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鹏,林其胜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闽台两地隔海相望,同祖同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往密切。台湾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快政治民主化建设,形成了多党政治的格局,社会局面更加复杂化,在教育制度和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也更加多元化。由于特殊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关系,台湾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无论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还是面临的问题对我们都有借鉴价值。
由于政治上的隔阂,闽台两地文化的深入交流受到阻碍,导致台湾地区与大陆先后有近百年的分离。外来文化对台湾的注入,两岸长期的信息隔离,文献资源不能互补,因政治相左而出现偏差。[1]加上不同的政治格局和教育环境,形成了不同制度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两地的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布后,得到福建省各高校的积极贯彻落实,政策层面上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在此背景下,福建省大学生总体上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大多有稳定的政治信仰,对政治参与的期待较高,入团、入党的政治行为普遍。据我们2012年组织的针对福建省4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发现,84%左右的学生会积极关注2012年全国“两会”以及黄岩岛主权争议等政治问题。问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60.74%的学生认为经济稳步增长,41.46的学生表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和文化发展也得到了认可。对于党和政府2012年的有关工作,除“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外,满意度均在80%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成果的认同感也达到了80%以上。在谈及“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上,较多同学选择了“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以及“腐败问题”等。
近二十年来,台湾地区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受多党政治格局影响,台湾地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倾向较不稳定。虽然台湾地区大学生多数关心岛内政治,但对其感到迷惘和彷徨,参与意识淡漠。2004-2008年期间,民进党当局在“民主”的口号下肆意践踏民意,在选举过程中弄虚作假、欺骗民众,让台湾徒有“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使年轻人感到极度失望。他们虽然对此心有不甘,却又无力改变,只有采取“政治旁观者”的态度。[2]
近年来,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民间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台湾地区大学生对大陆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认识所提高。但由于民进党执政期间,大肆推行以“去中国化”为核心的“本土化”教育,把“台湾人”与“中国人”的身份对立起来。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政治观念尚未定型、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台独”势力把大学生作为“台独”言论扩张的突破口,因此受“台独”谬论的误导,不少台湾大学生出现了“弃中就台”的“台独”倾向。在我们针对台湾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一题中有不少大学生把选项“振兴中华”改为“振兴台湾”;“作为一名中国人,您是否感到自豪”一题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本题比较敏感,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中国人”改为“台湾人”,或者直接在选项旁备注“我是台湾人”。
道德教育内容,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具体再现,是完成道德教育任务的主要载体,只有通过系统的道德内容教育,才能培养符合本国(地区)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才。[3]闽台两地由于特殊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既有差异,也有共同点。
首先,德育内容都有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部分。在福建,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台湾,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促使“四维八德”日常化、行动化是台湾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思路。[4]当然,传统道德观念在台湾大学生中普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接受。在我们针对台湾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您看来,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一题中选择“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的比例占32.6%;选择“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提倡”占52.9%。
其次,德育融入时代需求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两岸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都面临各种新的挑战,道德教育也增添了新的内容。例如,在福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台湾地区处于多党政治的格局,德育内容主要是吸收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先进观念。如把人格教育、人格发展倾引入大学生德育的范畴。
首先,德育价值取向不同。福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视强化其政治教育功能,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5],同时注重中国革命道德教育。台湾《大学法》颁布后,取消了各大学必修课的统一决定权。各高校以不同的理念解释道德的内涵,采用不同的教育范式实现德育目标。因此,台湾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政治化价值功能明显减弱。但民进党执政期间,为建立普遍的政权认同,大力标榜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在高校道德教育中融入了大量的西方自由思想和传统儒家文化。
其次,德育侧重点不同。福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凸显集体主义价值观,把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摆在较高的位置,认为先有国家和集体,而后才有个人;而台湾受中国传统道德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倡导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突出个体的自立。在我们针对台湾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您是如何处理的”一题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占78.3%,选择“牺牲个人利益”的仅占15.9%。
首先,开设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在福建,普通高校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即“两课”。这些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传授一些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准则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在台湾,虽没有独立的道德教育类课程,但它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基本的道德准则教育。
其次,通过课外活动实施道德教育。在福建,各高校都有计划、有目的地以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如利用各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组织实践活动。台湾高校则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如社会调查、角色扮演、经验分享等,这些实践活动贴近生活,可直接模仿和操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首先,途径上的差异。福建的高校道德教育一是倚重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诸方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重视党团组织建设。共青团、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组织,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组织保障。台湾大学生道德教育则是:一方面,注重心理辅导。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不满和反抗心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从而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注重隐性德育资源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校风校训、制度设计等,重视隐性德育资源对学生品格的潜移默化。
其次,方法上的差异。福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采取灌输教育,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去体验品味和内省,方法上常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但灌输教育往往效果不佳。台湾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倡隐性教育和渗透教育。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崇道德讨论、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方法。同时,大量借鉴和吸纳西方现代优秀德育方法,如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两难困境讨论法等,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抉择能力。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台湾地区大学生道德教育在内容中注重吸收儒家传统道德和西方的公民教育;在方式上强调隐性教育和渗透教育,这对我们完善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职能,但这种时间集中、途径单一、内容陈旧的教学容模式很容易陷入空洞的道德说教,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因此,我们的德育方式可以借鉴台湾的渗透性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在道德教育中的渗透作用,在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伦理思想,提高道德教育的艺术性。
另外,灌输教育方式虽然易于将伦理观念、道德思维全面地传输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完整地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但这种方式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接受力,容易造成教与学的分离。而台湾高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以道德认知的启发来代替道德教条的灌输,以价值澄清、角色扮演、两难困境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台湾高校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全面指导,在大学里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指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我们的高校尽管也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咨询服务并未被所有大学生接受;另一方面,已开设咨询服务的高校多数没有专职人员,而是由政工干部兼任。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
台湾高校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德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包括利用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运用自然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等。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利用客观条件强化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加强制度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努力优化德育工作环境,并在已经积淀的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提炼和营造更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闽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各具特色。虽然当前我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但不可否认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对于台湾的大学社工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客观分析它们的利弊,借鉴他们卓有成效的做法,以促进我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1]赵容. 论闽台文化的传承[EB/OL]. http://fass.net.cn/index.php/page-33-923.html.
[2][4]张忠亮. 台湾与福建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及社会教育状况比较[EB/OL]. http://www.cycs.org/InsInfo.asp?InsID=19&ID=8955.
[3]林萍,李莉. 我国台湾与大陆高校道德教育之比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