向上的性格使人身心健康,内分泌平衡,有利于延年益寿。孔子提倡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和“乐以忘忧”正是他思想和养生之道的体现,从现代观点看,符合养生学的观点。

2、增强体能的锻炼是养生的基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多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然后去舞雩台吹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孔子也非如画像所述“文弱迂腐”的老先生形象。孔子酷爱体育,如钓鱼和骑马射箭,但他最喜欢的运动还是登山和游泳,因此身体强健。正因为孔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尽管一生多次陷入困境,但都挺了过来。现代的“养体”最重要的是“动”,动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积劳成疾。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是会有害的。人体只有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合理膳食结构是养生的保障

远古时期,华夏民族虽然牧、渔、猎亦历史久远,但农业为百业之冠。“食”在饮食结构中仍居主位。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食气,及谷食、饭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养生问题,而是农本意识在儒家食礼中的具体体现,即,要求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而且要以主食为主。我国医学著作《内经》中曾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辅食品搭配得当,能充分利用动、植物性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人体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营养物质。这与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膳食的理论一致。健康饮食养生观提倡均衡的饮食且多样的食物选择。均衡的饮食应包括六大类食物,依据卫生署的建议,成年人每日应摄取五谷根茎类3-6碗,奶类1-2杯,蛋豆鱼肉类4份,蔬菜类至少3份,水果类2份,油脂类3汤匙。然后依据所在的不同生命阶段如青少年期、怀孕期、老年期为基础做调整。此外,事物的选择应多样化,大自然的食物各有其特性及营养价值,因此应广泛摄取不同的食物,才能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4、控制欲望是养生的关键,饮食应该节制有律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百姓“足食”,人人吃得上饱饭,但在“吃饭”这一具体事情上,他却主张不多食,反对暴饮暴食,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即使席面上的肉类很丰富,也不宜吃得过量。“唯酒无量,不及乱”。他主张饮酒要适度,反对过饮无度。

孔子日常饮食也是较俭朴的。《论语·乡党》中说他“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可见“盛馔”对孔子来说是难得的“牙祭”。而且“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血液过多的集中在胃、肠,使心脏、大脑等器官相对缺血,内分泌紊乱,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孔子的“食无饱求”观念与祖国医学“过食损寿”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后继的历代医学家都强调节食的重要性,有的主张“清晨一碗粥,晚饭莫叫足”。“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食欲常少,去肥浓,节辛酸”。节食可以长寿的事实已被古今中外认同。

5、膳食美味是养生的条件

饮食既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也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远古洪荒之时,对于原始初民说,填饱肚子就是第一需要。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社会,在几百万年的艰难历程中,人类向往的就是食物能果腹、衣能遮体。当历史步入阶级社会后,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为统治阶级的饮食提供了丰足的物质条件。

孔子做鲁国上卿以及在卫国等地,俸禄是 “六万斗谷子”,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贵的了[6]。他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从职业道德及饮食营养和卫生方面来论述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是指用杵臼舂捣加工出的颗粒完整的米。因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用杵臼舂捣稻谷脱壳率低,完整地米少。所以孔子主张用 “不厌”的认真态度将米拣“精”,用来祭祀。同理,“脍不厌细”中的“细”是指切得细小的肉。因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切肉用的刀具主要是青铜刀具,如果事厨者刀工不娴熟、态度不认真,很难将肉切成细、薄的脍。孔子主张“脍不厌细”,只是说明以精细为善,而不是非精细不可,即对肴品可口提出了要求,也对“事厨者”的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饮食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现代人民饮食讲求健康、营养,因此饮食首先要安全卫生,也是事厨者的主要责任,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观点,实际高度概括了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各方面要求,同时提出对肴馔口味的要求,更加符合现代人对膳食口味的喜好和感官满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6、调味是科学养生的前提和保证

据《礼记·内则》记载,古人设食,要用调味的酱与正肴相搭配。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从整个烹饪过程看,肴与酱气味相宜、性相制才能搭配,调味品发香是制作美味菜肴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菜肴要配以相应的酱,如食脍,春天要用葱酱,秋天要用芥酱等,这也应该是一种“礼”。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还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即饭吃完了,姜不撤除,但不多吃。众所周知,姜不但可以调味,而且可以解毒、散寒、温胃、止呕、止咳、止泻,促进食欲,调整肠胃功能,是古代人的药膳之一,俗话说“冬吃姜,夏吃蒜,省的围着医生转”,这也说明吃姜有利于防病、治病。[7]现代人们的观点,只认为酱油、醋、豆豉等只是作为调料用,实则不然,调料在人们膳食中出调味的功能外,同样含有各种营养成分,调料运用、组合的好,就会在既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得到了口味享受。

孔子认为:“中人之情也,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孔子不贪图口腹之欲的满足,相反还警惕自己安于贫顿“不足”,以使自己永远有“禁”,有“度”,永不“从欲”,因而终生执着追求“仁”和“道”的真理。“简素尚朴”来概括孔子饮食生活和饮食思想,既是孔子个人社会地位动荡的表现,也是孔子颠沛流离生活的真实写照。[8]在孔子时代,无论是食品结构、烹调工具和烹饪方法,还是饮食习惯和风格,都比较简陋和粗糙。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而孔子却享有73岁高寿,充分证明了孔子饮食观的正确性。孔子在物质生活中安于简约淡素,不仅是基于他生活态度和经济条件,溯源还在于一种思想境界。尽管孔子的饮食观带着统治阶级的烙印,却涵盖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观的一般状况,代表了当时的饮食文化思想,对现代养生观仍然具有指导、促进作用,意义深远。

[1]程昌明.论语·雍也[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0:110-122

[2]程昌明.论语·子罕[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0:88-92

[3]刘卫民.孔子饮食思想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1):47-50

[4]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39

[5]程昌明.论语·里仁[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36-40

[6]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66-68

[7]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3-26

[8]金永健.先秦儒家人性论演变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5(5):50-52.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饮食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春节饮食有“三要”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