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视野下的节水制度构建

2013-08-15 00:55:15薛宪明
关键词:交易成本最大化经济学

薛宪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

社会生活中,浪费用水、违法违规取水等行为大量存在,这些不良的用水行为已威胁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多年来,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多方呼吁人们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各地也出台了政策,但仍没从根本上改变浪费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大增,水资源面临着压力巨大,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促使人们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涉及到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等方面。下面主要讨论个体范围内的生活用水,因为农业和工业方面的节水主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度可能间接促进节水技术进步,但并不直接作用于二者的节水;而对于生活用水来说,制度却可以直接调解和规制。

一、社会节水现状概述

(一)传统意义上的节约用水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节水,通常通过宣传节水意识、修建节水工程、开发节水器物、推广节水技术、出台鼓励性的措施等来达到节水目的。传统意义上的节水工作一直在进行着,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人们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当前人们希望通过传授正确的用水观念及用水行为,通过节水工程、器物和技术等来使得人们在用水上做出某些改变。这些工作的逻辑是:人们的不良用水行为主要是节水观念不足,节水器具没有普及;通过大规模大力度宣传节水观念,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再积极开发节水技术和器具,人们就会自然地走上节约用水的道路。这一逻辑把节水的主要问题道德化,主要依靠的是人们的自觉性,希望通过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并辅之以一定的节水技术和工具,来达到节水的目的[1]。

(二)反思传统意义上的节约用水

通过现实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用水观念以及用水行为的转变,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需要个体付诸实践,并需要经过生活的沉淀,最终内化于人的自身行为中,人们需要某种动力来驱使去长期实施节水行为,依赖于人类的自觉性去实施是不可靠的。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自觉地长期坚持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现实主义者,是自我利益的集合体,自觉性是建立在对其自己有利的基础上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行为符合社会所提倡的,并不能据此判断其道德水平有多高,信念有多坚定,人类的动物本性决定了这些行为方式很可能仅仅是对他们的生存更为有利[2]。

二、研究社会节水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一)经济学为研究节水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做出了一个“经济人”的假设。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后来经济学家们又发展出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以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经济学家的这两个假设都建立在“人是理性的”这一基础上。后来人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人也不是时刻都能保持理性的,同时人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来支持决策,即使获取了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样又演化出“有限理性”[3]。并非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都按照理性来行为,但多数人在多数时候的行为是遵循理性的,“有限理性”让“理性经济人”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展,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行为具备了充分的解释力,从而为构建和发展人的理性选择范式提供了可能。

(二)法律经济学为研究节水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理性选择是法律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法律经济学主要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核心思想是以对个人意向和行为的研究为基础来研究社会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有理性的个人,以“成本—收益”及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进行法律问题研究的[4]。

经过“有限理性”的限定,理性选择对人在做出选择时是否进行了明确的计算并不做严格的要求,人的选择被认为是理性的选择,是因其行为看起来仿佛是经过明确计算的。以理性选择范式为核心的法律经济学理论为我们研究如何通过制度来构建节水制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法律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包括交易成本、最大化、均衡、效率这四个内容,这几个基本概念是运用法律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工具,也将是我们分析取水、用水问题的基本工具。

节约用水在整体上来说利国利民,国家和个体应该是一条战线,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交易成本的问题,政府和个体追求的目的会发生偏差,甚至出现冲突。按照理性选择范式,国家和个体都应当追求整个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但这些利益的效用范围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追求的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进而通过国家利益最大化来保证人民利益最大化;而个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交易成本不会威胁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国家利益,节水取得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个体来说具有非直接性和非确定性,国家才是最直接的、最确定的受益者,即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终受益者是人民,但人民也只是间接的受益者。

三、人们实施节水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个体选择这样做时必然要放弃其它选择和所得,放弃可能拥有其它想要内容的机会。这其中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用货币作为支付的一种成本,隐性成本则是使用某种生产要素但又没有直接用货币支付所用资源的成本。而收益就是各种利益性的收入,包括:精神收益,即精神上获得的满足;实际收益,即物质财富的增加;货币收益,即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理性选择范式下的个体在节水方面势必会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的最大化有两个努力的方向:一是节水收益最大化,二是节水成本最小化[5]。

实施科学用水行为,带来的收益是个人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如果没有外界的精神安慰,其它利益性的收入就是微不足道的水费;而节水器具购买、安装等增加的开支以及对正常生活的影响等各方面的综合成本却是巨大的。如果不改变用水习惯,即使用水量有一定增长,带来的水费增涨也微乎其微。虽无法获得额外收益,至少保持了生活的平衡依旧,省下了变革的行为成本。在道德上,自己和多数人的行为是一致的,没有可比性,在名誉上和精神上也就没有损失。

从节水行为的实施到节水目的实现花费的成本很高,而收益很低,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个体此时会放弃节水行为。在节水问题上,国家和个体的利益整体上是一致的,但鉴于节水的收益是一种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对于个体而言,不能量化,也不能形成直接的收益回报,而国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国家利益的实现依赖于个体的行为,因此国家需要做的就是努力降低交易成本。

四、法律经济学指导下的节水制度建设

(一)法律经济学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法律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制度是重要的。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要依靠制度来治理,因此改变之前依靠道德节水的路径,转为依靠制度来节水,就显得极为重要。法律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认为:制度是用来促进自由市场运转的,市场上总是存在一些交易成本极高的领域,通过制度将市场上存在交易可行性并能产生预期结果的交易进行确认,进而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还要注意制度本身形成的交易成本以及守法和违法的成本及收益。因此通过构建一套合法、合理、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来进行调整和规制取水、用水行为,降低节水的交易成本进而实现节水目的,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二)法律经济学下的制度本身

在规范取水、用水的制度中,必然存在着两种制度。一种是正式的用水制度,即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组成的关于用水的规定。另一类是民间的非正式用水制度,即人们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用水传统、习惯等,这种民间的自我制度经过长期的考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被自然地坚持下来。

以上两种制度中,无论是正式用水法规还是民间用水习惯,除了外表的形式特征外,其本身都内在地包含着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和理念,正式用水制度不会凭空加以规定,非正式用水制度也不会凭空产生。正式用水制度更强调管理性、统一性、塑造性,非正式用水制度更强调生存性、适合性,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由于非正式用水制度伴随人们生活多年,其内在具有适应生存的特点,由此对正式的用水制度构成了很强的排斥力,并制约着正式用水制度的实施。从时间上来说,非正式的用水制度相对于正式用水制度来说具有滞后性。在排斥力与滞后性的双重作用下,正式用水制度实施起来,其成本必然增加。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克服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才能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

以法律经济学为指导来构建节水制度,进行节水制度设计时必定总是以降低交易成本为出发点的,但节水制度自身又会产生另一种交易成本,即节水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将一种交易成本替代制度缺失情况下的另一种交易成本,因为节水制度的提供自身也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因此,利用节水制度也是有成本的。例如:对节水制度的查找费用,遵守节水制度的行为成本,遵从节水制度从而放弃了其它行为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是选择不遵守节水制度的预期收益等)。由于节水制度本身含有成本,个体为了自己收益最大化,自然要对采纳节水制度的成本和不采纳节水制度的成本进行对比,从而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成本最小的决定。因此,有了理论上能促进节水的制度并不一定适合社会本身对制度的需求。只有那些符合人们的理性选择、付出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节水制度,才会被人们自觉遵守。

当节水制度造成交易成本极高,即遵守规则的成本远高于最初无制度规定时的费用时,人们对节水制度要求的秩序便无视,这类制度本身也就无用了。因此,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中心,不断按照交易成本最低原则,恰当配置权利和义务,进而提高节水效率,达到节水目的。

[1]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美]唐纳德 AW.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魏建.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5][美]理查德 A P.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最大化经济学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12
简明经济学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4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10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