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晖
(吉首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语言是由意义链连接事物和事件而成的有机整体,句型是原型范畴[1]。事件是语言的分析单位、概念单位、思维单位和翻译单位。
采用什么方法教学语言,都是以语言理论为依据的。从传统语言学理论的视角论,词汇的意义是精确定义的,是具体的、固定的;语用和语义具有一定的边界,两者是截然分开的。其实,动词在语言的意义往往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受句型、参与者、动词和修辞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动词的语义只有在事件句型里才有具体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单位有: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子。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语法研究皆以词为本位,认为语法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词法尤其是构形法凌驾于句法之上。中国学者马建忠所著《文通》(1898)也以词法为主,这是西学东进的产物。
以句本位代替词本位的语法革命是从斯威特(H.Sweet)出版《新英语语法》(1891)开始的,他反对句法从属词法,主张句法先行,句法为主。影响所及,黎锦熙发表《新著国语文法》(1924),在汉语学界力倡句法结构为纲。时至今日,现代英国英语语法研究,从专家语法,如夸克[2]等人的《英语语法大全》到教学语法,如目前流行的《新概念英语》的编者亚历山大(L.G.Alexander)所著《牛津英语语法》(1997),基本上都遵循斯威特开创的句本位研究思路。
但美国的语法研究呈现了变幻多姿的色彩,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次第兴起,分别以语素或短语为探索基点,掀起语言学领域一场又一场变革风暴。朱德熙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后主张语素本位,短语本位的语法研究方向。
以词为本位的语法研究在中国语法界
和语言应用占了绝对的地位。我们的大大小小的字典都是对一个一个词诠释其语义:少则两三条,多则数十条。大学英语教学也是以词汇教学为主,学生孤立地背单词,甚至背词典。语法而言,学习以动词的普遍性为核心的语法规则,例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我国的英语教学以传统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多少年来一直采用语法翻译法,即把翻译和语法学习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强调语言阅读,而不重视语言的交际能力,不重视语言的应用;一门典型课程(综合英语)教学包括语法、词汇和翻译练习。语法翻译法,本是欧洲拉丁语传统教学方法。19 世纪开始用于教学现代语言,如法语、德语和英语等。现在许多国家依然采用这种方法教学语言。从语言理论说,语法翻译法在我国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思想(传统语言学观点):(1)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种表示观念的纯粹关系的符号系统,语言学也只是心理社会学中符号学的一部分,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学有内部和外部、共时和历时的对立,强调内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的研究价值,重视语言体系的静态描写,否定外部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重要性[3]。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具有独立的、固定的、不变的意义,孤立记忆词语,静止研究语言和语言结构。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研究,英语由两大最基本的句子结构构成:短语和子句。为使短语更具体,我们称之为“积木”(基础名词、合成名词、名词性词组和名词化)结构(符明,1999);事件句型不是英语基本句型(SV,SVC,SVO,SVOC,SVOO),而是它们的子类句型,表示一类事件。“积木”是以事物为核心的子句结构;事件是子句为中心的句子。语篇是以因果网络连接事物和事件的有机整体——语言因果网络系统[4]。语言知识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一致的、形式和功能一致的知识。学习外语的方法是把母语和外语比较进行学习的。只有把两种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才能揭示语言比较的本质。这就是语言功能,例如叙事功能、描述功能、评述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和指令功能等。事件是语言的功能比较、分析和转换的核心。
英语的基本句型把语言归类,成为“分类-副现象”[5]。事件句型把语言世界划分为事件类型。一般而言,语言结构是以概念原型为中心的,人们常常利用人类经验的某种回归和鲜明的区分属性,尽可能地描述概念结构。因为语言是人们描述经验的工具,获得这样的概念作为基本语言结构的原型值,这是非常自然地[6]。概念是由事物和事件表达的。无数的概念是以原型概念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事件类型是英语基本句型的次级句型,或叫论元结构句型(事件类型句型)表达的。基本句型的次级句型表达一类语言事件。例如:某物引起状态变化或位置变化;某物经历状态或位置变化;某人经历某事;某物运动;某物处于某种状态;某人占有某物等,它们分别成为一类事件,我们称它们为事件句型。句型是原型范畴,就有原型事件和非原型事件类型[7]。就一个基本句型而言,例如SVC 基本句型能表达四类事件:1.SVC 评述事件句型(C 是评注性名词);2.SVC 描述事件句型(C 是形容词);3.SVC 定义事件句型(C 是解释性名词);4.SVC 分类事件句型(S 是参考名词短语)。语言事件千千万,事件类型句型是不多的,因为英语基本句型只有几个。
造句法不仅属于语法,也被修辞打上了与生俱来的深深烙印。抛开修辞谈语法,语法将失去源头活水,语言干枯如骷髅,枯燥乏味;许多语言现象也无法得以解释,亦难以窥见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例如:
(1)Ann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2)Fred drove the car into the ditch.
(3)Joanne threw the ball over the wall.
(4)Bill mailed the letter to his mother.
这些句子是引起运动句型(the caused motion construction)它们的动词都是原型值,使宾语按照指定的方向运动,成为这类句型的原型事件。语言简单。
语言作为人类认知世界、表述自我、达到语言交际目的的工具,语法(基本事件句型)和修辞其实就是一个整体。由是观之,其语法和修辞原本就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一般来说,句法结构里的修辞现象并未超越语法规则,一些所谓修辞变异貌似无法而有法,虽然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却万变不离其宗,语言形式多么奇特,也是基本句型的运用和展开,仍然不能离开语法规则,可以视作处于运用环节上的句型结构,极端的例子如诗歌对于句法的不离不弃就是证明。离开修辞谈语法,后者不是小儿科就是干柴骨勒,干巴巴的几条筋。至于句法结构里所谓修辞超越规则的部分,只要这种超越确有生命力,假以时日,约定俗成,多有可能成为新的、更高发展阶段上的语法规则,例如,The boy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个句子,就语法而言,似乎超出了语法规则,因为sneeze 是不及物动词。但是,它符合语言事实,成为引起运动句型。这可称为语言创造性应用的好例子。
这是指基本事件结合修辞而成的句型。事实上,语言庞大而复杂的句法结构系统本来就是人类经验的结晶,“修辞”的产物。人们的认知思维总是从具体、简单向抽象、复杂发展。用原型概念产生许许多多这类概念的边缘概念。例如,上面四句是“引起运动”基本事件句型,描述四个基本事件。我们把它们和修辞结合起来,或曰运用修辞手段,进行语言创造性修辞,就有下面的句子:
(5)Peter wrote his son out of his will.
(6)Sam drank us all under the table.
(7)Mary talked us all into a coma.
(8)Clark argued himself into a corner.
这些句子是在原型事件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修辞的产物,成为引起运动句型的边缘事件。借助句型事件的原型理论,我们不仅能品尝这些句子显得何等的优美、生动,而转换成汉语也能驾驭自如。反之,不懂得事件句型的理论知识,这些句子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和表达[8]。
语法和修辞如影随形,二者在历史上以及现实语言中皆是难以分割的,是语言形式和功能匹配的关系,那就是句型。一个句型能描述许许多多的语言事件,因此事件是语法和修辞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里,由于句型是原型范畴,根据原型结构进行创造性修辞而产生的边缘事件却是很多的,因而人类语言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综上所述,事件句型是词项有结构的集合,是原型范畴,具有原型性、多义性、强制性和边缘性。句型是人们经验的产物,民族文化的结晶。事件是子句表达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一致的实体,因而是语言分析单位,并能从语言意义链切分下来。事件是语言形式和功能一致的实体,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单位,因而是思维和推理的起点。事件是句子表达的,句子是名族文化的结晶,事件是融语言和文化于一体的实体,因而是翻译的最佳单位[9]。
事件句型教学强调两条:一是英语基本句型的句型意义,二是研究基本句型的原型事件结构。前者是句型的本身的意义,后者应包容这个句型的全部事件类别。
我们对事件句型的研究,首先把语言按修辞功能分类:叙事功能、描述功能、评述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指令功能六大类[10]。这样分类便于英汉语言的功能比较。事件句型的研究:一是参与者(主语、宾语和补语),二是动词,三是修辞。参与者分有意志的和无意志的,如施动者、发起者、受动者、经历者、工具、地点、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句子的参与者。动词,有普通行为/过程动词,心理动词,还有隐喻动词等。
英语是SVO 语言,研究SVO 基本句型的事件类型,对于英语学习和应用具有纲目作用,也展示了英语句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英语及物动词句型SVO 的基本功能是描述运动事件或过程事件。基本事件类型如下:
(1)He does his homework.
这是谓语动词(do)与句型意义一致的事件。其实,英语有很多单音节动词的意义与句型的意义一致。如put 与引起运动句型,make 与结果句型,go与自运动句型,get 与拥有句型的意义一致。
(2.)The boy broke the vase.小孩把花瓶打破了。(原型事件)
句子的主语是有意志的人,表示“力—动态”关系,宾语发生状态变化;句子描述的事件是原型事件。这个句子是SVO 的原型值,体现着SVO 句型的各种事件的基本属性。下面每一个句子都代表SVO 句型的一类事件,许多类似的句子。
(3)He cubed the meat.他把肉切成了方块。
(4)He invented TV.他发明了电视机。
凭借谓语动词的活动,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以存在。这个事件叫完成事件,也可叫目的事件,这种宾语又叫结果宾语。
(5)He entered the room.他走进了房间。
这句的“力—动态”关系不明显,宾语未见变化,而是描述了主语的状态。
(6)Tom landed a good job.汤姆找到一份好工作。
(7)The radio cost $30.这台收音机花了30美元。
(8)My tent sleeps 4 people.我的帐篷能睡4 人。
(9)Spring wakes all nature.春天使大自然觉醒。
(10)The lightning has struck a house.闪电击倒了一座房子。
句子的主语S 是更明显的自然“力—动态”关系。表达一个因果事件。
(11)Each day sees our motherland flourishing.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主语S 是时间概念的名词,VO 表示结果。主语是VO 结果的见证者。
(12)The sanatorium looks down on the West Lake.这座疗养院能俯瞰西湖风景。
主语S 是地点名词,表示一个具体的地点。是事件发生的地点。
(13)Figure 5.6 depicts the situation.这种情形如图5.6 所示。
(14)Wine can turn into vinegar.酒能酿成醋。
主语S 是物质名词,本句可以分析为非空间过程的终点,因为酒成了醋,是一个过程,但不是空间过程。这种非空间过程的终点,隐喻分析为运动的终点。
(15)The key opened the door.用这钥匙开了门。
句子的主语S 是工具,具有工具功能。人操纵工具完成一个事件,而且是因果事件。
(16)These measures resulted in a great victory.采取了这些措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7)Liberation brought security.解放了,生活有了保障。
句子主语S 是表示“手段”的名词,成为VO 表示的“结果”的原因。
(18)His acceptance of bribe led to his arrest.他因受贿而被捕。
谓语动词连接两个名词化;名词化的语义相当于子句表达的语义。谓语动词无实义,,只起语法作用,连接两个子句的语义概念,成为一个语言实体。这是连接图式结构,表达因果事件类型。英语有300 多个动词在SVO 句型描述因果事件。
(19)He smelled the flowers.他闻到了花香。
主语S 是经历者,宾语是刺激者,使得主语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20)The snake scared me.这条蛇吓了我一跳。
主语S 是刺激者,宾语O 是经历者。宾语发生了状态变化。
(21)Machines have replaced human labor in many industries.在许多工业行业,机器已经代替了人力。
SVO 基本句型表达描述功能事件类型是基本事件句型和修辞的结果,主要是词汇隐喻和句型隐喻产生的。下面是常见的事件类型:
(22)Mary live a happy life 玛丽过着幸福的生活。(同源宾语事件)
(23)Her glamour throws other ladies into the shade.她的魅力独特,其余的妇女黯然失色。
(24)His reputation and achievements outlive him.他的名望和成就斐然,流芳人间。
(25)Mists blurred the hills.烟雾弥漫,小山模糊,看不清了。(自然力状态事件)
(26)The rising sun flamed the eastern sky.太阳升起,染红了东方的天空。(自然描述事件)
(27)The storm spent gradually itself.暴风雨逐渐消失。
(28)The smile crumpled his face.他纵情欢笑,皱纹满面。
(29)Canals checkerboard the countryside on both sides of the dam.水渠纵横交错,遍布水坝两边的农田。
(30)The Yangtze River rolls it waters to the sea.长江滚滚流入大海。
(31)This exquisite courtyard rather suggests peace and tranquility.这座精致的庭院显得清雅与宁静。
SVO 句型表达评述事件不常用,常见到的是哲理和谚语。例如:
(32)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一个小漏洞会沉陷一艘大轮船。
(33)Constant dropping can wear the stone.滴水穿石。
(34)A jet plane sheared the blue sky.一架喷气式飞机划破蓝天。
SVO 句型表达分类功能事件类别更少,常用的是:
(35)We can classify particles into three types in respect to size.我们根据粒子的大小可把它们分为三类。
(36)The books in the library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ubject.图书馆的书按学科分类。
上面所述概括了英语及物动词的SVO 基本句型的事件类型。也就是说,不论什么及物动词的SVO 句型表达的事件类别大体都在上述类别之中。用心透切领悟这些事件类别的特点是非常值得的。
语言的句型是词项有结构的集合。句型事件是一个语言整体,一个可独立的语言单位和概念单位。因此词只有在原型事件句子里才有具体、确定的意义[11]。非原型事件里的意义由参与者、动词和修辞功能共同确立的。以事件句型的属性,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作为一个实体——事件——对英语及物动词的SVO 基本句型进行事件分类,研究它们的事件类型,切实掌握了这些事件类型的的特点,就掌握了英语及物动词在这个基本句型的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不失为语言学习和应用的一条捷径,也为翻译教学及其它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探出了一条新路子[12]。
[1]William.Croft.Structure of Ev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M].London:Random House Inc.,2006.
[2]R.Quirk,etc.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gman,1985.
[3]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Commercial Press,1980.
[4]邓跃平.语篇因果网络结构[J].山东外语教学,.2011(03):69-72.
[5]Chomsky,N.Some Notes on Economy of Derivation and Representation.In R Freidin(Ed)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in Comparative Grammar[M].Cambridge,MA:MIT Press,1991.
[6]Honeck & Hoffman.Cognition and Figurative Language[C].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s,2006.
[7]Halliday,M.A.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mold,1994.
[8]Adele.E.G.Constructions:Patterns of Experience in Patterns of Languag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s,2006.
[9]Mark Shuttle Worth,Moira 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0]Michael Tomasello.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Structur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s,1998.
[11]Talmy,L.Semantic Causative Types:The Grammar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
[12]常晖.英语因果修辞与翻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