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志慧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近年来,外语课堂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互动与交流。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渐被以学习者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取代,多元化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应用更成为新时代外语教学的特色和趋势,大量研究充分揭示了课堂交互(classroom interact ion)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着和学习的引导者,其话语作用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一名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语言特色应该是善于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效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促进学生灵活的、辩证的去思考问题。尽管如此,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实际有效的互动是非常少的。教师的话语使用方式相对和局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基本是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的。Krashen著名的“i+1”理论中指出,“i”表示学习者现在的水平,“1”表示所习得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在课堂中,教师所提供的正应该是这一部分“适度高于学生水平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多接触教师“i+1”的语言输入,对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有显著意义的。在中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缺少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通过高质量的话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效的语言环境,无疑对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影响。
教师的提问在课堂互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提问,整个课堂会很沉闷,学生容易溜号,而且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在笔者所观察的课堂中,老师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但提问真的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不同的询问方式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大部分的提问方式都是直接问答形,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些提问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小,如“Do you know the meaning?”,学生只能回答“Yes.”或“No.”。接下来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词义,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同样的讲到词的意思,教师可以讲单词放在句子里,并加上一些同义词,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猜出词的意思,一位教师在讲到“disguise”这个单词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看句子,“Now let’s read this sentence together: He is in disguise----he dressed like a pregnant woman, so the police did not recognize him.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disguise’? Who can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for us?”这样一个单词的问题变成了翻译题,并且英文句子中已经用破折号给出了解释,学生很容易就翻译出了“乔装打扮”这个意思,并记住了其用法。还有一些提问中,教师在提问后给出了问题补充,这一类的提问往往是需要学生去分析、理解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在一篇名为“My Love Affair with Books”的文章中,作者写到她的妈妈一直不鼓励她看书,甚至把书藏起来不让她看。老师讲到这一问题时,问学生,“Why did the author’s mother discourage her from reading books?”,学生陷入思考。这时候如果老师再一次重复问题,或者把相同的意思再说一遍“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at?”,学生会觉得很烦躁,因为他们清楚问题是什么,这个时候他们需要老师进一步给出解释说明,启发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重复问题本身。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联系实际,效果会好很多,如学生报考大学时,父母可能会说选一个省内的大学吧,不要离家太远。或者有人会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聪明,否则太累,或者以后会出国很难见面了等等,父母之所以不赞成我们做一些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结合课文就容易理解了,有人回答“Because he mother thought if she read too much, she would left the small village, and be away from home.”教师进一步启发,“What kind of life did her mom want her to live?”,学生会回答,“Marry a rich man, live asimple life.”在提问之后给予一定的解释和启发,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鼓励他们去找到答案。根据笔者的课后访谈,学生基本都不喜欢教师简单提问或者自问自答的方式,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多给机会和提示,让学生有机会亲口说出答案。同时学生也提出,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很有限,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要让回答问题的环节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同时也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所犯的错误,教师首先要判断一下是否需要纠正,如果是在口语表达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如“he”和“she”的人称误用,教师不需要马上打断学生的表述而纠正,这样的错误在初学者中很常见,但听话人往往很容易发现。如一定要纠正,教师可以询问其他同学,“Can you find any mistake in his description?”其他同学指出后,为避免回答问题的学生尴尬,教师应进一步补充说,“We all make mistakes in English speaking. It is very natural. But we also make improvement through making mistakes.”以此鼓励学生的口语表达。但对于一些设计到课堂重点内容的错误,如单词的误用,语法理解的错误,这些表复杂又容易迷惑学生的问题时,教师需要立即清晰明确的为学生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如:学生在表达“拒绝”这个意思的时候说,“The dog declined to stay in the house.”老师需要马上清晰的指出decline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个单词是比较有礼貌的拒绝,而且是口头上的,是婉言谢绝的意思。再举出一个例子,“He declined the invitation for the party.”而原句用来修饰dog显然不合适,让学生再重新换一个词,结合课本,学生会发现用“refuse”适合。在纠错的时候,需要一个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错误,如果能够自己改正错误更好。教师在纠错时,也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帮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在纠错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如果进一步的解释会给学生造成困扰,那么要清晰的指明错误,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笔者发现,对于一些课堂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比较容易犯错的地方,教师甚至可以选取一些错误放在 PPT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错误。一名教师在写作课上,选取一些包含错误的复杂句式,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并把这个环节命名为“大家来找茬”。结果学生讨论的十分热烈,回答踊跃,基本上找出了所有的错误。课后同学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感觉自己掌握了主动权,而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和老师提问的方式相比,比较不紧张。由此可见,有效的纠错方式能够促进积极的课堂教学。教师在纠错时,要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和学生类型,选择最有效的纠错方式。
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要育人。如果能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面对生活的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无疑会让课堂教学提升一个境界,而这也是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笔者所观察的课堂中,有些老师很有效的做到了这一点,老师在讲课之余,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在讲到新时代的沟通方式时,讲到了“微博”,“micro-blog”是其英文翻译,也就是外国人用的“twitter”。这个时候教师提到了微博的一些负面社会影响,举了当下很热点的“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的例子,并称自己是红十字会的会员,由于学生比较熟悉这个事件,教师全部是用英文描述的,但学生理解的比较好。之后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写或者转发什么样的微博比较好,最后由学生得出借助微博去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positive energy)的结论。另一篇有关霍金和王尔德的爱情的课文中讲到了王尔德在得知霍金会瘫痪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嫁给他,并在婚后细心照料他的故事。老师让学生讨论,现代社会中的婚姻和爱情,学生对这个话题也十分的感兴趣,而且比较有话说,从丈母娘问题,谈到裸婚,谈到一些坚贞的爱情的事例,学生表现出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也表达出了面包和爱情都要有,当今社会给年轻人的压力等等,以及对那些单纯为了钱的婚姻的鄙视。如果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抓住契机,多表达这样的一番话,对学生的益处是巨大的。这样的语言绝对不是在浪费课堂的时间,而恰恰是课堂的精华所在。
大学英语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轻松的、具有启发性的,其中教师的语言是决定课堂质量和高度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在课堂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继续往下进行。在课堂环节中应该怎样提问,问什么样的问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选择何种方式去纠正错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适合的时刻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关联,让他们感觉到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教师们需要多多思考和总结的。教师们一方面应该努力提升自己,保证语言输出的“质”和“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其能更好的、更有效的服务于学生。总而言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话语仍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不应该是指挥棒,告诉学生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带领学生去学习,去发掘,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教师的语言是否有魅力,是否有内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看法,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如何让教师话语更精练、更有效、更有启发性,是每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也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