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刚 指导 魏小维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
外感热病是指感受风寒暑湿等外邪或者湿热疫毒之气所引起的各种发热病证,其特点是以发热为主证,伴有恶寒、烦躁、脉数等临床表现,起病急,症状明显。外感热病包括现代多种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其他发热性疾病。临床最常见于感冒和时行感冒。而感冒和时行感冒在四时都是儿科门诊的重要病种。柴葛解肌汤是明代名医陶华所著《伤寒六书》中的名方。它由柴胡、干葛、羌活、黄芩、芍药、白芷、桔梗、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陶氏制此方是用以治疗“阳明经证”,而后世则多以之治疗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笔者在跟随吾师魏小维门诊期间,吾师以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热病4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选择2012年2月-2012年4月期间门诊47例外感热病病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5岁。病程大于2天小于5天。
西医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七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流行感冒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外感热病证候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具体如下:
(1)症状学标准: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
3)体征: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中医辨证标准
1.3.2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体温小于37.3℃;②既往高热惊厥史;③内伤发热者;④对已知药物成份过敏者。
以柴葛解肌汤为主方,根据病情辨证加减。方药如下:柴胡10g,葛根10g,羌活10g,白芍10g,桔梗10g,黄芩10g,白芷10g,石膏30g,金银花10g,连翘12g,丹皮10g。水煎服,日1剂,每剂煎两次,共300ml左右,热服,每2小时服一次。恶寒重者加麻黄;烦渴重加用玄参、芦根;咳嗽者加用紫苑、百部。
痊愈:服药48小时内发热退症状消失且全身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一周内未有复发;显效:服药48h后发热症状消失但全身不适症状无明显改善;无效:服药48h仍发热或热退后体温复升且全身不适症状无缓解或者加重。
治愈38例,显效7例,无效2例。显愈率95.7%。
患儿,男,8岁。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自测体温最高达39.5℃,伴头痛、恶寒、咽痛,四肢不适。自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拆桂退热颗粒后仍发热,并伴咳嗽,喀少量黄痰遂来就诊。现症:发热T38.6℃左右,恶寒,头痛,咽痛,四肢不适,咳嗽,少量黄痰,大便稍干。查体: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2次,律齐,无杂音。舌质红苔黄厚,脉浮数。查血常规示:WBC5.8×109/L,N72.1%,L23.6%。此病应属中医“感冒”范畴,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之证;治宜解肌清热。予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10g,葛根10g,羌活10g,白芍10g,桔梗10g,石膏30g,黄芩10g,白芷10g,石膏30g,金银花10g,连翘12g,丹皮10g,百部10g。水煎服,日1剂,每剂煎两次,共300ml左右,热服,每2小时服一次。连服3剂后,患儿偶咳,其余症状消失。
小儿为纯阳之体,其生理特点为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所以一旦感受外邪则传变迅速,常常表邪未解里热已盛,正如吴鞠通言:“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宣明方论·小儿门》:“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所以虽然感受寒邪,但容易出现寒从热化,表里俱热的表现。柴葛解肌汤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经典方剂之一。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共为君药,柴胡又能疏畅气机,以此助里热外泄。辅以白芷、羌活增强解表散邪之功,黄芩、石膏清肺胃里热。《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云:“葛根、白芷解阳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佐膏、芩治诸经热,而专意在清阳明。”上四药共为臣药。白芍可敛阴和营,以防疏散太过而伤津耗阴,桔梗宣利肺气并能载诸药上行于三阳,姜、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另运用本方不能过剂,因本方重在取汗,发汗过多难免伤津耗气,使病情恶化。服药后汗出热退即可。
综上所述,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疗效可靠,值得运用。
[1] 罗翌,严夏,李际强,等.外感发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附25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证候分析[J].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200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