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涉农类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2013-08-15 00:5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办学学院特色

陶 军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2009 年刚筹建的涉农类高职院校,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及早明晰、提炼、提升自己的办学路径,是学校管理层必须进行的先导性工作, 也是学校教职工必须明确和践行的工作。 要在当前激烈的高职院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深入地进行院校研究,立足自我,实事求是,主动适应,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

一、“发展路径”的内涵

本文涉及的发展路径是指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 找准高职教育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前进过程中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以及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应位置。 高职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一般包括办学目标、层次、特色、类型、学科、教学、布局、运作、管理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与范围。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学院作为一所2011 年刚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其发展规划方针政策的拟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都离不开发展路径的正确选择。 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径才会少走弯路, 实现快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现阶段浙江省内激烈的高职院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能在浙江甚至全国树立自己学院独具一格的特色办学品牌。 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校园建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等涉及学院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都离不开院校研究, 院校研究进行地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及前瞻性。

三、学院发展路径展望

1、错类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在学院发展的具体定位上,必须与本科院校、中职学校“错类”定位,它是实现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院在办学定位上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系统、面向全省、立足绍兴、服务“三农”,以农村流通业、农村公共服务和管理类等为专业发展方向,为农村和供销社系统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学院已于2011 年1 月顺利通过摘筹评估, 当前的中心任务是扎实做好迎接2014 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一切准备工作。 因此,学院近五年的发展目标应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确定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合格的高职院校”比较现实。 当然,对于学院发展的远景目标,应当去争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错向办学,凸显办学特色

对于一所部门举办的、后起的高职院校来说,学院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兄弟高职院校之间的“同向”竞争,只有在“错向”办学上做文章才有出路。 在部分农业院校为 “避农” 而纷纷更名改姓时, 学院却高举“农”字专业旗、唱响“农”字教育经、谋化“涉农”教育发展之路。 在办学观念上,学院应倡导以服务“三农”为本,以“涉农”专业优势和特色立校。 在办学目标上,学院应以培养农村和供销社系统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牢固树立学生为农服务光荣的思想。 办学模式上,学院应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让教师、学生多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给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带来了无限机遇,坚持走服务“三农”之路,必将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以特色兴校,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3、错位培养,创新育人模式

学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创新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别要注重实施“错位”培养,把握好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学院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借鉴先进经验,确立以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导航, 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为导教, 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师施教,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毕业,学校、行业、企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应积极实践“校内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为此,学院应充分利用好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企业的生产现场建到校园来, 以便使课堂教育与岗位教育有机结合。 这样既能积极推进订单培养,通过校内的仿真实训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 也能推进学校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校企合作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创新,让企业分享学校资源优势,企业也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校,从而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和互用、利益双赢。 所以,学院必须通过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层次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错落布局,优化专业结构

现阶段学院不应该与其他兄弟高职院校比规模大小,而要比特色与优势;不能比专业的多而全,而要比专业的强弱。 因此,学院的专业建设要“错落”布局。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目标定位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 建立以重点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重点建设特色专业,优先扶持有较大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 淘汰市场需求弱的专业。 学院现有合作社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农产品信息管理方向)、 投资与理财 (农村合作金融方向)、酒店管理(农家乐经营管理方向)、商务经纪与代理(农产品经纪人方向)、产品造型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方向)等15 个专业,其中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是全国高职院校至今唯一的专业。 学院应积极建设“涉农”新专业,如茶叶加工与贸易、农村行政管理、绿色食品加工与检测、农产品经纪人、农村连锁经营、农村电气化技术、村镇规划设计、农业观光旅游管理等,逐步形成为“三农”服务、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专业群。 还应积极培育一批省、市、院级重点专业,初步形成以重点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学院必须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构建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错落有致的专业架构,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此来提升学院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来达到和实现学院预期的发展规模目标。

5、错样聘用,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学院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学院应通过“错样”聘用,精心锤炼一支“理论高、实务强”的教学教资队伍,组建一个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学院一方面应广泛地招揽专业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同时要求在校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去积累实际工作操作经验,从而来促进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或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才聘请为兼职教师,使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让他们来学校传艺授业。 这种“内外结合、双管齐下”的方法,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现有结构,弥补专业实践教师的缺乏,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此外,学院还应构建师资队伍动态培养模式,可启动“硕博工程”、“双师工程”、“导师工程”、“招贤工程”, 来进一步改善师资的学历学位结构,优化师资的“双师”结构,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增强队伍人才资源优势。

6、错层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发展

要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必须重视其建设的重要性、职业性和层次性,同时在建设中注重总体设计、突出特色、分层建设、全面推进。 学院的新校园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已完成14.9 万平方米校舍的一、二期工程建设。 在校园硬件建设不断地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应做好多样化的职业性包装,如对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校园环境等进行精心设计, 更好地突出整个校园环境的文化性和职业性。 另一方面还应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把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放到一定的高度去对待,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使得校园更具开放性和职业色彩。 此外,学院还应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最终,高标准、高质量地把学院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设施良好、富有人文环境的新校园。

四、结束语

当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由侧重外延扩张转向注重内涵提升的新时期。 对于新建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内涵建设,特别从发展目标、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优化、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发展等方面加强建设, 忽视内涵建设将导致和兄弟院校差距越拉越大, 也不利于新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1]杨民刚.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19—22.

[2]张朝晖等.高职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19-20.

[3]卢仁华.浙江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49-50.

猜你喜欢
办学学院特色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院掠影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