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萍,吴 恒,李小花
(空军预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完全可以解释语言知识的本质和它是如何通过普遍的认知原则处理的,不应该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有共同点,即主要靠交际需要引起,语言是通过使用来学习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前者适合用联想论来解释,后者适合用认知结构同化论来解释;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过程,但因为新旧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或横向并列关系不同,因而具体的同化模式也不同;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原有知识结构的性质。原有概括性的上位知识易于同化新的下位知识。外部教学措施(如设计先行组织者)可以影响原有知识的性质,包括其可利用性、概括性、稳定性和可辨识性。建构主义者认为,外部世界的现实和真相将指引知识的建构,知识作为一种存在,在一种情形中被建构出来,可以运用于其他情景中。但是,有些建构主义者认为,新知识是从旧知识中抽象出来的,知识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随着认知活动生长和发展的一种抽象。另一类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的。大多数建构主义者认为,人们不能直接感知世界,而必须通过人的理解过滤后才能感知世界。
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必要的输入,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可理解性英语输入,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创造出为实现真正的交际目的而使用语言的机会,以便使学生接触到多种可听懂的语言输入。
Slavin指出,教师应该按照以下指导原则,向学生解释和演示PQ4R法。
预习(Preview):快速地浏览一遍材料,对其基本框架、大主题和分主题等有大致的了解。注意大标题和小标题,并确定你将要阅读和学习的内容。
提问(Question):阅读前先自我提问。根据标题来设问:谁(Who)、什么事(What)、为什么(Why)、哪里(Where)等。
阅读(Read):阅读材料,不要泛泛地做大量的读书笔记。试着回答你阅读前提出的问题。
对材料反思(Reflect on the materials):尽量通过以下方式来理解和解释所学内容:(1)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2)将文中的各个分主题与已有的基本概念或原理联系起来;(3)试图根据所呈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4)试图运用各种信息来解决隐含的有关问题。
背诵(Recite):通过出声地陈述主要观点、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记忆信息。你可以根据标题、关键词以及所记录的主要观点等来提出问题。
复习(Review):最后一步,积极复习,集中精力回答问题;只有当自己确实不能回答问题时,再重新阅读材料。
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发展图式来提高其学习效率,当学习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进行时,图式的作用很明显。老师可以把下面的这种图式教给学生,帮助他们学习不熟悉的单词:第一步,读句子中的词,看其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看词的首字母和尾字母——因为读首字母和尾字母比读整个单词容易些;第三部,想一想该词在句子中表达什么意思,有相同首字母和尾字母的词表达什么意思;第四步,将该单词的所有字母都读出声来;第五步,如果采取了这些步骤仍不能帮助辨认这个单词,那就只好查字典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多种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不仅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还关心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并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从哪里获取信息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教师不仅仅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清晰地讲给学生听,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条件,一步步地逼近“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把当前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并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意义构建。因此,教师要创造符合学习主题要求的情景。重视“教师—学生—环境”三者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中介者,教师对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的最好实践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对话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和任务,由学生去探究,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和再现信息。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在教授新知识时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并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个人关注。所有建构主义者都强调“学用一致”的学习情境,他们认为,不应只教给学生基本技能和提供过分简单化的问题,相反,应鼓励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者都同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把学生力求得到理解置于教育事业的中心地位。同时,建构主义强调课程的融合,并注重教师使用那些能让学习者以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材料。
(1)支架式教学。“支架”在这里隐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直到最后拆除“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参照学生智商的ZPD提供“支架”,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搭起支架、进入情境、探索尝试、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锚”是指真实实例或问题,抛锚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内容情节逼真的影像作为“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宏情景。创设这种真实的“宏情景”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重新利用在背景中学习的优点。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有:设计情景逼真的“锚”;以“锚”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消解“锚”的问题;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这里的“进入”就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和理解。随机进入教学的环节有:呈现基本情景、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及学习效果评价等。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的建构;(7)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传统教学理论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更能说明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和过程,它对我们今天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无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孟臻.建构主义的理性思考[J].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任杰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Z].华东外语教学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