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威,方兰欣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公仆这个概念最早源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但他并没有赋予这一概念深刻的含义。1871年5月巴黎公社之后,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首次使用“社会公仆”的概念,他指出:“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铲除,而旧政府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承担责任的勤务员。”[1](P100)这里的社会勤务员就是之后常使用的“社会公仆”的概念。马克思还讲到社会主义公仆区别于以往社会中的管理者的特点:“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2](P411)赋予了“公仆”这一概念丰富的内涵。另外,《法兰西内战》一文所写的导言中,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公仆”的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也有着丰富的为公、为民思想,如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记·礼运》篇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等。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学习、吸收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之后与中国传统的“修齐治平”思想相融合,并结合实际国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公仆”理论。毛泽东在评论公仆思想时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P1004-1005)正是对中国共产党“公仆”理论的一个具体阐述。而焦裕禄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一个基层民兵成长为党的地方领导干部。可以说他是我们党将公仆理论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典型,探析焦裕禄公仆思想内涵,将对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自觉提高公仆意识,完善社会主义公仆理论具有实际意义。
我们党十分重视对权力来源的探索,毛泽东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中下贫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动人民给的。”[4]胡锦涛认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要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5]所以认真探索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了解权力的来源是人民,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才是真正的政绩,才是权力的最终归途。
“权力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政治统治目标的手段,作为一项公共权力,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出于信任和对自身利益的需求而将自己拥有的权力转交给政府行使。”[6]焦裕禄就十分清楚权力的服务对象。在兰考走访时,曾对孤寡老人说:“我是您的儿子。”令老人十分感动,含着泪向焦书记讲述自己在解放前被地主压迫的事,焦书记安慰老人道:“如今印把子抓在咱们贫下中农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焦书记之所以将“印把子”看作是为兰考人民谋福利的工具,是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是上级赋予的,不是神赋予的,而是人民赋予的,正是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党,才将权力交给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只有将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实现权力的价值,而这正是人民公仆正确的权力观,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焦裕禄公仆思想的主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是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推翻一切不合理现实,为广大人民群众代言、执政、服务的政党,而为人民服务是党员至高的信仰与义务。焦裕禄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贫苦家庭,饱受帝官封之苦,同基层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在他成为党的地方领导干部,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之后更加坚定了这种信仰,使其拥有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和革命激情。
在一份呈报开封地委的报告中,焦裕禄这样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这是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体现,和我们党的群众政策具有一致性。如刘云山所讲的:“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去。”[7]就是我们党有着这样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深化了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形成了他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了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
人民公仆应当有着崇高的责任意识,在面对因灾难而背井离乡的灾民时,焦裕禄悲痛地说:“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拥有三十六万群众的县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耻辱和痛心。”服务人民是人民公仆应尽的责任,面对工作中的不足,焦裕禄有着敢于承担责任的气魄,这是人民公仆做好群众工作的心理基础,是强烈责任心的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公仆精神的着眼点。贾谊《新书》记载了上古尧帝之忧民之心:“一民或饥,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此我寒之也;一民或罪,此我陷之也。”这并不是尧的谦虚,而是一种责任意识,焦书记就是继承了古代圣贤的这种责任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社会主义公仆意识。
党员干部要积极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能挑肥拣瘦,更不能临阵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哪里需要就要到哪里去,这才是一个合格公仆应有的品质。焦裕禄得知省委将其调往被称为“永远填不满的穷坑”——兰考时,他毫不气馁地说:“感谢党派我到最困难的地方去。”面对艰巨的任务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抱定“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有逞英雄”的信心和决心。正是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使其在短短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带领全县群众打好了解决兰考千年病根——洪涝、盐碱、风沙三大问题的基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焦裕禄对兰考人民依然念念不忘,临终之际他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死后运回兰考,葬在沙丘上,虽然活着没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治理好沙丘。这种崇高的奉献精神正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充分体现。
一般执政党都很难走出由胜而骄、由骄而腐、由腐而亡的周期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伊始,毛泽东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遵循“两个务必”准则,概括起来就是以“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要求每个党员保持公仆本色,不搞特殊化,不搞小团体,坚持平民化作风。焦裕禄在兰考时也制定了《干部十不准》原则,要求领导干部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坚决反对党员干部特殊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精神,做好自我监督,按照党章、原则办事,这也应当是每个党员无条件的信仰。《大学》一书中提到“反求诸己”,讲的是要时刻自我反省是否按照心中的信念做事,警醒我们党员在工作中要时刻反省、查漏补缺、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出纯粹的公仆意识,同时发扬焦裕禄的苦干精神、奉献精神,将生活行为道德化,思维伦理化,坚持一言一行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真心实意地践行“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公仆原则。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人民公仆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恩格斯《反杜林论》一书在阐述国家权力的历史及其演变时,谈到国家权力由“起先的公仆在情况有利时怎样逐步变为主人”[1](P559)这一政治现象,指出的正是人民公仆逐渐变质的问题。而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此,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可见一些官员脱离群众、贪污腐败将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的公仆形象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更甚者将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所说的周期率问题时指出,要想跳出夺权—掌权—腐败灭亡这一规律的新路,那就是让人民时刻监督政府,才能防止人亡政息[8](P2161)。怎样跳出历史规律,长期服务人民群众,习近平在兰考调研时说:“党员干部一定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坚持慎独慎微,始终记着‘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9]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纳言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持人民公仆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作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使我们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长盛不衰。
毛泽东十分重视“公仆”的培养工作,他把选择“公仆”的标准定为“德才兼备”,认为有才无德的干部只会为自己谋私利,有德无才的干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时是有心无力,所以在《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一文中将“德才兼备”概括为:“第一条,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第二条,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第三条,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第四条,……要听各种意见……。第五条,自己有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8](P2166)促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增强科学文化知识,以保持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焦书记被子上的42个补丁,褥子上的36个补丁,以及焦书记身体力行与老百姓一起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正是共产党人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鲜明例证。习近平在兰考讲话时强调“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9]。可见勤俭节约、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精神品质,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主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决定性力量。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指出人民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之后他又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所以要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
焦裕禄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在兰考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解决群众温饱、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而展开。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除三害”办公室,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投身于“除三害”的基础工程中去。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受到老百姓翻深层黄胶泥包坟头防风沙的启发,认为把沙丘下面的优质土翻上来就能把沙子覆盖住,就可以种庄稼,正是自觉贯彻毛泽东强调的“人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汲取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我们现在的人民公仆要像焦书记那样,深入群众当中,从人民的智慧中寻找方法,汇聚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1963年冬兰考遇到了一场暴雪,第二天天刚亮焦书记就召集大家开会,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在灾难面前不独善其身,而是深入到群众中,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人类社会的一切智慧来源于人民群众,深入群众,学习群众,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毛泽东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作为党的领导方法的唯一的来源或唯一的出路。”[10](P116)焦裕禄来到兰考后要求党员干部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自己也以身作则,住进了牛棚,跟当地的群众学习治理“三害”的方法经验。农民饲养员萧位芬在牛棚中同焦书记结识并建议种植泡桐树防风固沙的方法,焦书记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深入调研、考察之后,采纳了这种方法。焦书记放低姿态,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寻找防风固沙的方法,终于为兰考治理“三害”打下了基础。而当年焦裕禄书记种下的那颗泡桐树被命名为“焦桐”成为了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政党政治,人心向背是决定着一个政党存亡兴衰的根本性因素,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庄严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可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坚持这种执政理念才能不断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长盛不衰。
学习焦裕禄公仆思想,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换思想、转作风,让权力从管治走向服务。共产党人要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功”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功绩”,“德”转变为人民公仆应有的“官德”,“言”转变为一言一行为了人民群众服务的“诺言”,将此功、德、言融为一体,真心实意地投入到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中去,这才是人民公仆的人生目标、价值归宿,更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体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一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目标,成为社会主义的勤务兵。
[1]马克思,恩格斯.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熊吕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探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周建明.论中国共产党公仆思想及当代价值[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7]刘云山.为了谁依靠谁 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J].求是,2011,(1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J],求是,2009,(3).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