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北京协和医学院外语系,北京 100005)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强,大批好莱坞影片涌入中国市场。好莱坞影片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究其原因,不仅在于豪华的演员阵容、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宏大的历史背景以及高科技的运用,还在于精彩的译名令人拍案叫绝。片名是电影内容的眼睛与灵魂,它直接起到“导视”的作用。包惠南认为:“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能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1](P92)
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运用模因论对电影片名翻译进行研究,笔者将从模因论角度分析好莱坞电影片名是如何通过模仿和复制成语、典故和诗句等文化模因而成为经典译名的。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出版了经典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书中首次提出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meme)。道金斯将模因看做是文化模仿单位,可表现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2](P192)。1999年,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Blackmore)所著的《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出版,该书在很大程度上充实和完善了前者的观点,初步确立了模因论的理论框架。布莱克摩尔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3](P66)可见,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最早将模因论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并提出系统理论的是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切斯特曼有关翻译的概念、观点、理论统称为“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他认为翻译理论进化(即理论的更迭和演变)的本身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4](P21-42)。费米尔同样探讨了模因和翻译的关系,其中明确指出“文化就是模因库,其中模因互相依赖”,而“翻译行为则是跨文化的模因复制”[5](P163)。谢朝群和何自然认为,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在同一文化中模因的传播总是通过模仿,尤其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如果模因要通过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那就需要翻译了。因此,翻译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6]。
从模因论角度来看,翻译过程是将源语模因以译文为载体向目标语模因传播的过程。电影片名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文化背景,译者要把它们翻译出来,就必须先解读源语模因并被感染,成为这些模因的宿主,再用目标语对源语模因进行重新编码,通过译名传播源语模因。由此可见,宿主解码和新宿主受感染阶段是模因传播的重要过程。译者解码后的译名如果为读者接受,模因也就开始感染这些新宿主,就会不断传播下去。英汉语言中的成语、典故不仅是有效的语言模因,也是一种文化模因,用它们做电影片名容易感染新宿主,被新宿主理解和接受,从而进入他们的记忆。电影片名的经典翻译正是通过借用、模仿文化内涵丰富的诗句、成语和典故使得解码后的模因成为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文化模因。
通过分析经典译名,作者发现译者通常采用以下方式传播文化模因:借用目的语文化模因、模仿目的语文化模因、复制源语文化模因以及活用源语文化模因。
借用目的语的文化模因,如成语、俗语、典故和谚语进行翻译,能够实现功能的对等,引起目的语观众的共鸣,使目的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得到相同的感染。
例如,电影Mr.Holland’s Opus是一部美国校园生活片,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贺兰先生的故事。贺兰先生兢兢业业,在教学岗位上不遗余力地工作了30多年,虽然他不富有,也没有名气,但他的成就超越了名誉和利益,他所在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受到他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opus)。这部电影的片名被翻译为《春风化雨》。“春风化雨”出自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尽心上》中“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译名比原名《贺兰先生的作品》有更深刻的主题意义,更能够吸引观众去体会一个教师水滴石穿、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7](P104-105)。同时,美妙的译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再如电影Lolita,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爱上12岁养女的故事,片名被翻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和“海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独特的寓意,因而这一译名将电影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是借用目的语文化模因的典范。“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北宋文豪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少女为妾,苏轼遂作一首打油诗戏之,“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喻指白发丈夫而海棠喻指红颜少妇,“一树梨花压海棠”便成为老夫少妻的代称,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说法。因此,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不仅反映了电影“老少恋”的主题,而且诙谐幽默,可谓译名之绝唱。
模仿目的语文化模因指根据影片内容,译者借助目的语中的文化意象进行横向嫁接,有助于在目的语受众中引起共鸣,吸引其注意力。
电影Waterloo Bridge被译为《魂断蓝桥》,讲述的是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度假的陆军中尉罗伊在伦敦的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舞蹈演员玛拉,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就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营地,两人被迫分离。不久玛拉得知罗伊阵亡的消息,备受打击。失去爱情的玛拉感到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沦为妓女。然而命运捉弄人,就在此时,玛拉竟然再次遇到了罗伊。感到一切难以挽回的玛拉潸然离开,独自来到两人最初相遇的地点——滑铁卢桥上,葬身于滚滚车轮之下,香消玉陨。片名若直译为《滑铁卢桥》,会使观众联想到拿破仑,联想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译者将“滑铁卢桥”变为“蓝桥”,巧妙化用了中国文化模因,变通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典故——蓝桥相会。一端是英国的滑铁卢桥,一端是中国的蓝桥,两桥把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共同向往连接了起来。“魂断”二字颇具文学意境,既保存了原题名的基本的形式,又非常贴切地表达出电影的悲剧内涵,成为我国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
第2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All About Eve的中文译名为《彗星美人》。影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小演员伊芙如何不动声色地利用一位红透半边天的女明星玛戈的声望和疏忽一跃成为大明星,进而将玛戈彻底击败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星光熠熠的舞台背后令人窒息的自私。影片中女主人公伊芙的名字与《圣经》中偷食禁果的夏娃相同,伊芙从各个方面模仿玛戈,如同玛戈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但这根“亚当的肋骨”,不甘心沉寂,她要超越并最终取代亚当。彗星在古代中国民间被称为“扫帚星”、“拂星”,如流星一般稍纵及逝,其出现被人们视作不祥之兆。影片中的伊芙正如一颗彗星给玛戈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她让自己登上了明星宝座,让别人成为过眼云烟。译者活用目标语中的文化模因,用“彗星”来替代含有宗教联想意义的“夏娃”旨在表明电影明星的无限风光转瞬即逝,揭示了电影的主题,也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引起的迷惑。
复制源语文化模因指由于目的语文化的缺失,不得不采用“拿来主义”,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直接拷贝到目的语中。当源语文化模因是目的语受众所共知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时,通常直接复制源语文化模因,不仅简单明了而且便于记忆。适宜直译的片名应该尽量直译,以最大限度传达原名的信息,保持原片名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也是影视片名翻译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
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Troy,讲述的是希腊神话中最宏伟的战争——特洛伊之战。在古老的希腊,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坠入对斯巴达王妃海伦不可自拔的爱慕中,他掠夺斯巴达皇宫,从斯巴达国王手中偷走王妃——从而点燃了这场几乎可以毁灭文明的战争。在特洛伊城坚不可摧的城墙下,整场战争拉锯十年,血流成河。爱情、友谊和光荣,以及希腊人计谋留下的巨大木马,都使得这一幕幕恢宏的战争场景成为让人们记忆犹新的神话传奇。片名直译为《特洛伊》,简洁易记,同时特洛伊这一源语文化模因对于目的语受众来说是人人皆知,因而没有必要另取译名。
再比如,电影Spartacus讲述了古罗马奴隶斯巴达克斯不堪暴虐的统治,决定率领其他奴隶发动起义,以图推翻罗马帝国暴政,悲壮的奴隶抗争故事交织出爱恨情仇。片名直译为《斯巴达克斯》,让了解古罗马历史的人一看到这个译名就会产生一种期待,同时其名称的异域特色还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
活用源语文化模因是指译者通过对源语文化模因进行内容补充、删减或替换等,为目的语受众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以保证解码后的模因在充分传达影片内容的基础上以最简单新颖的方式呈现在目的语受众面前。
心理惊悚片Seven,中文译名为《七宗罪》,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天主教中的七项原罪“暴吃”、“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暴怒”贯穿了整个影片,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而一个警察最后却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译名《七宗罪》点明了故事主线和Seven的主要宗教寓意,使中国观众通过片名了解到影片主题是关于罪与罚,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可谓文化价值准确传达的经典范例。但如果片名翻译成的一个“七”字,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
模因论为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分析好莱坞影片经典译名,我们看到译者通过借用、模仿诗句、成语、谚语和典故这些强势文化模因使片名言简意赅、隽永深长,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同时还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和观赏欲望。笔者总结的经典译名常用四大翻译策略——借用目的语文化模因、模仿目的语文化模因、复制源语文化模因以及活用源语文化模因,希望能够为以后西方电影片名的汉译及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提供些许借鉴。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tversity Press,1976.
[3]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Chesterman A.Memes of Translation[M].Amsterdam:Benjamins,1997.
[5]Vermeer H J.Translation and the“Meme”[J].Target,1997,(1).
[6]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
[7]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