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100例临床分析

2013-08-15 00:43:24郝淑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浆膜肌瘤剖宫产

郝淑莲

河南登封市中医院 登封45247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与妊娠同时存在的发生率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妇女的0.3%~0.5%。为探讨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2005-01—2012-01,我科将收治的200例足月妊娠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别采取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和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例足月妊娠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6.45±2.31)岁。孕周37~41+4周,平均(39.05±1.26)周。初产妇48例,经产妇52例。52例孕前诊断子宫肌瘤,30例孕初期诊断,18例术中诊断。子宫肌瘤位置:单纯浆膜下20例,肌壁间45例,黏膜下2例,混合型37(浆膜下与肌壁间)例。单发82例,多发18例,数目2~4个,直径2.5~12 cm。择期剖宫产70例,急诊剖宫产30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6.45±2.31)岁。孕周37~40+4周,平均(39.00±1.20)周。初产妇70例,经产妇30例。择期剖宫产术80例,急诊剖宫产术18例。所有患者均无下腹部手术史和内科并存疾病,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患者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先行改良式剖宫产术,取出胎儿及胎盘,清理宫腔[1]。子宫肌瘤剔除操作同非孕期。浆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先缝合子宫下段切口。黏膜下子宫肌瘤,先剔除子宫肌瘤,再缝合子宫下段切口。垂体后叶素6入稀释后注射在肌瘤四周。宫体上的子宫肌瘤,在肿瘤表面沿其长轴做纵切口或横切口接近肿瘤长度(如肌瘤较大可做纺锤状切口),直达瘤核,钝性分离剔除瘤体,基底部缝扎后,8字缝合关闭瘤腔。连续褥式缝合切缘,瘤腔深者可再缝一层。近子宫下段切口处肌瘤,不必在浆膜下选择新切口,可直接从切口缘处分离瘤体,全层间断缝合关闭瘤腔,再缝合子宫切口。术毕直肠内常规放置米索前列醇2片。对照组:单纯行改良式剖宫产术。术毕视子宫收缩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米索前列醇。2组患者术前0.5 h常规使用抗生素1次。术后第3~8天,静滴缩宫素,10μ/d。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33±5.54)min,对照组为(30.00±14.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75.00±60.01)mL、(28.31±5.42)h和(5.94±0.32)d。对照组分别为(285.32±50.01)mL、(28.31±5.42)h和(5.88±0.29)d。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产妇及新生儿均顺利出院,未发生术后并发症。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肌瘤红色样变10例,囊性变6例,透明样变4例。

3 讨论

对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同时,是否剔除子宫肌瘤存在两种观点:(1)肌瘤体积在妊娠期增大,剖宫产时剔除肌瘤,出血较多,增加感染机会。产后月经恢复正常,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为安全[2],不主张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2)由于胎儿娩出后,腹壁松弛,容易暴露;再次手术增加患者腹腔黏连的机会和经济负担;足月妊娠妇女体内雌三醇为非孕妇女的1 000倍,雌二醇及雌酮值为非孕妇女的100倍[3],高雌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妊娠期子宫肌瘤大、边界清楚易于分离;产后子宫生强性缩紧作用剔除大型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并不多于非妊娠期肌瘤剔除,手术难度并未增加等,主张剖宫产时剔除子宫肌瘤。文献报道[4],可使90%的单发肌瘤患者及近半数的多发肌瘤患者免于复发,同时也使90%的患者避免子宫切除术。

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虽然手术时间较单纯剖宫产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病率等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因此,如无禁忌证,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并可避免患者以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对于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弥漫性血管凝血及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等危重患者不宜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对于宫角部的肌瘤、侧壁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血运丰富,也不宜同时行肌瘤剔除术[5]。

注意事项:(1)子宫肌瘤剔除后出血较多,必须常规配备加强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缩宫素,米索前醇,卡前列素,施术者能熟练实施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及妊娠子宫全切除术。(2)切口的选择要适当,近子宫下段切口处肌瘤,不必另行切口,可直接从剖宫产切口缘处分离瘤体。宫体上的子宫肌瘤,在宫体上纵、斜或横切口直达瘤核,多发子宫肌瘤应根据各肌瘤的位置选择切口的走行。(3)除黏膜下肌瘤经宫腔内剔除及邻近切口处肌瘤先行剔除外,一般先行剖宫产,缝合剖宫产切口后再剔除肌瘤。(4)边分离边结扎出血点,如肌瘤较大,可直接从肌瘤中间切开,梭形切除一部分假包膜,再切瘤核,肌瘤因子宫收缩部位自然娩出切口,易于剥除。(5)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术中术后必须加强子宫收缩及预防感染。

[1]张俊梅,章颖.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5(5):306-307

[2]唐良萏,卞度宏.妊娠和并子宫肌瘤的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65-66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4]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6-327.

[5]宋雪凌,杨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J].中华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4):309-311.

(收稿 2013-05-26)

猜你喜欢
浆膜肌瘤剖宫产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