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法局限性研究

2013-08-15 00:44高千亭雷冬枚
关键词:保值净资产利润

高千亭,雷冬枚

(1.山东理工大学 资产管理处,山东 淄博 255049;2.淄博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山东 淄博 255031)

目前,我国在对资本保值增值进行评价时,通常选用会计利润作为评价指标。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遇到企业每年都有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没有被人为操纵或粉饰),甚至实现的会计利润还很多,但是企业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运转不下去了的情况。笔者通过对资本、收益、资本保全等相关理论的解读,梳理资本保值增值、会计利润等内涵,来研究、分析以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性,从而揭开企业每年都有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没有被人为操纵或粉饰的情况下)但企业却运转困难、资本流转受阻、无法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原因。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梳理

(一)资本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篇考察了资本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追逐,从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本质地揭示了资本的目的。从《资本论》我们可以得出:资本流通本身就是目的,通过资本流通实现价值增值是资本的主观目的,而且决不能把资本家的直接目的看作是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运动;资本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资本不考虑它所生产商品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而关心的是预付资本在获取另一资本时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而且获取的另一资本能够不断进入下次的资本流通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我们可将资本定义为,资本是能够为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资本的实质。

1.资本不仅体现为价值,更体现为能力,即“带来剩余价值”的一种能力。

2.资本必须进入资本流通,而且这种资本流通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次利润,而是无休止运动。

3.资本经过一次流通后,换取的资本必须先弥补预付资本,剩余的部分才是剩余价值或者利润,而且这种弥补不仅仅是对价值的一种补偿,更重要的是对“带来剩余价值”能力的弥补。如果“带来剩余价值”这种能力得不到弥补,随着资本不断的流通,资本这种“带来剩余价值”的能力就会不断丧失,直至因无法进入下一资本流通,而失去了资本的内涵。

(二)收益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指出“所谓纯收入,乃是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留供居民享用的资财”。[1]2621946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认为:“在实际事物中计算收入的目的是指示人们能消费多少,而不感到贫乏。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似乎应当把一个人的收入下定义为:收入是他在一个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和周初一样的好。”[2]162依此,我们普遍认同收益是在期末、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的前提下,一个人可以在该时期消费的最大金额。

因此,在确认收益时,必须建立在保持投入资本完整或足额补偿成本(即期末时的资本境况和期初时的资本境况一样好)的基础上,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资本保全理论下的收益。

资本保全理论的雏形始见于亚当·斯密的纯收入观点中的“不侵蚀资本”,比较完整的资本保全理论见于约翰·希克斯所著的《价值与资本》。人们习惯于把“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称为资本保全。资本保全是确认收益的先决条件,是评价资本保值、资本增值的理论基础。资本保全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保持投入资本的完整无缺。它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投入资本不受侵蚀。收益的计量,都应以不侵蚀原投入资本为前提,只有在原投入资本已得到维持(保全)或成本已得到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收益。第二层含义是资本保全还包括利润分配中企业留存收益的保全。企业留存收益是下一个期间必须保全的净资产的一部分,也就是在确认下一期间的收益时,要以维持它的完整性为前提。企业留存收益的保全是确定下一期间经营收益的基础。

(三)资本保值

资本保值是指投入资本在营运过程中,通过对其耗费部分及时足额补偿,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不断进行,投入资本得以保全。即基于资本保全下收益等于零。

资本保值应从两个尺度来衡量,一是能力尺度,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规模不变,其生产能力能全面重置;二是价值尺度,即企业投入资本价值能足额补偿。

(四)资本增值

资本增值是指投入资本在营运一段时间后,期末资本扣除期初投入资本后的剩余部分,是期初投入资本得以保值后的剩余部分。即基于资本保全下收益大于零。

资本增值从衡量尺度上可理解为:在能力尺度上,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其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在价值尺度上,企业投入资本的价值不断增加。

(五)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由一定期间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构成,属于会计术语。它是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遵循一致性及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按照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配比等原则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利润的计算有资产负债表法和利润表法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法是通过比较期初期末净资产来确定本期利润的方法,属于一种存量计算。利润表法是通过对当期营业收入和费用(成本)进行配比来计算本期利润的方法,属于一种流量计算。[3]会计利润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利润是基于以货币计量为会计假设的会计理论下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体现了企业期初、期末以货币衡量净资产的变化量,是资产价值量的变化数。

2.会计利润计算过程运用了大量的估计与判断,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的确定、存货成本计价和核算方法的选择、资产跌价减值确认等,这些估计与判断势必影响会计利润的计算结果。正是因为会计利润计算过程存有大量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估计与判断可供企业管理者选择,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肯定会选择使自己获取私利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而不是选择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关注的企业后续长期发展的会计政策,这也是盈余管理理论产生的基础。

3.会计利润计算以历史成本计价为基础。会计核算是通过对会计主体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引起的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采取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财务信息,记录和反映特定会计主体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在对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以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因此,会计利润是在以历史成本计价下会计核算的结果。

二、会计利润与资本保值增值的联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会计学家就开始注意吸收经济学收益概念中合理内核,引导现代会计理论的利润概念朝着具有经济学收益内涵方向发展,计算会计利润时要在维护资本保全(即要求业主投入的货币价值不受到侵蚀)基础上,企业收入超过投入价值部分作为会计利润。

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年7月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公告,将资本分为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两种概念。资本的财务概念认为,资本如同投入的货币,是企业净资产或权益的同义语;资本的实物概念认为,资本如同营运能力,被看作是以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产量等为基础反映的企业营运能力。据此,资本保全也有了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两种观点。

正是由于会计理论引入了资本保全理论,现行会计利润是在财务资本得以保全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这使得会计利润的多少与资本保值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会计利润是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先弥补期初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之后剩余部分。当期末净资产的财务金额不足以弥补期初净资产财务金额时为亏损,当期末净资产的财务金额弥补期初净资产财务金额后仍有结余时为盈利。

在衡量和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时首要的前提是资本必须得以保全,即期末、期初的资本境况一样好,也就是期末、期初资本的“价值”和“能力”都保持一致。“价值”期末、期初保持一致就包含着在“价值金额”上期末、期初保持一致的要求。

正是因为计算会计利润确认盈亏时要求“净资产的期末、期初财务(货币)金额一致”,进行资本保值增值评价时也有“资本的期末、期初价值金额一致”的要求,而且“资本的期末、期初价值金额”在会计上就表现为“期末、期初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这使得会计利润的多少与资本保值增值评价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即会计利润成为资本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存在着当会计利润亏损时,资本不可能实现保值增值;虽当会计利润盈利时资本不一定实现了保值增值,但当会计利润越多时,资本实现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就越大的关系。

三、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法的局限性分析

(一)从货币计量会计假设看,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它是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须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假设之一,它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通过货币反映。正是这一会计假设导致一切会计信息本质就是数字化的货币性信息。同样,会计利润仅是从价值尺度来反映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变化量,只是对以货币计量的期初、期末净资产数字比较的结果,而不是资本保值增值要求的“期初、期末净资产境况一样好的情况下收益是否等于或大于零”。会计利润只能从价值尺度方面反映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变化情况,而无法从能力尺度方面反映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变化情况。因此,用会计利润来评价资本保值增值存有局限性。

(二)从会计成本核算遵循财务资本保全看,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为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会计界已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将资本保全理论引入会计理论中,指导会计成本核算。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两种概念后,出现了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两种确认会计利润的观点。

财务资本保全观点,是将资本视为一种财务现象,认为资本保全意味着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才算取得利润,[4]重点从资产金额的角度来对比和衡量。

实物资本保全观点,是将资本视为一种实物现象。资本保全意味着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期末的实物生产能力(或营运能力,或企业达到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源或资金),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取得利润。[5]重点从资产能力(质量)的角度来对比和衡量。

从以上两种观点看,实物资本保全下确定的会计利润,更加符合“企业期末时的经济境况和期初时的境况一样好”的资本保全理论实质,也更科学地反映企业后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现行会计成本核算与计量中,因实物资本保全下会计对实物生产能力难以计量,更无法计算和反映在实物资本保全下的会计利润,目前仍然采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计算会计利润的方法。

在财务资本保全下确认的会计利润,是对期初、期末净资产的价值量进行比较得出的,该会计利润也仅能从价值尺度来反映一定期间内净资产价值量的变化结果,无法反映“企业期末时的经济境况和期初时的境况一样好”条件下的收益情况。因此,使用会计利润来评价资本保值增值存有局限性。

(三)从会计利润计算过程看,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会计利润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用取得的收入弥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过程,在弥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估计与判断。例如在固定资产消耗补偿的确认与计量、存货消耗补偿的确认与计量、大额支出消耗补偿的确认与计量、人力资本支出消耗补偿的确认与计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估计与判断的问题。这些估计与判断都存有不同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所认可的。选择不同的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方法,直接影响着一定期间会计利润的多少。例如一项100万元的固定资产,若按直线法折旧,使用年限按5年计,那每年需要补偿20万元;同样的条件,使用年限按10年计,那每年需要补偿10万元。两者对比,每年计算的会计利润就会存在10万元的差距。何况《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允许用加速折旧等方法,因此,如何选择这些估计和判断方法、确定补偿尺度直接影响着一定期间会计利润的多少。

对资本保值增值而言,企业消耗补偿的越充分,期末资产质量也就越高,资本才能得以保值,再进一步才能实现增值。但企业消耗补偿的越多,企业形成的会计利润就会越少。

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会计估计与判断基本都是由企业管理者所决定。当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基本都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于是企业管理者为能完成目标,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肯定会选择更利于自己获取私利的会计估计与变更(即会计政策),这势必导致会计利润更多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计算出来的,而不是站在企业所有者关注资本保值增值的角度计算的。因此,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用一定期间的会计利润来评价该期间的资本保值增值存有局限性。

(四)从会计核算原则看,使用会计利润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局限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实际成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原则之一。实际成本原则也称为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该原则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计价,以各项目取得或交易发生时的实际交易价格为依据;第二层涵义则是指在各项目按实际成本入账后,除非该项目被结转或冲销,否则,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各项目的实际成本一经入账,再也不发生变动。[6]61按照此原则,企业的资产不仅必须以取得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入账和计价,也必须以取得时实际花费作为日后成本(费用)补偿的依据。如果物价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比如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将会导致资产严重补偿不足,同样导致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的会计利润是在财务资本得不到保全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因此,用这样仅能反映账面价值的会计利润来评价具有“价值”和“能力”双重尺度要求的资本保值增值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英]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M].薛蕃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董辉.企业资本保全及其会计模式选择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4]邹甜甜.现代企业资本保全新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鞠亚辉.会计视角下的人力资本保全[J].商业经济,2010,(5).

[6]葛家澍,刘峰主编.会计学导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保值净资产利润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以净资产为主导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
哪些城市亿万富翁最多
观念新 利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