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化瘀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3-08-15 00:44蒋东明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蒋东明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颈椎病常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头痛眩晕,即临床常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笔者采用自拟祛风化瘀定眩方,辨证施治,结合牵引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近5年积累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共146 个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组主要依据患者是否愿意或者方便服用中药水剪剂

治疗组共76 例,男性28 例,女性48 例;年龄最大的82 岁,最小的16 岁;平均48 岁。其中30 岁以下24 例,50 岁以下42 例,50 岁以上12 例。病程最长6 个月,最短1 周。其中学生16 例,文员39 例,退休7 例,其他职业16 例。

对照组共70 例,男性24 例,女性46 例;年龄最大78 岁,最小20 岁;平均47 岁。对照组年龄结构及职业构成与治疗组基本一致。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临床表现

头颈部酸痛不适或有僵硬感,头晕目眩,甚者恶心欲吐;一般呈发作性,持续时间不长,但一日可发作数次,严重时需卧床;其发作常与与颈部侧屈、旋转等活动有关。部分患者发作前曾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操作电脑或从事其他如驾车、打牌等等颈部极少运动的事项。极少数患者曾有“猝倒”病史。

2.2 影像学检查

全部患者均进行了X 线正侧斜位摄片检查,提示颈椎骨质增生、关节突增生等颈椎退行性改变106 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85 例,反弓42 例;颈椎不稳者52 例;92 例患者进行了MR 检查,其中78 例提示颈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126 例患者进行了多普勒血管彩超检查,其中112 例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3 诊断

参照《当代颈椎外科学》[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1)有典型颈椎病表现及头痛眩晕症状。(2)可有反复发作史。(3)符合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中药煎剂口服,基本方:葛根30g,白蒺藜10g,白芷10g,桂枝10g,半夏10g,丹参15g,天麻10g,川芎10g,乌药10g,僵蚕6g,枸杞10g,黄芪20g,菊花10g,鸡血藤15g。

眩晕较甚,不能站立者,加钩藤20g,石决明10g;年老体弱,肝肾两亏者加熟地黄10g,仙灵脾10g;受寒而起,颈部僵硬者加制附子10g;肝胃不和,恶心欲吐者加半夏10g,淡竹茹10g。

每日一剂两煎,连服两周。

3.2 对照组

口服颈复康颗粒(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5g,2 次/日,连服两周。

上述两组病例中,伴有肩臂酸痛,手指发麻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可结合枕颌牵引,重量6kg左右,每日1次,每次30 分钟。治疗期间,尤其对青少年患者强调纠正不良姿态,适当进行颈部活动。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X线摄片复查见颈椎曲度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半年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可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但劳累后或转动头部时病情时有反复,X线复查见颈椎曲度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4.2 疗效统计

治疗组:痊愈36 例,好转31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88.2%。

对照组:痊愈20 例,好转29 例,无效21 例,总有效率70%。

两组数据对比,经统计学检验,P<0.05。

5 讨论

中医学关于眩晕的论述很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前人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等等说法,对后世认识治疗眩晕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内生,复感风邪,发为眩晕,见于中老年患者,多有颈椎及其相关组织结构退变,即所谓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二:少部分为久坐少动,气血不畅,郁而生痰,外感风寒湿邪,发为眩晕,正如宋《仁斋直指方》所言“瘀滞不行,皆能眩晕”,见于青少年患者,颈椎器质性病变尚不明显,由软组织劳损导致颈椎形态改变,并刺激相关神经血管,引发眩晕,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前期病变。二者共性在于均有“髓海不足”,风痰上扰之病机,因而拟方散瘀化痰息风治标,补肾益肝养血固本。方中葛根、桂枝、白芷、僵蚕、菊花、白蒺藜、半夏,化痰祛风散寒解痉;天麻、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上行头目,天麻尚有平肝息风止痉之效;黄芪、枸杞、鸡血藤补气养血,乌药散肾经之寒;重用葛根,取其升阳且补气,解痉亦活血[4];黄芪益气固表,补五脏之虚[5]。诸药同用,标本兼治。

以往颈椎病引发眩晕的患者多为中老年,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方式改变,节奏加快,亦有青少年罹患此症,本组病例中青少年患者占有相当比例,年龄最小者仅16 岁。从本组病例来看,多数青少年患者影像检查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而无典型的颈椎病特征。目前对此类患者的诊断颇有争议,有学者提出“类颈椎病”之说[6],笔者认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其实是颈椎病的前期变化,国内骨科界于1984年和1992年两次召开“颈椎病专题座谈会”[7],讨论颈椎病的分型问题,一致同意将颈椎病分为六型,该分型临床沿用至今。其中第一型为颈痛型,大多数青少年颈痛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符合该症型的。对该类患者做出较明确的诊断,有利于从思想上重视该类疾患,进而早期进行预防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本组病例无论是中老年患者抑或青少年患者,均有长时间低头或颈部长时间处于伸直位极少活动之病史,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颈部疾患发病增加,尤其青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盖咎于此。因此改变不良生活工作习惯,提倡有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对预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积极意义,乃治未病之举。

[1] 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2-163

[2] 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4] [5] 王国华,等.《简明中药临床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71,69

[6] 董明非,等.青少年“类颈椎病”诊治初探[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3):21

[7] 张伯勋,等.《现代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4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