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3-08-15 00:45卢智增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文 卢智增(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一、以农村启蒙为先导,培养内动力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首先,要切实抓紧基础教育,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再次,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夯实新农村建设教育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指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深入开展农村“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为载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完善乡规民约,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村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男女平等、科学健康、遵纪守法等现代风尚蔚然成风,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黄赌毒骗、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基本消除。

3.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人文和谐环境。首先,要牢牢把握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本土特色,植根农村,贴近农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先进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使农民自觉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其次,要不断建立完善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抓好农村学校、图书馆、革命活动遗迹、球场、影剧院等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编排、自我展示、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丰富多彩的农村文体活动,使文化生活成为农民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从而形成文明新风。

4.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让文化与经济联姻。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2007年,广西正式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五年来,广西走出了一条“文化致富”的路子,并逐渐形成以阳朔、恭城、横县、北流、靖西为代表的五种农民文化致富模式。[1]比如,《印象 刘三姐》自 2004年开始正式对外演出,成为阳朔文化产业的龙头和继西街之后的又一文化品牌。“横县农民读书活动周”、“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万人大培训”等活动的开展,使农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由此造就了1万多名“种养、加工、流通”等方面的致富能人。

二、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描绘新村蓝图

1.科学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首先,村镇规划的编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更多地体现乡村特色和当地的自然风貌。同时,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地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要适应当地的传统社会文化。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根据城郊、沿海、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突出以人为本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突出特色,体现多样化,探索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其次,要跳出行政区域桎梏,按非农区、工业区、居住区、生态区以及未来发展预留区,高起点、全方位谋划新农村整体布局,加大城乡整合力度,既要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现代气息的新型农村社区,又能保持传统文化、古朴恬静的自然村落。再次,要严格按照村镇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抓点示范,连点带线,以线展面,逐步推进;同时,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实施监管,严格执法,使村镇规划落到实处。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优先抓好“水、气、路、电”等农民最急需的四件事,实现“水、气、路、电村村通”,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供排水、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其次,要根据各地实际,努力搞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修复、农田排灌系统的完善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比如,黄冈市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 “三改”(改水、改厕、改造环境)以及建沼气池等,广大农民的吃穿住行用等条件大大改善。现在很多农户用上了沼气、喝上了自来水,摩托、手机、电话,上网、有线电视越来越普及,还有不少地方超市开到了农民家门口。

3.科学规划农村环境治理。首先,要用战略性和全局性眼光规划和建设农村环境,通过住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等方面的建设,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创建现代生态文明小康村镇,使农村成为拥有清新的山水、洁净的空气,宜农、宜工、宜居的美好家园。其次,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要走均衡统筹的农村生态发展之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全力打造现代高科技农业区和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比如,北京的郊区农业已开始与加工业、休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近几年,怀柔已建起了一些旅游休闲农业公园,如凤山百果园、四季花卉园、神龙峪红梨产业园、七彩樱桃主题公园等。

三、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农村生产力

1.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转变、拓展、提升”战略。“转变”战略就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要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加快转移;“拓展”战略就是要跳出“三农”抓“三农”,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提升”战略就是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农业政策支持保护水平。

2.以提升优势产业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首先,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倾斜、集约投入等方式,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采取“一个产业,一套思路,一个政策,一套措施,一个目标,一个市场”的办法推进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带、产业区,在抓好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选择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竞争能力强、有能力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其次,要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专业村镇,大力建设特产村庄,实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把农村的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

3.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关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我们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培育、壮大、带动主体为关键,强化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完善“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现代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社员”等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健全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链整合在一起,并与发达的市场网络联接,解决分散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次,要努力抓好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鼓励种养大户打破区域界线,以规模经营形式跨区域组织生产,引导农村青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2]

4.建立农民创业“种子”基金,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在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其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还将以政府引导为主。“种子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在一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的初期,“种子基金”注资企业、占一定比例的股份。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环境不成熟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此外,我们要探索新型信贷模式,尝试开办“进城打工农民技术培训”贷款、“农村经纪人”贷款、“打工创业”贷款等品种,继续深化以林权证抵押贷款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创新,扩大农村动产抵押担保范围,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试点的范围,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科技、结算和外汇服务,实现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由“民有资本官营化”向“民有资本民营化”的转变。

四、以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首先,要切实贯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以较高的工业化积累“反哺”现代农业。其次,要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的潜力,扩大养殖、水产、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2.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民充分就业中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农民的充分就业是检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金石。首先,我们要积极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努力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建立起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其次,我们在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同时,还要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消除各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的问题。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首先,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善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特困户救助和农村五保户老人财政供养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建立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生活保障制度。再次,要尽快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通过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目标。

4.加大信息供给,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保证农民增收。信息作为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类认识扩展、知识增长、经济繁荣的“催化剂”和“倍增器”。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准确及时的生产信息,能够帮助农民科学决策、促进产销对接,实现了增产增收,成为实现农民致富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农民虽然是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但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却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在“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针的基础上,主动提供农村政策法规信息、国内外农业新闻、农产品购销信息、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市场信息、农业气象、金融贷款信息、打工信息、新品种、种养新技术、生活用品价格信息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促使各级网络实行信息交换、共享与互补,满足不同层次要求,切实进行资源的整合,搞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4]

五、以民主管理为基本保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1.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首先,要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党总支、村委会议事制度和党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三级决策机制,畅通民主渠道,规范科学民主决策程序,使决策真正反映民意、代表民心,极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发展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和完善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农民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建设,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要以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配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并且结合农村实际,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思想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的坚强堡垒和发展农村经济、传播科技文化、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领航人,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3.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积极构建民主、开放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坚持用制度选人、到赛场选人、靠群众选人、凭实绩选人,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其次,要在农村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两个务必”、“三个代表”的教育,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构建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物质待遇与精神待遇,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化执行力。再次,要通过分流、引进、招聘和选留大学毕业生、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等途径来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

4.加大民主监督力度,确保公开透明。我们可以进行三个层次进行监督[5]:第一,村民代表的监督,公开的内容在公开前都要征求代表的意见,在村民代表会议上还要经过代表的充分讨论;第二,党支部的监督,村务大事决策和公开前,两委班子要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提出方案并讨论通过后,再提请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第三,民主评议小组的监督,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负责对村委会的工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

[1]陈黎明.农民搭上“文化致富”快车[J].当代广西,2007,(03)

[2]王晓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致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人口学刊,2001,(05)

[3]赵宏中.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致富的创新之路[J].清江论坛,2008,(04)

[4]长子中.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供给与农民致富[J].中国国情国力,2008,(10)

[5]汪前松,赵明建.以民主管理为切入点,构建新农村管理新机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05)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