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另类“幽默”——从《僵尸新娘》说起

2013-08-15 00:44:55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动画影片另类僵尸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安徽 铜陵244000)

一、动画的另类“幽默”——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美式动画催生另类“幽默”元素的诞生

近年来,随着电影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加,动画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也在不断地丰富,其中带有“恐怖”幽默元素的动画是极具市场价值和商业前景的类型。就美式动画而言,从早期怪才导演蒂姆·伯顿的《圣诞夜惊魂》开始到皮克斯的《怪物公司》、斯皮尔伯格的《怪兽屋》的诞生,从中可窥见好莱坞的大佬们开始向动画电影中添加更多的“幽默式恐怖”元素的佐料,从而打破了过去喜剧、恶搞元素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一种新叙述风格,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探索式尝试,它的风格介于喜剧和恐惧之间,幽默升华恐怖感,恐怖彰显幽默感,视觉音效更为显著。

蒂姆·伯顿在《僵尸新娘》这部动画中将这一元素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用时下流行的僵尸元素作为笑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人的资本。此后《鬼妈妈》、《僵尸女儿》、《通灵男孩诺曼》等无一例外地沿袭并不断改善,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不同阶层的受众决定另类“幽默”动画的发展

如今的动画产业不再仅仅只满足于10岁以下的孩童,越来越多的成人们开始关注动画市场,商家们很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开始扩大受众的范围,青少年、成年人都被纳入它们的范畴。但成人的思想与孩童有天壤之别,因此,对待成人可不能像对待三岁小孩一般,成人不会对简单幼稚的动画片有兴趣。基于此原因,各种风格类型的动画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让人目不暇接。现在成人市场的动画,画面场景精致、内容主题丰富、人物造型精美,符合成人的审美观,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中又以带有一定恐怖感的幽默动画大受欢迎。它的出现使人们在闲暇之余多了一项娱乐选择,轻松不乏刺激,幽默不缺紧张,逐渐成为主流动画之一,成为动画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极端的融洽——恐怖与幽默并存

(一)动画中的“恐怖”感

“恐怖”作为电影的一种形式,是最贴近电影艺术特性的样式,因为电影需要制造悬念,只有悬念才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期待[1]。在动画影片《僵尸新娘》中的“僵尸”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感到恐怖的物件,理所当然这“恐怖”的效果应运而生,无论是黑暗的场景,还是那曾经很美丽现在却在慢慢腐烂的少女新娘,甚至作为配角出场的千奇百怪的龙套僵尸们,无一不在彰显着动画的恐怖氛围,对人们来说,这是一种新鲜的元素。

当然,不同的动画影片有不同的恐怖氛围,如《僵尸女儿》中作为殡仪馆的家、由于意外死亡变成僵尸以及邪恶僵尸女巫复活僵尸军队;再如《通灵男孩诺曼》中的巫婆诅咒、生人与死人对话,僵尸复活、幽灵等等,无不渲染着恐怖的末日气氛,尤其是影片中诺曼被僵尸追赶躲在桌下时,那从僵尸身上掉下的肉块相信会吓到不少人。这就是恐怖效应,它以诡异的画面、惊险的情节、怪诞的人物予以人们新奇的感受[1]。

(二)动画中的“幽默”感

其实,恐怖的气氛更能彰显笑料的存在,让人们在心跳加速、血液飙升的同时不乏轻松搞笑。动画中的“恐怖”更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躲在阴暗处随时准备吓你一跳,但却不会真的伤害到你,反而会让你在察觉的过程中配合着它一起来玩,这就是它能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

动画片毕竟不是恐怖电影,动画片秉持的一贯宗旨,是以轻松搞笑的过程以及温馨美好的结局为主线路。这就意味着看似恐怖可怕的元素自然不会真的很恐怖。以恐怖元素铺垫搞笑效果,刺激观众的神经似乎已经成了这类动画影片的定律了。《僵尸新娘》中僵尸理发师,在理完顾客的头发时会顺手将不用的剪刀插在自己的骷髅脑袋上,与其他僵尸迎面碰撞时会自动分开自己方便他人的分体僵尸,还有可以从肚子漏啤酒的海盗,无一不在将原本恐怖的元素进行扭转,使其具有轻松幽默的效果。再如影片《通灵男孩诺曼》中小镇的居民面对复活的僵尸们,第一反映是居然和僵尸打群架,而不是惊慌失措的逃跑,看到这些画面的人都会捧腹大笑。

(三)“恐怖”、“幽默”兼融

这种带有“恐怖”性质的另类“幽默”动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所喜爱的主流动画电影,在其中起到关键效果的元素有:角色的出场、荧幕外的潜在危险、对所在空间的突然闯入[2]。

但是单纯的“恐怖”会吓住很多观影者的脚步。动画毕竟不是《德州电锯杀人狂》,它的“恐怖”和真正恐怖片的“恐怖”是有区别的,动画中的“恐怖”元素往往是作为一种另类的幽默而存在,以“恐怖”渲染“幽默”,这种反衬的手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人们到了一定的临界点,才发现恐怖的过程和搞笑的结果完全相反时会更具有反差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影片都喜欢用到幽默与恐怖并存的元素,并致力于细节的完善,这是动画文化的创新和进步,并在未来的发展中趋向主流市场。

三、另类“幽默”动画的功能价值

(一)文化功能价值

早期的动画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主要在它的受众上,它的主流观众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它主要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儿童传播文化知识信息,就如同讲童话故事一样,直白地教育儿童如何学会真善美,如何去明辨是非对错等等。

现在,动画文化的大体主线依然不变,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成人观众,就不能还是沿袭老旧的套路!所以,开拓创新是必然的,这就出现了各种有思想、有深度的动画。其中,带有一点黑暗色彩的喜剧动画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它不像童话故事那样简单直白,从情节到画面到角色的造型再到视觉效果,都符合成人的思想境域。这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具体来说,另类“幽默”动画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另类“幽默”动画体现了一个新的动画时代,它一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直白教育方式,情节设置跌宕起伏,创意革新实力惯行,在制作及传播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了动画创作者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观众对动画创作者价值观念的认同。

2.另类“幽默”动画在其传播的信息中渗透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着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不同信仰、行为、习俗等表现特征。

3.另类“幽默”动画,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涉及人性的探讨、时事的讽刺、生态环保等问题,其影片的意义会影响观众的思想。

4.另类“幽默”动画和其他的主流动画一样体现着正确的道德价值。它能表达正确的道德标准、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逆向说教的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审美功能价值

动画影片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艺术性、娱乐性以及审美性。动画的审美包括视觉的审美、听觉的审美和情感的审美。这就要求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应与各个时代的整体文化特色相协调,在不断充实与完善本身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发出新颖独特的动画艺术形式。

好莱坞影片喜欢由形象带动叙事[3],例如《僵尸新娘》对动画艺术创作的突破在于它创造了动画形式的全新视觉样式及独特审美境界。

1.视觉审美

(1)主流视觉审美

主流的审美观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所形成的,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睡美人等形象,往往是对人、事、物的一种美化表现手法。动画影片中的种种形象,实质上就是创作者表现自己想法的结果,并让人们从这些表现中获得享受的需要。创作者设定的形象是什么样的,那么人们对动画的主体审美映像就是什么样的。可以说,动画创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领头羊,可以引导观看者的欣赏角度。

在以儿童为主流的市场中,动画的角色、场景、画面往往是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形象,这几乎是所有动画的一个标准,成了一种固定的审美模式。这种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动画市场的主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2)逆向视觉审美

动画市场在扩展的同时,不同风格随之开始出现,不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种种新鲜的模式开始影响着人们原有的审美观,让人们慢慢适应它们、喜爱它们。

毛绒绒的狗狗自然是可爱的,但是一只僵尸狗,没有皮毛血肉,只有森森肋骨,如何让人接受?那么,这就需要从逆向审美观来观察,创作者颠覆了我们所习惯的对象,使它“反常化”,卖相极其欠佳,但同时又保留了基本的特征——动作,这是关键点,要能在满是骨头的僵尸狗的身上依然体现出正常狗狗的憨态可掬之感,这便是一个纽带,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在熟悉的行为里慢慢适应并接受其怪诞的形象。

任何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但不是美的反面就是丑陋,艺术从来就没有“丑”这个字,要擅长从事物的各个面去发现美的感觉是创作者所肩负的重任,也是对观看者负责的态度,而观影者则会在情节的引导下从怪诞的角色造型中发现其可爱的一面。

2.听觉审美

(1)音效审美

好的音效可以为影片增光添彩,因为音效有时可以表现出画面达不到的效果。如:走在黑暗的小路上,光是画面并不足以让人感觉害怕,但这样的场景配上节奏紧张、效果恐怖的音乐,相信人们会对这个正走在黑暗中的角色捏一把汗,因为下一秒很可能就会出现某种让人惊吓的因素,这就是使用音效的好处,不同的场景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2)配音审美

一部好的动画影片,配音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动画区别于电影,实际上是创作者将幻想中的人、事、物搬到荧屏上,可以是轻松的、幽默的、夸张的甚至是怪诞的表现,所以在配音时,不能够像面对真人那样以平常心来说话,而是要符合动画片中角色的个性、身份以及形象。

一只生活在僵尸骷髅脑袋中的蛆虫应该怎么样说话?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可供参照的例子,而在动画中,这只是极普通的一个角色,可能还会有比它更加无厘头的角色。所以需要发挥超常的想像力来塑造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角色。比如《僵尸新娘》中这只蛆虫的声音就有很好的诠释,有点神经质、活泼、善良,甚至有点三八的性格,有点高亢的男声配音,神经质的说话方式,让人对这只蛆印象深刻。

3.情感审美

美国著名哥特小说作家洛伏克拉伏特说过:“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4]。哥特恐惧最能释放人们的情感,人们喜欢观看恐怖电影正是因为在恐惧的同时确信自己是安全的,能预知危险却又不会置身于危险之中,并在这其中感到强烈的愉悦感。

就像影片《僵尸新娘》,人们会对僵尸的世界好奇、探究,对它们的生活、行为、交际方式等等感到有趣。死人的世界和活人的世界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蒂姆·伯顿所构建的虚幻世界中,我们体验到了僵尸们的世界,对比活人的世界,从情感上人们会更喜欢僵尸们的世界,没有自私、猜疑、冷漠,只有团结、热情和欢笑。在影片最后,僵尸们来到活人的世界中,在历经活人的反抗、害怕之后,纷纷和在世的亲人们相认,体现出温情之美。

毋庸置疑,这种另类“幽默”动画不但能带给观众认识论层面上的愉悦,还能满足人们的深层心理需求,其强度和丰富性甚至超过了其他电影类型[5]。不止是恐怖情感存在于人的内心,任何事物都会触碰到它,它带给人们新奇的感受,引领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认知。

(三)艺术功能价值

艺术价值是指艺术作品包含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内涵、艺术评估等,主要是指一件艺术作品所代表其创作者的艺术个性、风格,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就越高。

蒂姆·波顿评价自己说:“你度过你整个人生,人人都喊你怪物,你经受了这些,忽然发现,你的发现才是对任何人来说最古怪的事情。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体验。”在他的动画影片中,“正常”与“非正常”往往难以明辨,《僵尸新娘》中的人间和地下世界是颠倒的——本应是光明的人间,成了灰暗冷寂的世界,人物呆板沉滞而又唯利是图、奸诈冷漠;本该是恐怖荒凉的地下世界却是充满活力和温情的地方,那些地狱里的居民,虽没有所谓正常的人形,却拥有着幽默善良的品质。波顿不仅将自己的种种古怪的想法发扬光大,甚至将一直保留的外在与内在的矛盾发展到了极致——只要看看那些地下居民都有着多么让人恐惧恶心的外表就可以知道了。

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最具童真的幻想之一,因为它犹如一个孩子的眼睛,通过它,人们才得以透过无数变换的皮囊看到真与美的本质,这就是它的艺术价值体现。

另类的“幽默”实际上就是用恐怖元素反衬幽默的效果,并将另类的“幽默”元素——即由“恐惧”堆积而出的幽默感放置于动画之中,使它们不突兀地相结合,并通过它们的结合——幽默与恐怖元素来传达具有深刻思想的寓意,起到发人深思的效果。

这种另类“幽默”中往往还包含许多元素,有深度地涉及对人性的探讨,对于时事的讽刺,推理、悬疑、科幻、爱情、环保等等。恐怖只是一个简单的概括,叙述并非理性[6],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体会到的情感,还可能是绝望、悲哀、震撼,甚至感动和幽默,带给人巨大的心灵冲击,从而给人以思索和启发,这才是上品另类“幽默”动画所追求的效果。

[1]何雪波.战栗的艺术——解读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元素[J].群文天地,2009(5):40-42.

[2]R·贝尔德.惊吓效果——观众认识与媒体理论的含义[J].吕奇莹,译.世界电影,2001(3):18-34.

[3]李黎.好莱坞、香港、日本、韩国恐怖片叙事模式之比较[J].商业文化,2009(5):135.

[4]许正林,殷维.期哥特式小说:恐怖电影的文学渊源[J].当代电影,2007(1):106-112.

[5]沈壮娟,高月峰.不只是恐怖——恐怖电影研究的三个向度[J].时代文学,2006(1):156-158.

[6]管红星.后现代语境中当代恐怖电影的叙事特征[J].当代文坛,2009(6):99-101.

猜你喜欢
动画影片另类僵尸
“另类四不像”登场
实例研究动画影片中国文化新元素的视觉呈现与应用——以《雪人奇缘》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例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28
笔记本电脑“僵尸”
英语文摘(2020年2期)2020-08-13 07:26:22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浅析动画电影中“听”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构图技法对动画影片观众视觉效果的影响
艺术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19:14:17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僵尸肉”横行谁之过
试析动画影片的色彩魅力
电影文学(2014年22期)2014-11-27 05:14:55
另类演奏家
环球时报(2009-08-17)2009-08-17 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