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5)
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人评价《西游记》是一部“宜于凌虚”、太蒙头盖面的“科学小说”(《晚清文学丛钞》中侠人评)。《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它“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为后人展示了他的科学幻想天赋,对克隆技术、黑洞理论、进化论、纳米科技、飞行技术、汽车雏形、冷冻医学等都有深入的思考,展示了现代科技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西游科幻文化”启迪并代表着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先进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已经是被科技发展史所证明了的铁的事实。在明代那个理学盛行、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吴承恩能在《西游记》创作中突破理学的束缚,用科学幻想的神话笔调反映科技进步的时代要求,阐发“人定胜天”的新的思想理念,实属难能可贵。吴承恩是16世纪杰出的神话大师和未来学家,是在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崛起的人类现代科技文明的预言家。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也称作克隆技术。克隆技术不需要进行雌雄交配,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以孕育出一个新的个体。这种以单细胞培养出来的克隆动物,从原理上讲具有与单细胞供体完全相同的特征,是单细胞供体的“复制品”。目前,英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已经先后培养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术的实验成功,被称为“历史性的事件,科学的创举”,甚至可以和当年原子弹的问世相提并论。未来克隆技术发展当然也可以用来“复制”人,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克隆技术像原子能技术一样,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应用不好可能给世界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目前克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微生物克隆阶段,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阶段是生物技术克隆阶段,如对DNA的克隆技术;第三个阶段就是动物克隆阶段,即由一个动物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克隆技术最早的运用设想是在中国。现代生物学界的研究证明,自然界有两种生殖的形式,一种是有性生殖,在动物界基本上都是有性生殖,依靠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子相互结合产生出下一代。一种是无性生殖,普遍存在于低等动物、植物类中,这种生殖不需要雄性和雌性,单个细胞通过自我分裂,就可以产生出一个新的下一代。《西游记》成书于约500年前,书中对克隆技术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孙悟空用自己的毫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不但有神出鬼没的七十二变,更神奇的是,他只要从自己身上拔出一根毫毛,放在嘴边一吹,就可以变出无数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猴子。人类属于高等动物,长期以来一直靠两性交合来完成繁育后代的任务。但在史前造人神话中,却普遍存在无性生殖的思想。《圣经》在描述人类的来历时说:“上帝先造了一个亚当,但亚当一个人生活十分寂寞,于是上帝取出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从生殖科学的角度看,夏娃就是亚当的复制品,而孙悟空也是自己生出自己来的,从现代科学范畴上讲都属于无性生殖。在《西游记》第二回中,水帘洞洞主孙悟空遇到水脏洞洞主混世魔,见其手拿板大的钢刀,十分凶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啐,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十分厉害。一日,他来到傲来国兵器馆,打开库门,见里面无数器械,于是又如法炮制个‘分身法’,用一把毫毛变做千百个小猴,把个兵库尽数搬个罄净”[1](P13)。复制自身,这不就是克隆技术吗?所以说孙悟空是当之无愧的克隆技术的先行者。现代的克隆技术才刚刚起步,而《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克隆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转基因克隆,不仅人可以克隆人,猴子克隆猴子,而且猴子可以克隆成其他动物,还可以克隆成树。《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见佛祖,“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从传承来讲应是仿自女娲之七十化。西汉时著作《准南子·说林训》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东汉学者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女祸之肠”则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中国古代史籍对无性生殖的记述体现了人类的一种生殖渴望。《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克隆技术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高度智慧。流传在中国民间的谚语“如果今世做了坏事让他下辈子做牛做马”,也只有到克隆技术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也许真的有一天,人类会用克隆技术代替法律对犯罪的人进行惩罚。从技术上讲,实现转基因克隆,是克隆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也给现代克隆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义相对论认为黑洞是一种特别致密的暗天体。大质量恒星在其演化末期发生坍缩,其物质特别致密,它有一个被称为“视界”的封闭边界,黑洞中隐匿着巨大的引力场,因引力场特别强以至于包括光子在内的任何物质只能进去而无法逃脱。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的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证明,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它主要由高速旋转的巨大的暗能量组成,内部没有巨大的质量。巨大的暗能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旋转,其内部产生巨大的负压以吞噬物体,从而形成黑洞。暗能量黑洞是星系形成的基础,也是星团、星系团形成的基础。物理黑洞由一颗或多颗天体坍缩形成,具有巨大的质量。当一个物理黑洞的质量等于或大于一个星系的质量时,我们称之为奇点黑洞。暗能量黑洞的体积很大,可以有太阳系那般大。物理黑洞比起暗能量黑洞来说,体积非常小,它甚至可以缩小到一个奇点。
中国古代人对黑洞已经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这可以从赵州桥的传说中得到体现。近代社会十分流行的民间小戏《小放牛》中,有村姑与牧童问答形式的关于八仙之一张果老故事的一段唱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呀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荣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面有个传说故事,说鲁班修了座赵州桥(其实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张果老想试试石桥坚固与否,就约上仙人柴荣。他倒骑着驴,驴背上的褡裢里装着日月星辰,柴荣的独轮车里载的是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桥,把桥身压得直晃动,紧要关头,鲁班跳到桥下,用双手把桥托住。二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大山顺利通过了石桥。如今桥面上还有几处圆坑,人们说是当年张果老的驴蹄子印;还有一条沟痕,说是柴荣的车道印。原来这头驴驼的布袋里装的是日月星辰,柴荣的独轮车里载的是五岳名山,这两个布袋和独轮车可以说就是标准的黑洞[2](P5)。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说,唐三藏西天取经,观世音菩萨欲考验师徒几人是否真心往西天去,三借老君童子,终借得替太上老君看守金炉与银炉的两童子,托化妖魔,偷执紫金红葫芦、净瓶等,阻挡于西天路上。“西天路上,孙悟空夺了葫芦、净瓶等宝贝,将两妖魔化入其中。后来,太上老君亲来收回宝贝,救出两童子,自回了大罗天兜率院。大圣被老君收了众宝贝,寻思:‘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若不是老官儿亲来,我决不与他。’不忿,终在老君紫金红葫芦上动了手脚。老君回转兜率院,紫金红葫芦摆于案上,突的腾空而去,遗失地仙界。童子甚急,老君却有言:‘终非我之物!’遂不理会。”羊脂玉净瓶在《西游记》中为观音菩萨所有,内有空间可装五湖四海之水,此水可使枯木回春,《西游记》中孙悟空弄坏的人参果树就是用此瓶中之水使之枯木回春的。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就是黑洞武器,也是《西游记》中最尖端的武器,把本事通天的孙悟空装进去一时三刻也能化血为浓,足可见黑洞武器的厉害[1](P227)。
现代人类对黑洞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也许在未来某一天,人类真的开发出了黑洞武器,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实现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幻想不再是梦。
生物进化论是当今世界不可动摇的理论之一。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是19世纪诞生在英国的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带着考察研究的目的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战舰的环球航行,在南美洲地区航行的5年时间,给他对热带与亚热带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考察提供了便利条件。1836年达尔文回国以后,根据对生物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适于生存的变异,这种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自然淘汰。他发现了一套轰动全世界的生物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从而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也将进化论用于对人类发展的思考,研究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学术界和宗教界激烈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这一结论也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赞同,并认为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础上,完善了现代人类起源学说。研究证明,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进化而来的。这一理论从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现代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中也寻找到了证据。科学家们推测地球生物进化的程序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再到哺乳动物再到灵长类动物再到猿猴类动物最后到人类。人类由哺乳动物进化而来,这是目前科学界的共识。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300多年前成书的《西游记》,就相当于一部形象化的自然和人类进化简史。《西游记》开篇写孙悟空的来历时说,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周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方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天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即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1](P2)。这段话实际上描述了物质世界的进化过程,与现代科学实验验证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西游记》前七回就是写一个猿猴怎样学习最后成为人的过程,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妖怪被照妖镜或金箍棒打回原形的场面。《西游记》第五十八回写道:“(玉帝)宣托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1](P402)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动物成精变成人的现象,特别是狐狸精变成美女的故事不胜枚举。照妖镜更是最简便的一个“时光机器”,把动物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进化一瞬间就完成了还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人的想象力和智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智慧和伟大的民族,早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涌现了老子、墨子、孔子、庄子、孟子等一大批思想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使当时的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自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在以后的两千多年岁月中,历代封建统治者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和雕虫小技。特别在隋唐以后,统治者更是将读书人引入科举考试的轨道,读书人只知读对入仕和治国有用的书籍,而科学离读书人似乎越来越远。但蕴藏在劳动人民中间的巨大智慧却促使人类不断地去追求、创造和幻想着人类美好的未来,《西游记》中给我们展示的科幻场面正是这些思想长期积累的结果。
[1](清)吴承恩.西游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2]老农,杨永春.张果老倒骑毛驴[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